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船舶抵押貸款的貸前風險管理對提高貸款資產質量有著決定性的作用,貸前風險管理主要包括貸前審查和貸款結構的確定。結合造船項目的特點,貸前風險管理的審查包括5個方面,通過船廠檢驗、實力評估和審核等手段完成;貸款結構的確定包括貸款金額、貸款期限和貸款擔保的確定3個方面。
關鍵詞:在建船舶;貸前審查;貸款結構
經過10多年的頑強奮斗,我國造船業走出了一條“以我為主,博采從長,提高創新,擴大出口”的增長道路,成為世界造船業一支新興力量。并向早日成為世界船舶出口第一大國的奮斗目標奮力邁進。根據最新統計資料,我國有各種類型和規模的造船企業1000多家,職工人數近27萬人。到2000年底,全國造船能力總計約為550萬載重噸,產量達到400萬噸,我國的造船產量自1994年起首次超過德國進入世界第三名并一直穩居第三,占世界市場份額大致在5%~6%之間。造船行業是資金、技術和勞動密集型產業,政府通過金融、財政等手段大力支持造船業的發展。銀行資金供給尤其是政策性、商業性銀行的信貸支持對船舶出口增長有較大促進作用??疾炷壳皣鴥却瑥S,普遍存在著貸款融資難的窘境,尤其是地方船廠,一方面船廠有大量的船舶出口訂單;另一方面船舶企業由于自身行業特點,存在企業資產負債率高和貸款難的問題。
銀行對造船業的特點,風險的分析和管理的認識不夠,產品單一,是銀行介入造船業的主要障礙。銀行對造船業信貸業務開展比較少,對造船業的市場行情,技術水平,國際法規,造船過程的風險特點,以及風險防范管理方法都不是很熟悉。而造船行業關聯的參與者和環節比較多,風險控制和防范的難度又比較大,需要有專業技術和豐富的經驗,而目前銀行對造船行業的了解不足,產品單一,配套的方法和融資模式缺乏,而且風險防范和管理水平也不完善,因此,加強對造船項目的風險研究,尤其是結合造船行業的特點,研究制定出符合船舶生產的貸款風險管理辦法,是有效增強銀行識別、抵御風險能力,切實解決我國目前造船業普遍存在貸款難、擔保難問題的前提。
貸款風險管理貫穿于從選擇客戶到貸款回收的全過程。其中貸前風險管理在貸款的全過程控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貸前充分發現風險,并采取措施回避和控制風險,對于提高信貸資產的質量有著決定性的意義,同時可以使貸后管理具有針對性,減少貸后管理的工作量。由于在具體的船舶建造項目中,往往涉及不同的建造方、不同的船型、不同的合約、價格和市場趨勢,造船項目任何一方的違約都有可能導致不良貸款的產生。因此,銀行要認真做好在建船舶貸款的貸前風險管理,未雨綢繆。在建船舶貸款的貸前風險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一、在建船舶貸款的貸前審查
貸前風險管理的審查主要通過船廠檢驗、實力評估和審核等手段完成,通過對以下幾個方面的考察,對銀行介入該項目所存在的和可能面臨的風險做出結論性的客觀評價,并提出規避措施。
1. 買方實力評估和市場分析。(1)買方的歷史背景和目前狀況。買方在所在國是屬于哪一類公司,經營狀況如何;買方公司在該國與世界航運業中的規模如何,含所轄船隊的數量、噸位、營運路線、船舶地等;買方公司是否在中國境內造過船,如造過,則國內原制造廠家對其評價如何。(2)買方的市場信用、聲譽及業績。(3)市場上項目船的行情。(4)租船市場的行情及展望。(5)后續訂單的預測,船東需要船舶的緊迫程度,雙方最易接受的付款方式等情況。
2. 賣方能力評估。(1)建造能力。通過對賣方的硬件設施(包括船臺、碼頭以及起吊設備等)和生產能力(包括分段船臺、船裝的生產周期等)的考察,得出賣方是否具備項目船建造能力的有關結論;(2)技術能力。通過對賣方曾經承造的類似船舶的技術復雜程度的了解,分析賣方建造項目船的技術能力,并評估項目船的技術特點,得出項目船是否對賣方存在技術上的難點,是否有技術風險的有關結論;(3)按期交船能力。船廠過去建造船的按期交船情況,目前其他在建船舶情況,船臺安排情況,下水時間是否受季節的影響、企業的生產組織、管理情況和為保證按期交船所采取的積極措施等。(4)資金狀況。銀行通過審核其資產負債表了解賣方的經營狀況,并了解是否有長期懸而未決的債務糾紛,評估債務糾紛對項目產生的風險。
3. 商務合約和規格書的審核。通過對商務和約及技術規格書的審核,避免有失公平有失常規以及賣方可能“遺漏”的“危險條款”,力求從合約的角度保證項目船有一個安全的“平臺”進行建造。
商務合約審核的主要內容包括:是否采用我國頒布的船舶建造標準和約藍本;商務合約中的“議定賠付”是否封頂,賠付的最高限額是多少;合約中付款方式是否按通常的做法,采用“里程碑”式付款,合同生效款與國外船東的預付款保函總額占整個船價的百分比是多少,一般要求不低于30%,以防國外船東由于國際船市的變化而棄船;預付款保函的退款方式采用“仲裁決定”還是“見索即付”;合約中是否存在因賣方急于承接定單而同意接受不對等條款造成的隱患;如果承造的是特種船,必須在貸款申請時要求船東提供有關諸如許可證之類的證照齊全的合法手續,以防范風險。
技術規格書審核的主要內容包括:規格書中描述的船型、船速是否采用慣稱;對船長、船寬、吃水、載重、甲板貨、克令吊等描述是否嚴謹;商務合約與技術規格書中對技術參數的描述是否嚴格一致等。
4. 項目的合約船價審核??疾煸趪H市場上同類型船舶的新船與二手船當前船價、運營費用、市場租價與未來船價走勢如何等;國內廠家制造該船的效益如何,成本如何控制,發生虧損的可能因素何在。
5. 借款人的資信評估。主要考察船廠的企業品質與按期交船能力。根據進出口銀行發放船舶貸款歷史業績來看,一般國外船東在里程碑式付款的情況下,只要銀行貸款能全部用于船舶建造,幾乎沒有風險,故對借款人的品質與按期交船能力應放在首位。
二、在建船舶貸款結構的確定
通過船廠企業品質和按期交船能力的評估,結合造船項目的風險分析,如果貸款風險是在信貸銀行可以接受的范圍內,則銀行可以受理船廠在建船舶融資貸款的申請。根據借貸方(船廠)提出的詳細的資金使用計劃(包括購買材料設備的清單以及與項目有關的支出和成本預算表),銀行確定給船廠的貸款金額。依照船廠所簽定的合約核實具體的資金使用情況,確定船廠的貸款期限。考慮到船舶融資貸款對信貸銀行存在的固有風險,銀行一般要求在建船舶融資貸款采用抵押擔保的方式,對在建船舶上船臺以后進行抵押登記,要求船廠提供第3方擔保,以提高貸款的安全性。
1. 貸款金額的確定。確定貸款金額的最高限額一般不得超過合同價款扣去預付款后的85%,但根據實際的貿易背景來看,一方面合同價款中往往含有近10%的高額傭金(都是國外買家避稅的需要);另一方面還有一個“議定賠償”的金額,即一旦船舶交付發生拖期或因質量問題,將直接導致罰款,罰款最高限額有多有少,有的甚至是開口的,這就要求銀行科學合理地確定貸款金額,即貸款金額應=合同金額—預付款—傭金—最高賠償金額—企業自籌資金。
2. 貸款期限的確定。目前銀行船舶項目的貸款期限按船舶實際建造期加上寬限期來核定,而在實際貸款申請與發放過程中,由于多種原因當貸款到位時,船舶早已開工,一般在開工后3個月左右資金到位,而銀行發放貸款時確定的貸款期限仍按企業申請時確定,這使得貸款償還滯后實際交船時間,為了防止個別品質不好的企業挪用資金,銀行在核定貸款期限時應嚴格按船舶交付日期加上寬限期來核定實際應收回貸款的日期。
3. 貸款擔保的確定。目前我國各船廠的資產大部分集中在土地、碼頭、廠房、船臺和專用機械設備上,變現能力差,而船廠的接單又不斷增加,以致于出現船舶融資“擔保難”的困境。進出口銀行作為國家政策性金融,承擔了對船舶企業的大部分貸款,風險日益集中,為了降低政策性金融的貸款風險,應積極借鑒國外船舶融資銀行的通行做法,結合近期的工作實踐,加強政策性銀行與商業銀行的合作,在辦理造船項目信貸時,可尋求代理行即商業銀行提供擔保的辦法來解決。根據進出口銀行1994年發放船舶貸款以來的記錄,整個船舶貸款的不良比率遠低于其他項目貸款。而不良貸款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用款單位挪用銀行貸款所致,只要銀行貸款能全額用于船舶建造,幾乎沒有風險。由此可見,這一方式的選取是有信用基礎的,完全可以獲得商業銀行的理解。如果進出口銀行能夠配合商業銀行進一步做好資產保全工作,即除用在建船舶提供必要的反擔保外,還將在建船舶的有關權益轉讓給提供擔保的商業銀行,主要包括:借款人與船廠同意將合同項下的在建船舶,在上船臺后按照我國現行的法律進行船舶抵押登記,抵押給擔保銀行;借款人與船廠同意將買方的最后一期款收益權(應大于貸款金額)轉讓給擔保銀行,該款的接收賬戶為擔保銀行的指定賬戶;借款人與船廠同意將投保的船舶建造險受益權轉讓給擔保銀行,保險合同及投保范圍需得到擔保銀行的認可。同時,進出口銀行允許商業銀行即擔保人按國際通行做法,有權聘請第3方世界一流的船舶顧問公司為其擔保的項目進行監管(顧問費用由借款人船廠承擔),確保用款進度與船舶實際建造進度同步,并及時反饋可能影響項目進度的各種因素,審核增補的備忘錄等,以確保按期保質交船并維護中方的利益。在這些措施的保護下,相信商業銀行是愿意提供相應擔保的。這一擔保模式的最大優點在于能真正促使代理行即提供擔保的商業銀行切實加強貸款后管理,加強對資金的監控,真正做到與政策性銀行同舟共濟,共同承擔風險。
參考文獻:
1.王春峰.金融市場風險管理.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1.
2.姜青舫,陳方正.風險度量原理.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0.
3.趙曉菊.銀行風險管理——理論與實踐.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田紅,中國進出口銀行南京代表處代表;程宏,光大銀行南京分行公司業務部總經理;劉曉星,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生。
收稿日期:200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