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康
內容提要私營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區域不平衡性是本文試圖解釋的一種經驗現象。運用發展經濟學及區域經濟的有關理論對此進行分析,本文認為,資本可得性、投資收益率、市場化程度、自然資源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都是這一不平衡性的形成原因。區域優勢因素一旦形成,就形成了自我強化和再生機制,即所謂“路徑依賴”。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形成了中國私營經濟的區域布局及其變遷過程。
關鍵詞私營經濟 區位 不平衡性 路徑依賴
〔中圖分類號〕F121.2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0447-662X(2004)02-0185-05
中國改革二十余年的一個重要成果在于私營經濟的生成和發展。1990—1999年全國私營經濟產值年均實際增長率高達49.8%(扣除價格因素),已經成為最重要的經濟增長源之一。同期中國東、中、西部地區私營經濟的產值分別占全國私營經濟總產值的74.70%、16.23%和9.07%,則表明私營經濟的發展在各個地區之間呈現出明顯的不平衡性特征,而這必將直接影響到中國區域經濟布局。本文旨在探討這樣一個問題,各個地區的私營經濟為什么會呈現出不平衡性的分布特征?或者說,為什么有的地區在發展私營經濟方面會相對落后?進而分析中國私營經濟區域布局的變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