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林
寶寶長到4~6個月以后,隨著母乳量的進一步減少,家長應開始添加牛奶或配方奶及其他輔食,最終以輔食完全替代母乳,這段時期,被稱為“轉奶期”(過去稱為“斷奶期”)。
為什么在轉奶期要添加輔食
我們知道,新生兒出生體重為3千克左右,4~6個月時體重已增加l~1.5倍,營養需求隨之增加,奶量卻不可能一直增加;其次,孩子的消化功能逐漸增強,牛奶等流質食物密度低,胃排空快,需要吃一些耐餓的半固體食物;再次,出生后的4~6個月,是嬰兒學習吞咽和咀嚼的最佳時期,也是訓練孩子良好進食習慣的最佳時期,故要及時添加輔食。
添加輔食的方法
一般來說,最先添加的是泥糊狀食物,如米粉、米糊等,接著可以添加菜泥、果泥。5個月后開始加蛋黃泥,6個月加全蛋(雞蛋羹)。7~8個月應該給孩子吃一些顆粒狀食物,比如稀粥、爛面,里邊要加菜末、魚泥或肉末、肝泥、動物血等,以進一步滿足孩子營養需求,并鍛煉孩子的咀嚼功能。
轉奶期添加食物的原則
由少到多如米糊,從每日1次,1次1勺,逐漸增加量和次數。蛋黃從l/4開始加,再到l/3,1/2,2/3,直至整個。
由稀到稠從流質(乳類)到泥糊類,再轉為顆粒狀、固體。
由細到粗如青菜,先菜泥,逐漸變為碎末、小塊狀。
習慣一種,再加一種待孩子吃一種新的食物吃得比較好,大便正常時,再加另一種食物。
此外,一定要在孩子健康時添加新的食物。有的孩子在最初接觸某些食物時,大便可能會有變化,如果不是腹瀉,可以繼續喂,但同時要注意觀察進食情況和大便性狀。l歲以內的嬰兒不要吃海洋動物性食物,如魚蝦蟹,以免發生過敏。
小知識
如何培養小兒進食習慣
嬰兒用勺進食并咀嚼泥糊狀食物,與吸吮乳汁是完全不同的進食方式,這對孩子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需要逐漸適應。有的孩子學得快一些,有的則慢一些,可能需要10~15次才會接受泥糊狀食物。故家長在喂食時要有耐心,不能強迫,也不要認為孩子用舌將食物頂出來就是因為他不喜歡吃。
6個月以后的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明顯進步,對外界探索的要求越來越強烈,在吃飯時,會表現得不那么聽話。此時,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進餐習慣:固定吃飯的時間、地點、餐具;吃飯時不要一心二用,不能邊吃邊看電視,或邊吃邊玩玩具,其他的人也不要在周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當孩子1歲以后,可以讓他拿勺子學習自己進食,不要怕孩子把食物弄得到處都是。切忌強迫進食,追著喂飯。進餐時不要吵孩子,也不要全家人盯著他,過度關注,搞得氣氛緊張。成人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把自己對食物的喜怒表露出來,否則會使孩子養成偏食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