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艦
據國務院辦公廳應急預案工作小組有關領導透露,我國正在加快建立應急預案,健全應急工作的體制、機制和法制,并仿照國際慣例制定4級預警,分別是:一般(Ⅳ級)、較重(Ⅲ級)、嚴重(Ⅱ級)和特別嚴重(Ⅰ級),并依照國際管理依次用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表示。化學事故分為5級應急救援,將建立國家、省、地級市、縣和企業5級化學事故應急救援體系。(洪聲)
馬凱:中國宏觀調控沒有“一刀切”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近日表示,從指導思想和實際工作來看,這次宏觀調控都沒有搞“一刀切”。從這次宏觀調控的指導思想來看,中央政府從一開始就強調,以后又反復強調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要求在實施總量控制的同時,注重調整和優化投資結構,區別情況,分類指導,做到松緊適度,不“急剎車”,不“一刀切”。在實際工作中,也是千方百計這樣做的。從產業來看,中國一方面采取果斷措施,嚴格控制部分行業過度投資、盲目發展;另一方面加強和支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從行業來看,即便是對鋼鐵、水泥等過度投資的行業,中國也沒有搞“一刀切”。抑制的是那些生產能力過剩、附加值低、能耗高、污染嚴重的產品,淘汰的是落后的工藝設備。對那些市場供不應求、技術含量高、環保設施好、能夠推動產品結構升級的產品,不但不控制,而且大力支持。調控期間,國家批準上海寶鋼、湖北武鋼等新上了優質鋼鐵項目。(方強)
我國年底大部分入世保護措施到期
到今年底,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國內大部分產業的保護過渡措施即將到期,世貿組織框架內的多邊進程將進入新階段。經濟全球化浪潮洶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任在肩,對外開放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期。我國26年的改革走到關鍵點。(姜鴻)
我國信用體系建設主抓三大機制
據商務部副部長張志剛介紹,我國信用體系建設的當務之急是突出抓好信用信息公開機制、信用產品供求機制、信用的懲戒和褒揚機制的建設。從信用信息公開機制看,政府、公用事業單位和金融機構、工商企業和行業協會等社會信用體系的各個主體,依法依規以不同的形式公開其在行政管理和業務活動中掌握的信用信息。從信用產品供求機制看,社會信用體系的正常運行要求形成發育良好的信用服務市場,規避市場交易中的信用風險,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信用的懲戒和褒揚機制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行政管理部門嚴格監控有失信記錄的市場主體;二是形成社會約束機制;三是司法機關加大對犯罪分子的懲戒力度;四是新聞媒體對失信行為進行披露和曝光。(建國)
《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國家標準出臺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近日向社會發布了《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國家標準和《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實施指南》國家標準化指導性技術文件,從組織領導、戰略、顧客與市場、資源、過程管理、測量、分析與改進以及經營結果7個方面規定了組織卓越績效的評價要求。這套標準與ISO9000標準有區別但也有聯系。(維維)
國資委啟動重點企業信息共享系統
“國有重點企業信息共享系統”是國資委電子政務試點示范工程的重要內容,通過信息共享系統的建立,實現國有重點企業信息在委內共享,實現信息和數據的互聯互通和安全可靠的傳輸。國資委近日已與聯想亞信簽定了“國有重點企業信息共享系統項目”的合作協議,聯想亞信將通過電子政務領域豐富的實施經驗和強大的咨詢能力,提供信息管理和系統維護等方面的全面服務。(施樂)
預計中國經濟今年增長9.25%明年增長8%
世界銀行前不久發表的《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經濟半年報》認為,中國經濟降溫的政策措施已初顯成效,預計中國經濟今年增長9.25%,明年增長8%左右。報告認為,明年地區經濟的發展將面臨高油價,發達國家經濟放慢等不利因素。高油價將使新興國家今年石油進口成本增加250億美元,該地區經濟增長率因此減少0.5到一個百分點,其中菲律賓、泰國和韓國受影響最大。報告最后建議東亞地區改善投資環境,促進國內私人投資,確保經濟持續發展。(可珂)
2004世界城市競爭力排位揭幕
最近,在上海舉行的國際企業家咨詢會上,世界經濟論壇首席經濟學家羅佩斯·克勞羅斯博士在報告中公布了2004年度世界城市競爭力排位,其中,我國的香港位列第2位,臺北列11位,上海列25位,北京列35位。排在前5位的是新加坡、香港、奧斯陸、赫爾辛基、哥本哈根。亞洲前10位的城市是:新加坡、香港、臺北、東京、吉隆坡、上海、曼谷、新德里、北京、雅加達。(稅容)
國家環保總局公布中國10大安靜城市
國家環保總局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近日公布《2003年城市聲環境質量報告》顯示,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較好、且排在前10名的城市分別是:濟南、煙臺、銀川、西寧、合肥、秦皇島、寧波、烏魯木齊、沈陽和桂林。除十大最安靜城市外,道路交通、噪聲、環境質量好的前10名城市分別是:洛陽、南通、拉薩、桂林、珠海、重慶、連云港、合肥、湛江和沈陽。(李論)
央企6大集團發出創資源節約型企業倡議
日前,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鞍鋼集團公司、上海寶鋼集團公司、中國鋁業公司、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6家集團公司共同發出了《關于在中央企業開展創建資源節約型企業的倡議》:迅速行動起來,全面開展創建資源節約型企業的活動,扎扎實實地推進資源節約工作,努力把中央企業的資源節約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并希望全國企業界、全社會攜手并肩,爭做新時代資源節約的領跑者,全面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大力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再創新輝煌。(陳一)
10家知名企業倡導自主創新宣言
近日,方正、科龍、新華人壽保險公司等10家知名企業倡導發出中國企業“自主創新宣言”。業內專家認為,中國企業正面臨著第三次創新浪潮,如果不能把握住全球產業格局大調整的重大機遇,用原創的技術取得更高的利潤,一旦全球制造中心向成本更低的地區轉移,靠引進技術過日子的企業將可能陷入困境。(莉瓊)
華僑城集團榮獲全國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稱號
在前不久結束的全國文化系統文化產業工作會議上,華僑城集團公司被命名為全國“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獲此稱號者全國共有42家。這是我國首次召開專題研討文化產業工作的全國性會議。文化部部長孫家正、副部長孟曉駟出席了會議并講話。各省市文化廳局長、部分示范基地代表出席了會議。(南楠)
中國五礦啟動企業文化建設項目
中國五礦集團公司企業文化建設項目啟動。建設項目共分前期準備、實態調查、診斷評估、理念體系構建、行為規范設計和推進實施等6個階段,通過問卷調查、與高中層和基層訪談、公司資料的研究與分析以及現場調查或實地參觀等形式制定出《中國五礦企業文化診斷評估報告》、《中國五礦企業文化宣言》、《中國五礦行為規范手冊》和《中國五礦企業文化戰略實施規劃》。從中國五礦實際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使公司企業文化理念系統回歸實踐。(容榕)
“東風”當選“中國卡車第一品牌”
在近日揭曉的首屆“中國市場產品質量用戶滿意度調查”大型公益活動中,東風汽車公司生產的東風牌載重車被用戶推選為“中國載重卡車市場產品質量用戶滿意、品質、信譽第一品牌”。早在7年前,“東風”就被國家工商局認定為中國汽車行業首個馳名商標。經過幾代東風人30多年的精心打造,東風商用車現在的累計產銷量已超過400萬輛。據OICA(世界汽車制造商協會)和VDA(德國汽車工業協會)最近發布的報告稱,2003年,東風商用車產銷量躍居世界第二。(維維)
國家電網公司提出建設“一強三優”現代公司
國家電網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劉振亞近日提出,國家電網公司力求新的一年各項工作實現新突破,要以建設“一強三優”(電網堅強、資產優良、服務優質、業績優秀)的現代國家電網公司為目標,在今后一段時期,要從發展、改革、管理、服務、黨建和精神文明建設等5個方面入手,扎實邁進。(可珂)
福布斯大陸富豪榜公布
近日,著名商業雜志《福布斯》在北京天倫王朝飯店公布了2004福布斯大陸富豪榜,榮智健家族以控股中信泰富14.9億美元榮登榜首,黃光裕、陳天橋以身價13.00億,12.76億分列富豪榜二三位。今年福布斯大陸富豪榜與往年最大的不同是上榜富豪人數從往年的100名擴大到200名。前100名上榜富豪60%有上市公司,所擁有的總資產292億美元,榜單中廣東富豪35位,成為地區之冠,北京上海各有22位,浙江有20位,去年榜單的富豪中,72位財富在增加,14位在下降,4位持平。(稅容)
中國汽車業該換個活法兒了
剛剛過去的半年讓中國所有汽車廠商焦頭爛額。5月份以來,銷量滑坡逐月加劇。有消息說,到今年年底,新增庫存加上壓在經銷商手中的待售車,中國轎車市場的總庫存將超過40萬輛。短短半年,中國車市的關鍵詞,“寒流”取代了“井噴”。當前中國車市的買方市場初步形成,而汽車廠商們大都只有降價一個對策,且往往驚慌失措,有的車型剛推出短短20天時間就開始大幅降價。中國汽車的“好日子”還會再來嗎?有研究報告預測,下一輪熱銷行情可能出現在兩年后的2007年。然而,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中國汽車業要健康地成長,恐怕得換個活法兒。通用汽車公司主管新技術的副總裁波立達日前預計,到2020年全球汽車保有量總數為11億輛。在未來10年中,全球汽車市場增長的60%將來自于9個新興市場:中國、韓國、印度、巴西、泰國、墨西哥、波蘭、俄羅斯以及南非。也許15年后,中國汽車的保有量接近1億輛!很顯然,中國的汽車工業仍處于高速發展時期,離成熟市場的平穩時期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經過2004年5月的這個拐點,市場從爆發走向平穩增長,中國汽車業從上產量、拼價格,轉而向重市場、降成本求生存。經過不斷的結構調整,中國汽車產業健康成長的“好日子”一定會到來。(陳一)
數據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0月份經濟運行情況:
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913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9.7%。新增利潤前五大行業分別是石油開采、化工、鋼鐵、電子通信和石油加工,占整個工業新增利潤的52.7%。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1-10月份實現利潤1448億元,同比增長35.5%;鋼鐵行業804億元,增長63.4%。各種所有制企業利潤均快速增長,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集體企業和私營企業利潤增長均超過30%。中央企業平均資產收益率比2003年提高了2.3個百分點,平均總資產報酬率比2003年提高了1.5個百分點,尤其是原來預計的中央企業全年利潤突破4000億的目標,在前10個月就已經實現了。其中,重點國有企業:
38戶紡織企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14.2億元,增長3.4%,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2.4個百分點。出口交貨值99.3億元,增長9.8%,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0.9個百分點。前五位出口大戶合計出口43.8億元,占紡織行業國有重點企業出口交貨值的44.1%,增長13.5%。棉價雖然走低,但受前期高價原料的影響,棉紡企業庫存較大,效益仍然下滑。國有重點企業實現利潤14億元,同比下降1.6%,但降幅比前三季度縮小8.3個百分點。
30戶冶金企業生產增速繼續回落:受國家宏觀調控影響,國內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放緩,鋼材需求有所下降,建筑鋼材價格明顯下滑。受此影響,冶金行業國有重點企業生產增速繼續回落。完成工業總產值(現價)5890.6億元,增長48.2%,增速比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別回落3.8和0.3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6565.5億元,增長53.6%,增速與前三季度持平。產銷率99.5%,比前三季度提高0.1個百分點。10月末,成品存貨384.2億元,同比升幅比9月末回落3個百分點。實現利潤591.3億元,增長84%,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2.9個百分點。
32戶煤炭企業同比增利超過100億元:10月末,為了滿足冬季用煤高峰的需求,重點煤炭企業產銷出現加速增長。32戶煤炭行業國有重點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現價)1544.6億元,增長51.5%,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61.3億元,增長55.7%,產、銷增速分別比前三季度加快2.5和3.9個百分點;產銷率107.9%,環比提高0.5個百分點。企業存煤上升勢頭有所減緩。10月末,重點煤炭企業成品存貨70.4億元,同比升幅比9月末縮小8.7個百分點。累計實現利潤163.6億元,增長1.8倍,同比增利105.2億元。虧損企業1戶,同比減少1戶,虧損企業虧損額0.8億元,減虧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