辛志勇

到徽菜故鄉皖南績溪吃徽菜,如果你沒有吃到績溪的水餡包,等于沒吃著徽菜的內涵。
在績溪吃水餡包,每個季節各不相同,上春吃的香菇豬肉包,那香、那味、那湯,妙不可言;夏季吃的是菜包,各種上市蔬菜兌配各種佐料,那份清香如同咀嚼一片田野里的青綠;深秋,瓜果飄香時節,黃澄澄的南瓜、白嫩嫩的冬瓜被巧婦切成了丁,刨成了絲,裹進面皮里,蒸熟入口,咸甜適中,回味悠長;入冬,牛肉蘿卜包,咬一口,香湯滿嘴,味道無限……績溪的水餡包不但品種繁多,而且與徽商和徽州留守女人緊密相連。一只只半圓形包子表達著徽州女人渴望夫妻團圓的欲念;包子上那一道道皺褶寫明了徽州女人思夫,念夫慎密的情思;包內細膩多樣的餡包涵了留守婦豐富的感情。
據說,績溪的水餡包是從徽州的點心演繹而來。它們同樣用薄面皮裹餡心,不同的是式樣和包裹的手法,成熟也有所差別,點心是水煮,水餡包是蒸烤。二者雖有差別,但都共同體現著徽州女人思夫、愛夫那寓意于物的內涵。點心的裹法是先把餡放進面皮中心,面皮互相對折,然后兩頭往中心合攏粘合,形同古時旅人的打包袱。因此,徽州點心又叫“包袱”。它寓意于丈夫外出,妻子為丈夫打好包袱,讓丈夫美美地吃上一頓點心(包袱),帶上妻子的深情厚意出門做生意。水餡包的做法是先把面粉打成圓形薄皮,包上餡心,對折成半圓形,兩片連接于半圓形的三分之一處,粘合,打出均勻好看的皺褶。成形的包子像半個月亮,皺褶像百頁褶裙,小巧玲瓏,擺在蒸籠上一圈一圈地形成圖案,甚為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