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劍祥
真先生只能有著苦惱的笑。未到不惑之年因夫妻異地工作而被戴了“綠帽子”,而且還是兒子告的密,多年冷戰后差點離婚。他花全部心思培養的兒子,卻不愿讀書進取,為他買了小車作的士司機,他卻為朋友兩肋插刀,誤傷他人,鋃鐺入獄,總之,他與幸福的距離越來越遠,與開心越來越無緣。最近兩個月,腹瀉又折磨著他。晚上要睡覺了,卻往廁所跑個不停,那種棕色水樣便,量雖不多,卻令人生厭。凌晨睡得正香,他卻又不得不去上廁所。一天折騰下來,人倦頭暈,好在剛剛退休,不用上班,否則負擔更重。他去驗過無數次大便,不是痢疾,也無腸炎的依據。作了灌腸造影也沒發現什么大問題。這藥那藥和抗生素都吃了不少,就是不見效。真先生急了,莫非是癌癥,他去醫院動員醫生為他開了腸鏡,盡管有些苦楚,他咬緊牙挺住,結果不是癌癥,腸炎也不是,僅附帶地發現了一個很小的直腸息肉。醫生明白地告訴他,這一般不會引起頑固性的腹瀉。真先生茫然。
當年的干部體檢,真先生很不情愿地參加了。并意外地發現血糖是8.20mmol/L,主檢為他作出了糖尿病的結論,并明確告訴他,高血糖是引起他頑固性腹瀉的原因。真先生方如夢初醒。此后的餐后血糖等檢查,也證實是糖尿病。
糖尿病引起腹瀉并非少見,由于很多糖尿病人起病隱匿、緩慢,不一定有口渴、多飲、多尿、多食癥狀,所以較易誤診為消化不良或腸炎。有些老年糖尿病人不但腹瀉,而且明顯消瘦,常易使人想到腸道腫瘤。據統計,糖尿病大約20%以上有腹瀉,這多見于未曾治療或血糖控制得不好的糖尿病。產生腹瀉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長期高血糖,可促發病人腸道的微血管病變與植物神經功能損害,因而導致了胃腸運動功能障礙,故引起腹瀉。
值得注意的是,頑固性腹瀉可能是部分糖尿病人的一個突出癥狀,其特點是這種腹瀉呈間斷性,時好時壞,大便為棕色水樣或稀便,量不多,沒有粘液和血,大多發生在凌晨和晚上,每日數次,最多的可達20多次。有些病人則可表現為腹瀉與便秘交替發生。大便次數雖多,但少有腹瀉。
此外,糖尿病性腹瀉常因憂慮、情緒激動而復發,并與病人血糖控制的好壞有關。血糖控制不好時,腹瀉加重,血糖穩定時減輕。由此告誡人們,對于頑固性腹瀉,久藥無效者,千萬不可只拘泥于從飲食與腸道上查原因,而應多查幾次血糖與尿糖,以便盡早發現糖尿病及時積極治療。因為這種并不少見的糖尿病,往往腹瀉于腸,根在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