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歡 趙 璐
內容提要從1983年荊江市荊江縣張家山出土的《二年律令》這一部真切反映西漢初年社會生活的第一手材料來看,它體現出了不少儒家思想和儒家倫理觀念,雖然西漢統治者在漢初特殊的政治經濟背景中推行黃老之學,實行的是清靜無為、休養生息的治國方略,但從律令所反映的情況來看,儒家學說也已很大程度深入到漢初統治者的治國實踐中,在治國理政馭民這個大課題上,西漢王朝實際上采取的從實際出發,利用各家學說予以綜合治理之策。
關鍵詞漢簡 《二年律令》 儒家思想
〔中圖分類號〕K204;K23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47-662X(2004)04-0136-05
1983年12月湖北荊江市荊江縣張家山出土的《二年律令》是一部西漢初年頒布通行的法律,律條羅列的內容可以折射出漢初多方面的社會生活。史載漢初在意識形態領域推崇的是黃老之學,實行的是清靜無為、休養生息的治國方略。成書于漢武帝初年的《淮南子》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漠然無為而無不為也,澹然無治而無不治也”,可看作是對漢初統治集團治世原則的一個概括總結,但是從《二年律令》這部真切反映社會生活的第一手材料來看,其中所體現的儒家思想、儒家倫理觀念也很突出,儒學的社會功能實際上在封建社會中發揮著意識形態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因為儒教文明本身就是一種非宗教的世俗文明,具有理性主義光輝,從律令所反映的情況來看,在西漢社會,儒家的道德觀念,儒家的倫理學說已得到社會普遍的認同,在現實生活中有重要的地位,一般來說思想者的思想通常要受制于他所處時代的一般認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