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臻
盧工程師的心絞痛近半年來發作越來越頻繁,服用抗心絞痛的藥物效果也不理想。到醫院檢查,醫生為其查了血常規,發現他有嚴重的貧血,血紅蛋白只有5克。經仔細詢問病史和進一步檢查,病因終于明了,病人的心絞痛是因節食引發的。
原來,盧工3年前患過心肌梗死,經治療好轉出院。盧工聽人說,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品對心血管不好,患冠心病、心肌梗死的病人應少吃。盧工決心控制住自己的嘴,就來個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肉類、蛋類都戒掉,結果導致了嚴重的營養不良性貧血,而貧血又造成了心絞痛的頻繁發作。
無獨有偶,最近一位病人來電說:一年前他曾發生過嚴重的心絞痛,治療后病情得以控制。可最近不知何故心絞痛又頻犯,他并沒有不良嗜好,每天都按時用藥,情緒也不錯。我問他飲食上有否忌口或偏食?他說,自上次出院后,就不敢食用魚、肉、蛋類等食物,每天僅吃一些蔬菜。我考慮他的心絞痛可能是營養攝入不均衡,就讓他到當地醫院檢查了一下血色素。結果其血色素僅6克,后在醫院醫生指導下,每天適當搭配葷素食物,現在血色素已達10克,心絞痛也基本不發作了。為什么節食、偏食會引起心絞痛呢?
醫生點評:氧氣是靠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來運送給各組織器官的,當機體患有動脈硬化時,其血流量、攜氧能力也會受到影響,而人體處于貧血狀態時,血液的攝氧量必會大大減少,心肌得到氧需求量明顯不足。此時,機體只有加快血液循環進行補償,而這又會加大心臟的工作量,使心肌耗氧量驟升,往往造成因心臟不堪負重而誘發心絞痛。
有關資料顯示,老年人貧血的發生率相當高,不少人是由于過度節食、偏食造成營養不良而發生缺鐵性貧血而導致心絞痛。這種心絞痛用通常的藥物是很難控制的,只有增加營養提高血紅蛋白、消除貧血后,才能緩解心絞痛。對于冠心病人來說,強調低脂肪飲食的觀點基本上是正確的,但是過分地控制飲食以致發生營養不良性貧血,就對身體健康有損害了。據統計,我國約有1/3的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貧血,其中有不少人是由于營養不良所致。這對于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來說,是一種潛在的威脅。因此,冠心病節食、偏食應適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