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一百多年來,攀登上珠穆朗瑪峰是全世界登山愛好者的最光榮的目標。從18世紀中葉開始,便陸續(xù)有一些國家和地區(qū)的探險家、登山隊,前往珠峰探測奧秘。而到了19世紀,便形成了人類第一個攀登珠峰的高潮。然而,由于科學技術(shù)的限制,一直沒有人實現(xiàn)登上頂峰的理想。2003年5月的《環(huán)球與環(huán)境》雜志介紹:在19世紀中葉以后的近60年中,全球先后有90余支登山隊和探險隊向世界屋脊發(fā)起沖鋒。這些登山隊分別來自印度、英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美國、波蘭、瑞典和俄羅斯等國。在這些登山隊中,有40余次都出現(xiàn)了人員傷亡事故。其中有8次登上南坡海拔6700多米為最高紀錄,有4次登山隊和探險家因遭遇雪崩而全軍覆沒。直到20世紀50年代以后,才有人從尼泊爾境內(nèi)的南坡登上珠峰。外國登山隊和探險家通過多次考察,曾把位于我國西藏境內(nèi)的珠峰北坡稱為“人類永遠也不可攀登的路線”和“死亡的路線”。
英國人八次攀登均告失敗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向珠峰發(fā)起沖鋒的國家之一。早在1919年3月,英國登山俱樂部就開始積極組織和籌備征服珠穆朗瑪峰,在1921年至1938年的17年間里,英國先后組織了8次攀登珠峰的活動,但均告失敗。
第一次,1921年,英國登山隊在隊長克·哈瓦德巴里率領(lǐng)下,首次從我國西藏境內(nèi)攀登珠峰。他們沒能越過北坳,自己宣稱的高度是6985米。由于登山隊登頂沒能成功,他們對外宣稱這是一次預先安排好的偵察登山活動。
1922年,英國第二支登山隊在隊長吉·布魯斯的率領(lǐng)下,仍從珠峰我國境內(nèi)的北坡登山。當他們越過北坳,到達8225米高度時,因有7名登山隊員先后在暴風雪中死亡,登山隊只有后撤,宣告登山失敗。這是英國登山隊在那8次登珠峰行動中死亡人數(shù)最多的一次。
1924年,英國登山隊第三次在隊長弗·諾的率領(lǐng)下,仍從珠峰我國境內(nèi)的北坡登山。當他們到達北坡“第二臺階”下邊的8572米附近時,因氧氣不足而被迫下山。隊員瑪洛里和阿賓堅持繼續(xù)攀登,卻一去不返。8572米是英國當時攀登珠峰的最好成績,也是當時全人類登山的最好成績。
到了1933年,英國登山隊再次組織了強大的登山陣容,隊員由16人組成,隊長是赫·盧托列吉。他們的任務(wù)不僅是要再次向珠峰發(fā)起沖擊,而且想找回上次攀登珠峰時失蹤的兩名登山隊員。當這支英國登山隊中的溫·哈利斯和威格爾兩名登山隊員到達海拔8570米高時,發(fā)現(xiàn)了1924年英國登山隊隊員瑪洛里登山時用的冰鎬,證實了瑪洛里等二人在攀登珠峰時遇難。英國登山隊這次雄心勃勃的登山活動仍以失敗告終。
第二年,英國人米·威爾遜異想天開,竟單獨駕駛一架輕型飛機攀登珠峰。結(jié)果飛機損壞在孔布冰川附近,威爾遜也受了輕傷。后來,他又雇用當?shù)匾恍┫臓柊腿藚f(xié)助登山,但在一場暴風雪后,他被凍死在東俄布冰川上。
1935年到1936年,英國登山隊連續(xù)兩年組隊向珠峰發(fā)起沖擊,兩支登山隊分別由7人和10人組成。值得一提的是,這兩次攀登珠峰都是在登上珠峰北坳附近才返回的。英國登山隊事后宣布:北坳海拔高度是7000米(而我國登山隊在1975年實地測量后,計算出北坳的確切高度是7050米)。
1938年,英國登山隊7名隊員由隊長葛·狄爾曼率領(lǐng),仍從位于我國境內(nèi)的北坡攀登珠峰。盡管他們頑強地翻越過珠峰的北坳,但在到達海拔8290米高度時,再一次宣布攀登失敗。英國登山隊前后8次攀登珠峰失利,難怪外國登山隊把從我國境內(nèi)的北坡攀登珠峰的路線,稱為“死亡路線”。
首次登上珠穆朗瑪峰
1950年以后,西藏地區(qū)獲得解放。我國政府曾不允許外國登山隊任意從西藏境內(nèi)進行登山活動。此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外國登山隊改從尼泊爾境內(nèi)的南坡攀登珠峰。
1950年到1951年,一支美國登山隊、兩支英國登山隊和一名丹麥人,分別嘗試攀登珠峰,結(jié)果都以失敗告終。1952年5月,由10人組成的瑞士登山隊,從南坡尼泊爾境內(nèi)攀登珠峰。隊員勒·蘭比爾和雇用的搬運工藤辛(尼泊爾人),在到達海拔8540米的高度后,因天氣變壞而攀登再次失敗。值得一提的是,他們首次開創(chuàng)出一條從珠峰南坡通向頂峰的新路線。經(jīng)過近百年的不斷沖擊,人類終于在1953年征服了珠峰。
1953年5月29日,一支由10人組成的英國登山隊,在隊長約·漢特的率領(lǐng)下,向珠峰發(fā)起強有力的沖擊。有兩名隊員最終成功登上頂峰,他們是新西蘭人埃德蒙·西拉里,尼泊爾人藤辛·諾爾蓋。藤辛·諾爾蓋表現(xiàn)特別優(yōu)秀,他在一年前,即1952年春、秋兩季,隨瑞士登山隊兩次登上8000米的珠峰。英國人在攀登的峰頂紀錄里,使用高度數(shù)據(jù)是8848米,此后,世界各地登山運動員陸續(xù)攀登珠峰成功。從1953年到1975年22年間的統(tǒng)計數(shù)字來看,有11次登頂成功的紀錄。
攀登珠峰的后起之秀
攀登珠峰成為世界登山運動的熱點后,一些登山運動發(fā)展較晚的國家,都想通過攀登珠峰來提高該國登山隊、乃至整個國家在世界上的威望。日本和意大利登山隊就屬于這種情況。
1970年春,日本組建珠峰登山隊。在70歲的老隊長松方三郎的率領(lǐng)下,登山隊分兩組對珠峰進行沖擊。一組從珠峰正南面沿一條長達800米的陡峭巖壁直插珠峰頂峰,另一組仍然是選擇傳統(tǒng)的老路線。日本人之所以兵分兩路,而且敢于向珠峰南坡正面的巖壁挑戰(zhàn),與當時的世界登山趨勢有關(guān)系。日本人以為,從南坡沿傳統(tǒng)的路線登珠峰,走別人走過的道路,對正在快速發(fā)展中的日本登山運動,無太大的意義。
70歲高齡的松方三郎,以他在日本登山隊中的威望,一直在大本營中親自指揮。他既沒有參加過適應(yīng)性行軍,也未參加過登頂活動,但他的參加足以說明日本登山界對突擊珠峰的重視程度。然而,日本登山隊從南坡正面登山受阻,于是不得不全力依靠傳統(tǒng)路線攀登。1970年5月11日、12日,該隊先后有4人從傳統(tǒng)路線登頂成功,他們是松浦輝夫、植樹直己、平林克敏,以及尼泊爾籍的搬運工人喬塔里。值得一提的是,1973年秋,日本再次組織登山隊,隊長水野祥太郎繼續(xù)沿1970年日本隊未獲成功的珠峰南面路線登頂,盡管又遭失敗,但他們在10月26日沿東南山脊傳統(tǒng)路線登頂成功,創(chuàng)造了秋天攀登上頂?shù)氖澜缂o錄。
意大利是一個登山運動發(fā)展較晚的國家。1973年2月至5月,意大利軍事登山隊在國家軍事登山學校校長基多·蒙齊諾的率領(lǐng)下,組織了一支包括意大利陸、海、空軍人,以及海關(guān)、醫(yī)務(wù)、氣象和其他軍事科學工作人員在內(nèi)的龐大珠峰登山隊,于5月5日和5月7日,前后分兩次攀登珠峰。他們每次4人一組,共8人登頂成功。這次登山活動中,意大利軍人就有60人左右,是外國登山隊到尼泊爾登山人數(shù)最多的一次。他們雇用了300多名尼泊爾人做搬運工和向?qū)В€動用了包括軍用直升飛機和坡地牽引車等所有現(xiàn)代化山地運輸工具。意大利軍事登山隊的登頂路線,原來也是兩個方案:一是沿西南山脊,即美國登山隊1963年的攀登路線;另一條就是備用方案,即沿比較保險的東南山脊傳統(tǒng)攀登路線。攀登結(jié)果是,第一方案受阻,備用方案成功。
人類攀登珠峰之最
最早攀上珠峰的登山隊員埃德蒙·西拉里是新西蘭人。他出生于1919年7月20日。父親是一名老兵。二戰(zhàn)期間,西拉里在空軍服役,戰(zhàn)爭結(jié)束后,開始迷戀登山。一次在和好友喬治·洛攀登歐洲的阿爾卑斯山時,他突然冒出攀登珠穆朗瑪峰的念頭。他的這一想法得到當時世界登山協(xié)會的重視。1953年,西拉里攀登珠峰成功后,被女王冊封為爵士。但他感到名不副實。他曾在書中這樣寫道:“(被封為爵士)對我來說,是無上的榮譽,但是我所做的,實在與我得到的頭銜不相符合,我甚至感到不能相信自己已得到了冊封。”西拉里成名后,建立了一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會,基金會目前在尼泊爾等地建立了27所學校、兩家醫(yī)院,以及十幾個診所。
1975年,西拉里的妻子、女兒去尼泊爾參加基金會活動時,不幸因飛機失事而喪生。1984年,西拉里與他的工作伙伴、好友、登山專家米格魯?shù)倪z孀結(jié)為夫妻。如今,西拉里已是83歲高齡,盡管已久不登山,但他非常樂于幫助那些登山愛好者。
最早登上珠峰的向?qū)侵Z爾蓋。1953年5月29日,當新西蘭人西拉里終于實現(xiàn)攀登珠峰的夢想時,西拉里激動地把擔任他向?qū)У哪岵礌柸颂傩痢ぶZ爾蓋緊緊地抱在懷里。1914年,諾爾蓋出生在夏爾巴族一戶普通人家,他的家門就面對白雪皚皚的珠穆朗瑪峰。18歲那年,諾爾蓋離家出走闖天下。1935年,他說服了一支試圖攀上珠峰的登山隊,讓他加入到登頂探險的行列。在以后的幾年里,諾爾蓋先后五次向珠峰進軍。在登山隊中,幫助搬運行李,擔任向?qū)АVZ爾蓋登珠峰成功聞名世界后,曾去過許多國家和地區(qū),向人們講述他攀登珠峰的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諾爾蓋晚年一直呆在家里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令人不解的是,諾爾蓋一直反對他自己的孩子繼承他的登山事業(yè),他對自己的孩子說:我已經(jīng)替你們上去過了,你們不必再親自登上珠峰頂。1986年,諾爾蓋離開人世,終年72歲。
攀登珠峰年紀最大的女運動員是在波蘭出生的安娜·克澤文斯卡。2000年5月22日,時年55歲的安娜從尼泊爾一側(cè)登上珠峰,成為當時登頂成功年紀最大的女子登山運動員。安娜曾是藥劑師,33歲才開始從事登山活動。為了登山,她離開了自己從事的醫(yī)學行業(yè)。1977年,她和登山隊友登上馬特霍恩峰,成為首位攀登此險峰的女性。隨后十余年,她先后登上數(shù)座8000多米高的高峰,在歐洲登山界引起轟動。進入2000年后,她先后登上七個大洲的最高峰,成為轟動世界登山界的優(yōu)秀女子登山運動員。目前,她已經(jīng)離開登山界,成了名商人,掌管一家商業(yè)公司。她擅長寫作,去年12月還出版了一本書,描寫她攀登七個大洲最高峰的難忘經(jīng)歷。
征服珠峰最年輕的女運動員是迪基·多爾瑪。1993年5月10日,19歲的多爾瑪成功登上珠峰,成為世界上登上珠峰最年輕的女運動員。多爾瑪生于印度最多山的希馬查爾州,山區(qū)文化對她影響很大。她曾是印度馬納利滑雪登山學院的學生,天生就有超人的體能,曾獲得過國家女子滑雪比賽冠軍。1991年,多爾瑪開始學習基礎(chǔ)的登山課程,后來學院推薦她加入國家珠峰女子登山隊。多爾瑪所在的登山隊隊長巴琴德里·帕爾,是1984年印度首位登頂珠峰的女性。她當時率領(lǐng)七名女子登山隊員,成功登上珠峰。多爾瑪入選國家登山隊后,經(jīng)過三年訓練,從預備隊入選進攀登珠峰的最后陣容,最終隨登山隊登上珠峰之頂。1995年,多爾瑪作為一名滑雪教練,在滑雪中和她未來的丈夫相識,兩人在1999年結(jié)婚。多爾瑪現(xiàn)在繼續(xù)留在馬納利滑雪登山運動學院任教,并擔任學院的滑雪和登山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