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 文
9月初的再就業工作會議上,權威部門公布的統計數據引起廣泛關注:1994年至今的10年間,我國創造就業崗位超過8000萬個;1998年至2003年,1890多萬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今后兩到三年內,每年能夠提供的就業崗位為1000萬左右,而城鎮年度需要安排就業的勞動力達2400萬。這意味著在政府強力調控下,每年將仍有1400萬就業缺口。
盡管如此,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車偉仍然認為“中國就業狀況最危險的時候已經過去了”,“比如‘上山下鄉時期,還有1998年國企職工大規模下崗的時候。當前的失業狀況,主要是因為經濟體制轉軌將從前被計劃經濟時代掩蓋的隱性失業釋放出來了,體現為失業率數字的攀升而已。而另一面,是大學生的結構性失業。”張車偉認為,我國面臨的就業問題是個長期性問題,比其他國家更復雜,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要像中國這樣提供7.3億個工作崗位,整個西方發達國家總共才提供4.3億個工作崗位。重要的是,政府的發展戰略從“GDP優先”轉變為“就業優先”已經相當明確,“就業問題正在成為這個國家的頭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