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 滔
我回大山里的老家休假,看到家鄉的老百姓活得很快樂,每天都無憂無慮,該干的活,埋頭苦干,干完了,玩得忘乎所以,開開心心,一日三餐,粗茶淡飯,一晃一天就過去了。真讓我羨慕。
見之,我想到元代了庵清欲禪師“睡起有茶饑有飯,行看流水坐看云”的詩句。家鄉老百姓的人生就是禪師描寫的那種真正快樂的境界,用簡單的心面對世界,過樸素生活,好好睡覺,甜熟安詳;醒了喝茶,滿懷溫潤;餓有飯吃,不計粗精,滋味深長,如此簡單,滿心歡喜。這就是快樂的深刻涵義。與那些“拿起筷子吃肉,丟了筷子罵娘”的人相比,人生態度是截然不同的。有些人享受美食、享受美色、享受美景,卻怨聲載道,怨天尤人,好像世界極不公正虧待了他一人似的。而心態平衡的老百姓只享受簡單生活,享受淳樸的歡喜,與人同樂,自得其樂,這也叫享受自己。
有故事說,一孩童見一長者洗鮮桃,孩童站著不走。長者將洗好的桃子遞給孩童一個,孩童的母親不肯接受,說:“師父還是自己留著吃吧,這桃若是給他,你就少了一個。”長者微微一笑說:“我雖少吃一個桃,但世間卻多了一份吃桃的快樂。”少一個桃子多一份快樂,道理明白,淺顯易懂,深刻至極,玩味其哲理,不由感動異常。
快樂是一種內心的感受和發現,不斷發現自己的內心世界,同時與自己的內心交談。善待人家等于善待自己,快樂他人也等于快樂自己,讓自己有機會有空間去接受更多的東西,能明白自己內心的需求,這種感覺,化成行動,內心就格外充實快樂。這種快樂,與外在事物不一定有必然的因果關系。
無法滿足的欲望是人不快樂的主要原因,執著與個人暫時得失的人,永遠是快樂不起來的。
該吃什么
鮑文忠
現在生活好起來了,人們對吃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
可自從我經常看質量報告,以及產品曝光臺節目后,覺得能吃的東西越來越少了。女兒的零食開始減少,膨化食品小孩不能吃,于是砍掉了,從此不再買。奶制品會不會與瘋牛有關?補鈣、補鋅的東西據說可以讓人早熟,忍痛割愛吧。老媽也不得清閑,那次買來的色拉油,怎么看怎么像豬泔水熬成的,青菜的農藥特別多,雞、鴨、魚、肉可都是催肥的。就連今年夏天買的一個西瓜,切開之后,正準備食用,電視上說發現了毒西瓜,趕緊丟掉了。
原來出差喜歡買些當地的土特產帶回來,讓家人和朋友都品嘗一下當地的城市味道,感受一下城市風物。可最近,我到浙江出差,朋友笑著對我說:“到浙江后,千萬別買火腿當禮物送給我哦。”是啊,記得那次吃月餅,我說某品牌的最好啦,可話說過沒半個月,就給曝光了,我差點把膽汁給吐出來。
有錢人就是好,這樣不能吃、那樣不能吃的時候,就想了個回歸自然的點子,去吃野生的。不過令人心有余悸的那場非典災難,又讓人把那頻頻伸向野生動物的筷子懸在了半空中,停箸閉嘴吧,說不定什么時間給自己吃出個從未聽過的新毛病來。
可我又大錯特錯了,都說“廣東人膽子大,什么都敢吃”,果真如此,廣東有錢一族又開始成群結對去郊區,吃開了鼠宴,即便寄生蟲感染率快達百分之四十,也有不少人“偏向虎山行”。
我就在想,看來是沒什么東西可吃了,我得自己租些田地,種水稻,種蔬菜,生活在城里,就到郊區租,雙休日去勞動,又得到鍛煉,又能吃到干凈、新鮮、放心的大米和蔬菜。這是個好主意。可一輩子在田地里生活的老丈人笑了:“你以為自己種簡單啊,別人田里都打農藥,你不打,有稻子有菜收嗎?我看只能收一田蟲子。”
人說越活越明白,我是越活越糊涂了。還有幾十年美好的光陰,我都吃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