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 詩
對于“鬼”字,現代人的意識里似乎是比較反感的:有誰愿意用它來做人的名字和姓氏呢?不,至于姓什么,那本是承繼老祖宗的章法,我等豈敢亂來?讓你姓“賈”,你決不可姓“甄”。要說取名,叫什么不好,非得叫鬼,那不是活見鬼了嗎?
然而,古時候我們國人,委實有過姓鬼的。相傳黃帝時有臣子鬼臾區(一作鬼容區),到了商代仍有叫鬼候的人。據說鬼姓即源于此。明代仍有姓鬼的,《中國人名大辭典》中就收有“鬼力赤”。大概到了清代仍有此姓,徐珂的《清稗類鈔》即載之。但是從我知道的當代姓氏調查的資料來看,當今大陸似乎還未見到有人姓鬼。
我國歷史上有記載的姓氏達上萬個,可是到了今天,人口越發龐大,姓氏卻越發減少,據說僅剩5662個(常見姓僅有百家之多,這新百家姓已占漢族總人口的87%)。鬼姓之失傳,當屬其一。
日本人在姓什么或取什么名字方面,思路奇特,心胸開闊,所以他們同姓名幾率相當低。他們擁有世界第一的姓氏數量,12萬多,他們姓得也很絕門,試舉一些“鬼”姓吧:鬼岳、鬼冢、鬼齋、鬼澤、鬼田、鬼神、鬼武、百鬼、鬼王、鬼城、鬼小島、鬼面山、鬼小角……不過,我們中國人過去也曾風光過,姓“鬼方”者有之,姓“鬼嵬”、“鬼”者亦有之,但是今天僅能從姓譜這種歷史文獻上一睹其尊容了。
我覺得上古之國人在命名取字上,反而比現代人的意識開放得多?!妒酚洝ぬK秦列傳》中曾提到“鬼谷先生”,裴駟和司馬貞的解釋:“鬼谷先生,六國時縱橫家”,“鬼谷,地名也。扶風池陽、潁川陽城有鬼谷墟,蓋其人所居,因為號”。我們還知道,蘇秦和張儀都曾拜師于鬼谷先生,向其學習養性持身和縱橫捭闔之術,可見其人不凡。
敝人孤陋寡聞,翻看了許多史書,才發現少許以鬼字命名的膽大者:
1.周一良《魏晉南北朝史札記》第267頁:“鮮于修禮起義部將有程殺鬼……北齊叱列平字殺鬼……樊遜傳有梁州刺史劉殺鬼。北齊鄉老舉孝義雋敬碑有鄉老孫啖鬼。隋白佛山造象題名有齋主梁啖鬼?!?/p>
2.《魏書·羅結列傳》載:羅結之子亦名殺鬼。
3.《隨園隨筆》卷二十六“姓名之奇”條云:“名之可笑者,北齊有顏惡頭,南唐有馮見鬼?!?/p>
4.《宋稗類鈔·方技》云:“張鬼靈,三衢人,其父使從里人學相墓術,忽自有悟見,因以鬼靈為名?!?/p>
像張鬼靈、馮見鬼這兩個奇特的名字,皆從積極的意思著眼,并未感到它的晦氣,卻有一種調侃的味道。程殺鬼、孫啖鬼則是避邪祛鬼的命名方法。此種命名方法,興起于魏晉南北朝時期,這樣明詔大號,亦顯得轟轟烈烈,在我國命名史中實屬難得。然而,施耐庵《水滸傳》中創造的李鬼,其用心已完全從貶義出發了。似乎從此,鬼字在命名史中一落千丈。它的用場只是罵人或戲稱而已,如劉體智《異辭錄》卷一“丁日昌稱丁鬼”條:“俗謂外人為洋鬼,因丁日昌熟于洋務,遂稱為‘丁鬼。”除此之外,誰還敢用它來正正經經地做大名呢?做做諢名還未絕跡。據《知堂回想錄》云,沈尹默之諢名乃鬼谷子。
今人似乎已經有了某種朦朧的突破:有作家筆名叫“老鬼”,據說此乃中學時的諢名,讀來也甚感親切。1992年底我在西安一家書店里閑逛,赫然發現一本漓江版的小書《古龍妙語》,其書的責任編輯竟叫“鬼子”,甚感其名新穎。有朋友曾勸其改改筆名而鬼子依然我行我素。我倒是希望他們能來得更大膽些,不僅要有效法古人的勇氣,還要超越之。
附記:此篇寫好后,收到吾友于耀明兄從日本發來的電子郵件,日本有位姓佐藤的家長,為了標新立異,竟然給兒子取名叫“惡魔”。戶政機關起初拒絕其申報戶口,但是佐藤不服,向法院提出訴愿,最終司法機關裁定佐藤勝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