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 瑤
在中國人眼里,春節是一年之中最值得慶祝的日子。可就在這時,一些原本病情平穩的乙肝患者,竟突然覺得不對勁了,不僅茶飯不思,而且感到特別疲勞,還發現眼睛發黃、尿如紅茶。仔細一查,原來,肝功能又出現明顯損害。為什么在歡度春節時,乙肝患者容易出現病情復發呢?怎樣才能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呢?
慢性乙肝患者的病情變化,多取決于患者自身的免疫狀態。一般來講,病情平穩的乙肝患者,多處于免疫耐受或免疫低下狀態,盡管此時的病毒多為高復制,但是肝細胞并無明顯損傷,故患者表現得和常人一樣。
但每到春節,人們不免會忙碌起來,乙肝患者常態下的平穩往往會被打破。例如,春節前忙于家中的衛生打掃,有的甚至粉刷翻新或趕在節前喬遷新居;節日期間探親訪友,相互拜年忙得不亦樂乎;親友相聚時,麻將、棋牌等娛樂活動的助興,可能會玩得通宵達旦;有的趁“黃金周”外出旅游,累得筋疲力盡;節日的電視節目特別令人青睞,往往都要播到深夜、凌晨;加之時值數九寒冬,極易著涼受寒。此外,如果出現頭痛發燒,再服些對肝臟有損害作用的退熱止痛藥;如果還飲酒,則更是火上加油。總之,在這些間接或直接的因素影響下,原本就已受損傷的肝臟,怎么經得起這樣的折騰與打擊呢?其結果,終究會導致肝炎復發。
眼下春節將至,作為慢性乙肝患者,如何既過好春節,又把握好自己的病情呢?
首先,這取決于患者自己是否具備正確的指導思想,也就是在面對乙肝時,既要重視它,又要藐視它,不要總是憂心忡忡擔心治不好。其實,只要把握住治療的最佳時機,到正規醫院經專科醫生診治,還是多能治愈的。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為防止病情加重或復發,應注意避免多種誘因的發生。在春節期間,要注意起居的規律性,不要熬夜,更不能通宵達旦娛樂。同時注意保暖,根據氣溫及時添衣加被也很重要。
此外,要盡量少赴宴,不可暴飲暴食,宜選用易消化、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品。
在蛋白質食物中,應選用生理價值高的優質蛋白,如蛋類、肉類和豆制品。肉類食物宜選用牛肉、魚肉、兔肉、雞肉、瘦豬肉等。由于肥肉含脂肪過多,食后不易消化,故不宜食用。牛奶也是肝病患者補充蛋白質的佳品,患者應每天喝牛奶兩杯,正確的方法是咀嚼式飲用,可在飲用牛奶時,與蘇打餅干或饅頭一起在嘴里細細咀嚼;或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嘗。這樣,口腔內的唾液與牛奶混勻后,可保證最大限度的消化吸收。
由于肝病患者維生素攝入和合成減少,消耗增加,故需適當補充維生素A、B、C等。維生素A的攝取,主要來源于胡蘿卜、綠色菜葉、牛奶、魚肝油、動物肝臟、小麥、花生、肉類、山楂、柑橙等。肝類食品也含有相當豐富的維生素A,是幫助肝細胞恢復的佳品,故也可適當選食。
脂肪的攝入要以患者易消化的含膽固醇少的為宜,如植物油、奶油等。有人認為,大量吃單糖可以治肝炎,這是一種誤解。糖類食品是我國人體的主要熱量來源,供給要適當,每天50克比較合適,不宜過量。否則,會影響胃酸及消化酶的分泌,從而降低食欲。同時,因糖代謝過程比脂肪迅速,過量食糖會導致脂肪貯蓄,引起發胖或產生脂肪肝,影響肝炎的治療。
對于乙肝患者而言,體育鍛煉要適當,不宜飯后“百步走”,餐后最好平臥1小時左右,因為平臥時,肝臟的血液充盈度最大,可以向肝臟提供更多的營養,有利于受損肝臟的修復;至于是否能參加“一日游”等短期旅游活動,就要看當時的氣候,及自己的精力和體力狀況而定。如果外出旅游,更要注意冷暖,不可貪玩、勞累。還要當心傳染性疾病的相互間傳播,積極預防呼吸道疾病(如流感)的傳播,必須戴口罩。
同時,乙肝患者應注意關愛他人健康,不要共用餐具、剃須刀、刷牙用具,女患者特別要注意經血的傳染性。避免發生“蜜月性肝炎”,采用安全套防護,如對方已注射乙肝疫苗,產生了抗HBs,就更為安全。
特別需要提醒的是,冬春交接之際是肝炎的好發時期。春節前后是乙肝病毒攜帶者導致乙肝急性發作(重疊感染)的高峰期。在這個特殊時期,人們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嚴防食物中毒或腹瀉,因為這些也都是引起乙肝復發的常見誘因。
只要把握好要領,堅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廣大乙肝患者完全可以度過一個愉快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