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識經濟時代是一個信息時代,經濟全球化、信息化和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企業戰略目標、價值觀念和經營理念等發生了重大變化。在這一背景下,企業要想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不斷地進行企業文化創新。本文著重對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文化的新特點以及如何進行企業文化創新等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知識經濟;企業文化;創新
一、企業文化的內涵
企業文化的概念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進行理解。從廣義上講,企業文化是指企業所創造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物質文化是反映不同社會、不同民族、不同年代發展程度的標志;制度文化是指在適應物質文化發展水平的基礎上形成的為了指導和約束人們行為的規范;精神文化是指在適應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基礎上形成的精神內涵,是企業文化的深層核心。從狹義上講,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在長期與環境相處過程中自覺形成的為整個企業群體所自覺認同和執行的基本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企業文化是在一定社會經濟文化大環境下形成的亞文化,具有社會性、繼承性、創新性和融合性等特征,對全體員工具有激勵功能、自控功能、內聚功能、導向功能和內外溝通功能。就企業而言,企業文化被認為是繼人員、物質、資金和知識(信息)之后的第5大經營資源。
二、企業文化對企業創新發展的作用
在知識經濟時代,人類社會經濟活動都是以一定文化方式進行的。企業文化通過影響企業管理者和員工的價值觀念、思維方法和行為方式等,對企業創新發展起著內在的、無形的推動作用。
1. 有助于形成企業全員創新理念。
創新的關鍵在于人,在于每一位員工的參與,在于企業全員創新理念。企業創新發展無疑是一種全體員工創新理念的成功實現。例如:海爾集團就是通過企業文化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凝聚力,將企業文化滲透到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全過程,以創新理念為主導形成獨特的企業文化來推動企業的不斷發展,其經營管理模式已成為哈佛大學MBA數學的經典案例。
2. 有助于開拓新的市場。
文化的核心是一種價值,包括一套價值體系。不同的文化模式和文化群體,其消費方式各具特色,其消費需求、消費習俗和商業規范也千差萬別。企業發展并進軍新市場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在企業文化能夠吸納社會文化的差異及變化,否則就難以把握住新的市場機遇。
3. 有助于企業發展合作創新。
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創新發展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單憑個人或單個企業的努力是難以實現的,構建創新網絡,開展合作創新,是企業創新發展的主導模式。相同的文化和語言,或相同的宗教信仰和價值觀念,或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淵源,可以克服創新思想交流的障礙,加速創新知識的傳遞及效能,溝通市場、企業、科研機構、政府部門的交往與聯系,在企業創新發展中起到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
4. 有助于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
企業所出售的產品和提供的服務并不只是單純經濟學意義上的產品和服務,更多的是某種期待、聯想、榮耀和象征,是一種企業文化附加。企業文化給產品和服務帶來的高附加值是企業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的驅動力。
三、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文化的新特點
1. 企業的經營目標出現了新的變化。
在工業經濟時代,大多數企業都把追求短期經濟效益作為主要的經營目標。這種短期化的經營行為,會導致一個企業競爭力的下降。在知識經濟時代,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要想生存和發展,就必須追求長期效益把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作為經營目標。
2.企業形象在企業文化體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
知識經濟時代是典型的買方市場,消費者的選擇余地很大,而企業形象如何,也就顯得非常重要。企業形象塑造、CI設計,已成為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
3. 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得到充分體現。
知識是人類不斷積累與創造的產物。知識經濟時代,企業領導人更加重視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認識到只有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把員工與企業的興衰結合在一起,才能使員工的“主人翁精神”充分呈現出來。人本主義、人格主義、團隊精神被放到空前突出的地位。
4.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的融合將成為現代企業文化的新亮點。
全球經濟的一體化,使企業的跨國經營成為利用國際資源,開展國際合作,占領國際市場的一個重要途徑。跨國經營必然要克服文化障礙,促使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融合,實現文化溝通。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的融合,必將成為現代企業文化的新亮點。
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文化所表現出來的新變化、新特點,決定了企業要想發展就必須不斷開展文化創新。
四、知識經濟時代如何進行企業文化創新
在知識經濟時代要進行企業文化創新,必須從企業文化的構成要素入手。一般而言,企業文化有以下要素構成,企業環境、企業特點、企業精神、價值觀、企業人才因素、企業形象等。筆者認為在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文化創新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1. 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創新環境。
企業創新環境是指企業在創新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外在現實處境。創新環境是創新人才、創新思維、創新方法的土壤,是企業文化創新成功的關鍵。它包括兩個層面:一是一般環境,即所有追求創新的企業所面臨的基本一致的處境,如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法律、科技水平等,即外部環境。一般環境因素是企業文化形成的基石,也是構成企業文化創新中共性的重要因素。二是特殊環境,即不同企業在不同創新階段、不同創新項目及不同生產地等所面臨的各自的特定環境,即內部環境。外部環境企業無法去改變,屬于不可控因素,而內部環境對企業而言是可控的,企業必須不斷去創新以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因此,營造特定的外部創新環境是知識經濟時代企業進行文化創新的前提。
2. 堅持以人為本的創新文化理念。
人是企業文化系統的圓心,企業文化建設歸根結底是人的建設。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之間的競爭從根本上說就是人才的競爭。面對日新月異的新形勢,就企業文化而言,對于作為知識載體及其運作主體的人以及人群(團隊)的重視,將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更為重要。企業文化創新的根本任務是堅持以人為本,如:搞人力資源的開發,激發人的潛力,培養人的創新精神,提高企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力、創新力。企業文化創新的關鍵不僅是企業主要領導人的創新能力、創新水平,更重要的是引導員工樹立企業經營理念價值觀、企業精神和創新意識與能力。因而,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文化創新必須建立在人的基礎上,堅持以人為本的創新文化理念。
3. 確定企業不斷創新的價值觀。
企業價值觀是企業全體員工在共同觀念、共同利益基礎上形成的群體價值觀,在企業文化內容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對于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競爭力至關重要,在以創新為靈魂的知識經濟時代,不斷創新的價值觀在企業文化中居于主導地位。
知識經濟是以“智力產業”為標志的新經濟形態,它的核心就是創新,西方企業界流行著這樣一句至理名言:“不創新即死亡”。縱觀全球,凡是在知識經濟浪潮中獲勝的企業,如美國的英特爾、通用、微軟、強身,我國的海爾集團等,其秘訣都在于他們把創新作為企業的生命和企業持續發展的基本驅動力。比爾·蓋茨有一句名言:“微軟距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道出了微軟追求創新的經營理念。與其相反,曾經名聲大振的蘋果公司,這些年來,在與微軟和IBM的較量中屢屢敗陣,它目前在全球前500強企業的排名已從以前的第50位下跌至200位以下。究其失利的原因,正是由于它在創新上功力不深所致。
4. 樹立企業創新精神。
企業精神是一種人格化的企業員工群體的心理狀態的表現,是企業基于自身的性質、任務、宗旨、時代要求和發展方向,為使企業獲得更大發展,經過長期精心培育而逐步形成和確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它反映著企業對一系列問題的認識,以及所采取的態度等,包括員工們所共有的經營觀、價值觀、行為準則以及他們對企業的依賴意識、責任感、榮譽感、自豪感等。創新精神是企業精神的核心和基石。
企業創新精神滲透于企業創新發展的各個方面,潛移默化地指導和制約著每位員工的心理和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業創新水平的高低和創新能否取得成功。在企業內部,創新精神表現為一種親和力、凝聚力和自信心;在企業外部,企業創新精神表現為吸引力、競爭力和影響力。由此可見,企業創新精神反映了企業創新發展中較為深層的東西,在企業創新發展中給員工以理想、以方向、以鼓勵、以榮譽,同時也給員工的創新行為以規范和約束。它在企業文化創新中居于重要的地位。
5. 塑造創新進取的企業形象。
企業形象是顧客、社會公眾、員工對企業的總體評價和認定,是企業文化的綜合體現和外在反映。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之間的競爭在一定程度上講就是企業形象的競爭。因此,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努力樹立創新進取的企業形象。
企業創新進取形象的塑造,必須從確認企業的創新理念開始,即首先明確企業的創新目標、創新精神體系、創新行為規范等內容。企業創新理念的完善與堅定是塑造創新進取的企業形象的原動力。創新進取的企業形象的塑造、維護和不斷優化,是企業文化創新的表現和反映,是企業創新發展及充滿活力的象征。企業只有不斷地優化、塑造自己創新進取的企業形象,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企業文化的全面創新。
參考文獻:
1.李燕.文化創造和文化管理的戰略思維.管理世界,1997,(5).
2.周浩然.知識經濟時代的文化與文化沖擊.企業文化,1998,(3).
3.張海峰等.知識經濟與企業創新發展.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鎮江市高等專科學校工商管理系副主任、副教授。
收稿日期:2003-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