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錦年 徐棟華
雅典奧運會上10米氣手槍射擊金牌獲得者王義夫,在中國體育代表團中年齡最大,是名副其實的“六朝元老”,人們親切地稱他為“老槍”。
“老槍”雖身懷絕技,但在1996年征戰亞特蘭大奧運會時,卻功敗垂成。決賽中打出最后一發子彈,即暈倒在地……最終屈居亞軍。此時,國人才知曉,“老槍”是憑著崇高的信念和堅強的意志披掛上陣的,長期以來他一直深受頸椎病的折磨。
脊柱頸段由7個頸椎重迭連接而成。上下相鄰的頸椎之間有精妙的關節和堅強的韌帶。第二頸椎以下,椎體間還有堅韌而富有彈性的小圓餅狀的椎間盤。頸椎所處位置重要,運動頻繁復雜,范圍甚大,各種輕重損傷機會相應增多,骨質和韌帶容易老化,退變增生,出現各種癥狀,即為頸椎病。現代醫學將其分為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和混合型等5型(此外,還有一些比較少見的類型)。分析王義夫的癥狀,屬于椎動脈型。
椎動脈供應大腦營養。一般血管多走行于肌肉、筋膜等軟組織之內,而椎動脈不同,它們依次穿過骨性的頸椎橫突孔。橫突是椎骨的一部分,位于椎體側前方,相當堅硬。兩側椎動脈進入顱腦,先要拐兩個彎,然后合成一個環。這個動脈環的作用是保證大腦血液供應,不致發生短暫缺血:當頸椎旋轉以轉動頭部時,必有一側椎動脈發生扭曲。由于拐彎處血流本來緩慢,此時管腔變窄,血流量更為減少,易引起供血部位腦組織缺血。有了這個環,另一側椎動脈便有血液分流過來,進行代償,不致引起腦缺血。所以正常人頸椎轉動時沒有任何不適感覺。但在椎動脈型頸椎病,椎動脈由于退變硬化,又受到橫突骨質增生的壓迫,管腔變得狹小,血流不足。當頸椎旋轉到一定位置時,可能特別嚴重,而對側自顧不暇,無法支援代償,因而出現腦缺血。突然感到頭暈眼花,四肢發麻,渾身軟弱無力,跌倒在地。跌倒以后,由于頸椎位置改變,椎動脈供血情況立即改善,可很快清醒過來。
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男子10米氣手槍射擊比賽時,選手是側著身體,頸椎向右旋轉,進行瞄準、射擊的,如同做“向右看齊”的隊列動作。長期如此訓練、比賽,頸椎及其附屬結構很容易老化,引起頸椎病。
頸椎病的治療方法可分為兩大類,即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第一類方法包括頸椎牽引、推拿、理療、中藥外治(藥水、膏藥、藥枕)、配戴頸圍、針灸、口服中西藥物、硬脊膜外腔注藥等。極少數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頸性眩暈、猝倒等癥狀頻繁發作,保守治療無效的,可行手術治療
據報道,“老槍”發病后,進行了多方治療,針灸、按摩結合藥物治療,成了幾年以來的另一項“必修課”。為了促進康復,還要注意日常生活、工作中,保持頸部正確姿勢。訓練中注意自我調節,勞逸結合,盡可能避免長期做固定動作。注意頸肩部保暖。一旦發生頸肩扭傷,應適當休息,采用推拿、針灸、拔火罐、貼膏藥、理療、服藥等方法治療,防止肌肉勞損,波及關節,促發頸椎病。防治咽喉部急、慢性感染,以免引起局部肌張力降低、韌帶松弛,從而影響頸椎動力性平衡。在此推薦一套簡單易學的“米”字操:立位或坐位,雙手叉腰(也可采取其他舒適姿勢),兩眼平視,轉動頸部,用頭部在空中反復寫漢字“米”字。
枕頭高度、形狀,應符合頸椎生理曲度。一般來說,高度以7~10厘米最為適宜,大致相當于耳朵到肩峰的距離。寬度以12~15厘米為好,大致為枕骨下緣到第七頸椎(低頭時頸部最突出的部位)的距離。長度以超過自己肩寬10~15厘米為佳。如在枕芯內裝入根據中醫理論辨證選用粉碎成粗末的中藥和海綿等充填物,即為藥枕,可加強頸椎病防治作用。
據報道,經過多方治療,“老槍”的頸椎病病情已有所緩解。我們衷心希望“老槍”永葆青春,雄風長在,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再次發威,為國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