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 文
1923年10月10日,野心勃勃的直系軍閥曹錕在北京就任大總統的職位。
6月初,直系軍閥用暴力驅逐了大總統黎元洪后,利用公民團和軍警勸阻議員出走,準備在6月19日國會開憲法會議時,實行逼選。結果,議員拒不出席會議,逼選失敗。23日,曹錕秘密建立了大選籌備處,規定議員投曹錕一票,價5000元,總統選出后1日領款,對于出力大的,另予特別票價。
8月24口,吳景濂假借國會名義,利用預備費名目,非法議決:(1)兩院每星期開常會時,出席議員均由國會預備費內支給100元。(2)每次開會時發給出席證,然后領取出席費。每個議員每月可領出席費400元,根據大選中的地位和作用分別論價行賄。王家襄一派得到賄款16萬元,王家襄重坐參議院議長交椅;眾議院院長吳景濂一手包辦賄選,得賄款40萬元,秘密支給各政團首領多達20萬。各省議員頭目、政團頭目各得二、三萬元賄款不等;一般議員票價5000元支票,在曹錕當選后兌現。為了湊足大選法定人數,臨時決定即使不投曹錕票而出席者也給5000元支票。10月5日,正式選舉,出席議員590人,曹錕花掉1350萬元以480票當選為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