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洪其
王懷忠案從已經披露的一些材料看,“索取賄賂后將絕大部分用于收買有關人員,圖謀阻止有關部門對其犯罪的查處”,指的是在2000年11月,王懷忠得知中紀委專案組進駐安徽,即將對他展開調查時,立即多方活動,試圖“擺平”中紀委。曾經在王懷忠的關照下獲得大量不法利益的商人李某、楊某某等人,很快籌集了200萬元人民幣,交給幾個聲稱能“疏通”中紀委的“中間人”。結果,中紀委不但沒有被“擺平”,王懷忠的瘋狂舉動,反而加快了他被查處的進程。
王懷忠企圖“擺平中紀委”,顯然不僅僅是他窮途末路之際的垂死掙扎,也是反映了他對自己多年宦海生涯的一種“經驗總結”。他從一個小小的生產隊記工員做起,先后擔任村支部書記、鄉鎮黨委書記、縣委書記、地區行署專員,以火箭速度升任阜陽市委書記,直至安徽省副省長,仕途可謂一帆風順。他的升官秘訣可以概括為兩點,一是“政績工程”,虛報數字,好大喜功,勞民傷財,竭澤而漁,“只要你能搞出政績,就算你能,能上,但關鍵不是讓百姓看到政績,要讓領導看到政績”;二是“金錢工程”,即隔三差五向上級領導進貢,這方面他不但“開風氣之先”,而且敢于加大投入力度。比如在他當行署專員時,上級某領導的兒子結婚,一個副專員送了5萬,另一個副專員送了10萬,他一出手就送了20萬?!罢児こ獭痹诿魈帲敖疱X工程”在暗處,一明一暗兩個工程相互配合,不但使王懷忠一路扶搖直上,而且還保證了他再怎么折騰也平安無事。在王懷忠當政阜陽的幾年里,對他各種問題的反映從沒間斷過,但這些都絲毫無損于他的官位,以至于在一個公開場合中,他得意揚揚地宣稱:“告我又能怎樣?芽查我一次,我就升一級。”王懷忠把官做到了如此得心應手無往而不勝的地步,請問在安徽省還能有誰敢對他說半個“不”字?芽于是他由此及彼,想當然地認為中紀委辦案人員“也是人”,也可以被“擺平”,也就不難理解了。
有人分析得好,王懷忠苦心經營當上了副省長,卻把自己毀在了這個職位上,因為這個級別的官員是由中紀委親自管理,才使他的問題終于有了被清算的一天。也就是說,假如王懷忠沒有當上副省長,以他在阜陽市編織的關系網,以及在安徽省長期經營的“勢力范圍”,他是完全可以保證自己永遠也不會翻船出事的。好在中紀委是不可能被王懷忠“擺平”的,王懷忠在當上副省長之前的那一套屢試不爽的經驗,在中紀委這里徹底失靈。
王懷忠栽在副省長任上,栽在中紀委手里,對他而言是罪有應得,但是,在他當上副省長之前,在納入中紀委管理范圍之前,為什么沒有任何人能管得了他,以至于他竟然異想天開企圖“擺平中紀委”,這不能不令人警醒、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