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亞子(1887~1958),江蘇吳江人,我國近、現代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詩人和史學家。尹瘦石(1919~1998),江蘇宜興人,我國現代著名的畫家和書法家。
柳、尹二人并不同行,而且經歷迥異,年齡又相差懸殊。但他們卻志同道合,在上世紀40年代的流亡生活中結成了忘年交。這一點,在柳亞子的《磨劍室詩詞集》中曾有很多描述。其中,單獨贈尹的詩詞就有50首,同時贈尹和其他人的也有20首。“他日桂林搜掌故,柳吳江與尹宜興。”“他日渝州傳故事,尹宜興與柳吳江。”柳亞子的這些詩句,就是他們之間深厚的詩畫情誼的最好證明。
一、握手漓江認酒痕
關于柳、尹兩人的相識,還得從國難深重的上世紀40年代說起。
抗戰爆發后,尹瘦石背井離鄉到達武漢,后來考入武昌藝術專科學校就讀。武漢淪陷后,他撤退到湖南益陽。當時,他從《廣西日報》上看到一則關于廣西省立藝術館成立的消息,便寫信與歐陽予倩館長聯系,要求到該館謀職。得到歐陽予倩肯定的答復以后,尹瘦石于1940年9月初來到桂林,在廣西省立藝術館美術部任技術員。
此時的尹瘦石還未滿22歲,但他充滿愛國激情,很快成為桂林抗戰文化隊伍中的一名積極分子。1942年1月底,他在樂群社舉辦了第一次個人畫展,展出反映抗戰題材與描繪山水的作品50幅。著名戲劇家、詩人田漢對于他的才華十分賞識,觀看畫展時曾高興地在一幅畫上揮毫題詩。
尹瘦石在桂林舉辦個展的前一個月,日本發動了太平洋戰爭,接著又占領了香港。在中共地下黨員的營救下,柳亞子等一批文化人于1942年2月偷偷離港北上,輾轉數月后,于當年6月7日到達桂林。接著,柳亞子被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簡稱“文協”)桂林分會理事,同田漢、歐陽予倩等文化人一起從事抗日救亡活動。
1942年6月13日,為了紀念廣西省立美術館成立兩周年,該館美術部專門舉辦了一次畫展。當田漢、歐陽予倩陪同柳亞子參觀畫展時,尹瘦石筆下的陽羨(即宜興)山水引起了柳亞子的注意。在老朋友們為柳亞子洗塵的小宴上,柳亞子認識了年輕的畫家尹瘦石。在交談過程中,尹瘦石的宜興口音使柳亞子感到十分親切。原來,這位極有才華的青年畫家還是江蘇同鄉呢!“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在遠離家鄉幾千里的嶺外邂逅一位流亡同鄉,柳亞子自然是格外高興。
而尹瘦石,早已聽聞柳亞子的大名。這位同盟會元老、國民黨左派和南社老詩人,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曾怒斥蔣介石是新軍閥,公開表示對共產黨人的敬佩與同情。1941年初“皖南事變”發生后,他又與宋慶齡、何香凝等人聯名馳電痛斥蔣介石。如今,尹瘦石終于見到這位令人敬重的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和詩壇前輩,自然是感到十分榮幸。于是,他請柳先生為自己題詩鼓勵。柳亞子沉吟片刻,便有了《贈尹瘦石》一絕:
陽羨山水君入畫,
吳江風雨我驚魂。
如何異地同飄泊,
握手漓江認酒痕。
這首詩,真實地記述了柳、尹二人的第一次交往。此后,隨著相互交往的增多,柳亞子愈來愈喜歡尹瘦石的畫,多次提到“最喜宜興尹畫師”;“他的畫,仕女、花卉、山水、竹石,無一不能,也無一不有特色”;“(我)最喜歡的,還是他的歷史畫”,等等。他尤其欣賞尹瘦石的人品,認為尹為人誠摯正直,樂于助人。柳亞子的母親在蘇州逝世以后,正在桂平縣西山寫生的尹瘦石立即趕回桂林參加公祭。公祭那天,他畫遺容,寫大字和秩序單,布置祭堂、招待賓客,一直忙個不停,令柳亞子十分感激。“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柳、尹二人很快結成了忘年交。
二、特別的模特兒
柳亞子初遇尹瘦石時,尹瘦石與熊佛西、葉仲寅夫婦以及王小涵、肖鐵等文化人正居住在桂林崇信路北段的榴園。榴園所在,原是一座園林式民宅,去年在日機轟炸下墻倒屋塌,后來主人在此搭起幾間簡易平房,他們便把這些平房合租下來。因為這里地處市區中心,離榕湖很近,園內環境幽雅,很快就成了抗戰文化人的聚集之地。住在麗君路的柳亞子,住在東郊施家園的田漢,住在榕蔭路的歐陽予倩,以及周鋼鳴、端木蕻良等人,都是榴園的常客。他們和榴園主人一起談國事,聊詩畫,敘家常,相處十分融洽。柳亞子與尹瘦石的詩畫合作,很多都是在這里完成的。
1942年春,郭沫若在重慶寫成歷史劇《屈原》,上演后獲得極大成功。尹瘦石讀完《屈原》劇本之后,接著又讀了屈原的《離騷》,腦子里經常出現那位形容枯槁、行吟澤畔的三閭大夫的形象。于是,他決定畫一幅愛國詩人屈原像。但如何具體生動地去表現屈原憂國憂民、憤世嫉俗的崇高品格呢?他苦苦思索了幾個月,仍然感到心中無底。
一天,柳亞子到榴園來,跟大家談起十年前在上海時,曾遭到一些無恥的國民黨御用文人的攻擊誹謗,自己一氣之下,干脆請朋友刻了一枚“詩壇草寇”印章。接著他又說,如今套用一下,你們幾位也可以稱為“榴園四寇”了。尹瘦石在一旁聽著,深深感到眼前這位長者真是一個愛憎分明、剛正不阿,“敢怒、敢罵、敢笑、敢哭”的詩人。他瘦骨錚錚,長須飄然,神采瀟灑雋逸,其形貌、神態和氣質都極具超凡脫俗的特性。他的眼睛突然一亮:眼前的柳先生,不就是一副“今屈原”的形象嗎?何不趁此機會,請他當一回模特呢?
當尹瘦石提出自己的想法時,柳亞子爽快地答應了。尹瘦石先是搬來一張比較高的木椅,請柳亞子端坐上面,然后才打開畫夾,展紙運筆,勾勒起來。不一會兒,一幅人物肖像畫就完成了。周圍的人看后都說,畫面人物挺傳神,怎么看都像屈原,太好了。柳亞子也感到十分滿意。當即寫了一首題畫詩:

張楚亡秦計已訛,騷經一卷自嵯峨。
水深浪闊蛟龍怒,未敢題詩贈汨羅。
爾后,郭沫若曾經撰文稱贊此畫,說尹瘦石“把對象找得太好了。‘佩長劍之陸離’者,是屈原,也是亞子。亞子,今之屈原;屈原,古之亞子也”。
柳亞子不僅自己當了一回模特,而且后來還為尹瘦石請到了另一位模特——何香凝。
那是第二年的5月28日,桂林市文化界100多人集會慶祝柳亞子57歲壽辰。尹瘦石決定將這次祝壽活動即席畫一幅國畫長卷《漓江祝嘏圖》(又名《百壽圖》)。當他向柳亞子談起自己的想法時,柳亞子不但表示贊成,還特別強調說,很遺憾,何香凝老因為身體不好缺席了。不過她是向我表示祝賀了的,應該將她畫上去。尹瘦石說,我和她老人家沒有交往,怎么辦?柳亞子說,這好辦,她住在十多里外的東郊觀音山下,明天我帶你去她家登門拜訪就是了。
在征求柳亞子的意見之后,尹瘦石即開始了即席創作。考慮到畫面人物多,他將畫作分為甲乙兩個部分,甲部分以柳亞子為中心,乙部分以何香凝為斗杓,周圍先畫上參加祝壽集會的46位文化名人頭像(含歐陽予倩、熊佛西、孟超、宋云彬、安娥、周鋼鳴、司馬文森、端木蕻良等),何香凝的畫面位置暫時留空,已經上畫的每位文化人都在自己的畫像旁邊簽了名。
第二天,尹瘦石跟柳亞子一起來到了市區東郊何香凝的寓所。柳亞子首先感謝何香凝對自己壽辰的祝賀,然后請她老人家幫一下忙,給青年畫家當一回模特。她笑了笑,答應了。待尹瘦石畫完以后,柳亞子又請她在畫像旁邊簽了名。
由于有柳亞子的積極配合,一幅具有特殊意義的《漓江祝嘏圖》終于順利完成了。柳亞子在畫上題詞說明:“曰百壽者,溢美之辭,亦禱頌之意也。”他還題了古風一首,其中有“畫筆淋漓染赫蹄,始安兩載證鴻泥”。“班生九等分人表,青史他年任品題”等句。畫中有詩,相得益彰,彌足珍貴。
三、榴園里的元宵詩宴與賀婚詩畫
柳亞子流亡桂林的那段時間,正是我國抗戰的相持階段。當時的文化人的生活是十分艱苦的。不過,他們始終充滿了樂觀向上的情趣。榴園主人和他們的朋友更是如此,他們經常舉辦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在艱苦的環境中尋找樂趣,陶冶性情,促進團結。通過這些活動,柳亞子與尹瘦石的友誼也與日俱增。
1942年冬,弘一法師在福建泉州市圓寂。為了悼念這位文化巨子,時任《文學創作》主編的熊佛西約請巨贊法師寫了一篇回憶弘一生平事跡的文章。巨贊法師是一位和尚詩人,也是榴園的常客。在交稿時,他對熊佛西說,過兩天我就要去桂平的西山寺當住持了,文章發表以后,稿費先存在你這兒,年后請你選個節日,設個便宴,請各位文友來聚一聚,也算是我提前為亞子先生祝壽吧!
轉眼到了1943年農歷元宵節。熊佛西與幾位榴園主人商量后,決定在這天邀請文友們來聚一次晚餐。那天下午,柳亞子、田漢、安娥、端木蕻良、王羽儀、李白鳳和秦似等人都如約而至。他們一進門,立即發現這低矮的廳堂里已經被精心布置了一番。廳堂中央懸吊著的一盞宮燈,是用舊傘骨和紅紙制成的;木方桌上倒立著兩個空酒瓶,旁邊是兩支紅蠟燭。他們笑著說,這些布置,一定是尹瘦石的“杰作”了。
薄暮時分,宮燈和蠟燭一齊點燃。宮燈發出的柔光和蠟燭跳動的火焰把榴園的節日氣氛烘托得十分熱烈。劈劈啪啪的爆竹聲響過之后,元宵晚宴終于開始。幾杯酒下肚之后,尹站起來說,今天是巨贊法師做東,又值佳節良辰,不可無詩,敬請各位聯句助興如何?在座的都不是等閑之輩,自然個個贊成。尹瘦石表示要拋磚引玉,先吟出頭兩句:
紅蠟雙燒夜,榴園耀佛光。
一人起頭,眾人隨即你一句我一句地大聲呼應:
酒如漓水滿(田漢),
春憶蕨山陽(亞子)。
文字千秋想(亞子),
因緣百世長(端木蕻良)。
聯歡上元節(安娥),
爭擷燭花忙(秦似)。
柳亞子為表示對巨贊提前為他祝壽的感激之情,還另外吟成兩首七絕,其一是:
絳蠟雙燒暈淺紅,春燈燕子可憐蟲。
殷雷爆竹聲如沸,倘向漓江起臥龍。
幾個月后,榴園里又有一件喜事:榴園主人之一、青年戲劇家王小涵和青年演員池寶華定于6月6日舉行結婚儀式。

這是一場簡樸而熱烈的婚禮。許多文化名人都趕到榴園祝賀,柳亞子、鄭佩宜夫婦和田漢、安娥夫婦都送來了賀詩條幅。為了給這流亡中的婚禮留下一個紀念,尹瘦石特地為王小涵、池寶華夫婦畫了一幅《傾影圖》國畫長卷。畫完以后,尹瘦石笑瞇瞇地將作品遞給柳亞子,請他題詩。柳亞子稍加思索,隨即揮毫寫道:
王池佳偶本天生,大事還由奮斗成。
寄語文鴛須努力,榴園喜氣燭盈門。
接著,田漢、端木蕻良也各自在畫上題了一首詩。
這是一幅具有特殊意義的作品。名人詩畫薈萃一卷,為這次婚禮增添了不少喜氣。王、池夫婦對它珍愛有加,特意將它懸掛在洞房內墻上面。此后的幾十年中,他們一直珍存著這幅長卷,作為那個特殊年代愛情的紀念。
四、詩畫合璧,借古喻今
柳亞子不但是一位詩人,而且是一位史學家,對明清史尤有研究。到桂林后,他與南明靖江王后裔學者朱蔭龍合作,廣泛搜集南明史料,繼續進行南明史的研究工作。由于受到柳亞子的影響,尹瘦石也對古代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在繪畫方面關于歷史題材的作品明顯增多了。
1944年3月初,桂林市各界人士隆重舉行瞿式耜、張同敞抗清殉難292周年紀念會,由李濟深將軍主持。田漢創作的劇本《雙忠記》也接著上演,引起轟動。一部反映古代仁人志士英勇殉國事跡的歷史劇,竟能如此強烈地引起廣大觀眾的共鳴,尹瘦石從中得到了深刻的啟發。他對柳亞子說,寫歷史題材的作品也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能鼓舞起廣大觀眾的抗戰熱情,我也想創作一組《瞿、張殉國史畫》。我做畫,先生配詩,如何?柳亞子十分贊成,并表示一定努力配合。此后,柳亞子同尹瘦石一起觀看了《雙忠記》;一起去疊彩山憑吊了瞿、張成仁處;一起去堯山祭掃了張同敞夫婦合葬墓;還為尹瘦石提供了不少南明史料。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尹瘦石對當時的時代背景、主人公的形象特點和思想脈絡都已經爛熟于心。在進入創作狀態時,尹瘦石厚積薄發,一氣呵成,由14幅畫組成的《瞿、張殉國史畫》終于誕生了。
這組史畫的創作,自始至終都得到了眾多名流的關注和支持。田漢在每幅畫的底稿上都題了字,李濟深題寫了畫名,朱蔭龍寫了說明書。柳亞子則題寫了一首七律:
貌取遺容奠酒樽,千秋靈爽蕩精魂。
東舊里欣同郡,太岳高門重孝孫。
獨秀峰巒猶有淚,始安城郭黯無言。
憐余未就南明史,輸與宜興畫筆尊。
1944年4月中旬,尹瘦石在廣西省藝術館舉辦了他來桂林后的第二次個人畫展。在展出的70件作品中,除直接表現抗戰的現實題材和山水畫外,反映歷史題材的作品也占有相當的分量。如表現抗元英雄文天祥的《正氣歌》、表現打鬼英雄的《鐘馗像》、表現抗法題材的《史可法督師揚州圖》、表現鄭成功攻打南京的《延平王海師大舉規復留都圖》、表現陸游詩意的《南望王師又一年》等。這些作品上,柳亞子大都題了詩。如他為《延平王海師規復留都圖》題寫的《滿江紅》中寫道:“三百年來,溯遺恨,到今未歇。”“甘輝恥,未湔雪。蒼水計,成灰滅。憤丑夷狡獪,長圍潰缺。龍馭難歸滇緬轡,鯨波還喋臺澎血。看白虹貫日畫圖中,排云闕。”當時國民黨政權的首都南京早已淪陷,詩人通過回顧鄭成功、張煌言等先后帶兵攻打南京的史實,聯系當時的抗戰形勢,表達了收復失地、湔雪國恥的強烈愿望。詩情與畫意融于一體,突出抗戰必勝的主題,無疑是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的。

“尹郎年少筆能遒,高會靈山集眾流”。從柳亞子的《觀尹瘦石畫展》中的這兩句詩,我們可以想見當時名流畢至、觀眾紛來的盛況。在同一首詩中,柳亞子特別對尹瘦石的歷史人物畫贊賞不已:“圖成正氣天應泣,血寫雙忠鬼亦啾。”“閣部衣冠梅嶺冢,延平勛業蠣灘潮”。事實上,這些歷史人物畫的成功,是與柳亞子的特別關心、支持和合作分不開的。
五、轟動重慶的“柳詩尹畫聯展”
1944年4月,日寇悍然發動了“豫湘桂戰役”。當年夏天,長沙、衡陽相繼淪陷,桂林告急,大批文化人不得不撤離桂林。幾經輾轉之后,柳亞子、尹瘦石分別轉移到了重慶。
羈留重慶期間,柳亞子住在沙坪壩的津南村。尹瘦石成了柳亞子寓所的常客,他經常同柳亞子一起促膝暢談國事家事,一起切磋詩畫;有時也陪同柳亞子去拜訪文化界的朋友,或是一起去劇場觀看抗戰戲劇。在此期間,柳亞子寫的贈尹瘦石詩和為尹瘦石的畫作題的詩多達31首,比在桂林時期的19首更多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8月28日,毛澤東飛抵重慶同蔣介石進行談判。在此期間,毛澤東書贈柳亞子的詞作《沁園春·雪》在重慶發表,轟動一時。尹瘦石想,利用目前國共和談的時機舉辦一次“柳詩尹畫聯展”,效果一定不錯。9月27日,他來到柳亞子的寓所,談了自己的想法。
當時,柳亞子、譚平山等人正忙于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的籌建工作。對于尹瘦石提出的舉辦詩畫聯展一事,柳亞子十分贊成,并賦詩表態:
畫師要辟千秋境,詩圣真堪九鼎扛。
他日渝州傳故事,尹宜興與柳吳江。
10月2日,尹瘦石又來到沙坪壩津南村,與柳亞子進一步商談籌辦畫展的具體事宜。柳亞子說:“今天毛主席約我去談話,你跟我一起去吧。請求給毛主席畫像,可以在詩畫聯展中展出。”尹瘦石興奮地喊道:“太好了!如能為毛主席畫像,真乃三生有幸!”
于是,他倆搭乘中共代表團派來的小車來到紅巖村第18集團軍重慶辦事處。毛澤東對他們的到來表示歡迎。柳亞子在介紹尹瘦石以后,說:“我和尹先生正在籌辦一個詩畫聯展,現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今天我想請尹瘦石為你畫一幅像,你要為他做一回模特啊!”毛澤東當即表態同意,并請在場的王若飛另外安排時間。
10月5日,尹瘦石應約來到紅巖村。按照他的要求,身穿黑夾衣、長發短須的毛澤東坐在一張藤椅上,充當起了“模特”。尹瘦石開始還感到有些緊張,但他一打開畫夾、展紙握筆時,精神立即鎮靜下來,繼而進入亢奮的創作狀態。40分鐘以后,畫像完成。尹瘦石激動地握著毛澤東的手,連聲表示感謝。
那幾天,柳亞子因為夫人鄭佩宜突發盲腸炎住院開刀,已經忙得不可開交。然而,當尹瘦石將畫好的毛澤東畫像送給他看時,他仍然顯得很興奮,還為畫像題寫七律一首:恩馬堂堂列斯健,人間又見此頭顱。
龍翔鳳翥君堪喜,驥附驂隨我敢吁。
岳峙淵真磊落,天心民意要同符。
雙江會合馬渝地,聽取歡虞萬眾呼。
1945年10月24日,“柳詩尹畫聯展”終于在重慶中蘇文化協會隆重舉辦。展出的作品有:柳亞子的《呈毛主席》、《贈董必武》、《沁園春》、《抗戰勝利口號》等數十首詩詞;尹瘦石的《毛主席畫像》、《屈原》、《正氣歌畫意》等數十幅畫(其中包括與柳合作的詩畫配多幅)。展出期間,周恩來、王若飛等中共領導人曾親臨參觀。柳亞子也親自來到展廳,向觀眾講解他的那首《呈毛主席》詩和與尹瘦石合作的詩畫配《毛主席畫像》,觀眾的反應十分熱烈。
當時的媒體紛紛作了報道和評論。聯展開幕當天,《新華日報》出版了特刊,毛澤東親筆題寫了“柳詩尹畫特刊”等幾個字。特刊發表了郭沫若的《今屈原》、茅盾的《柳詩尹畫讀后獻詞》、翦伯贊的《尹瘦石的歷史畫》和徐悲鴻的《尹瘦石之畫》等文章。徐悲鴻寫道:“(尹瘦石)以其精嚴生動之筆,摹繪可歌可泣壯烈之史”,“覽其悲壯激昂之形,茍有人心,能無感動也?”著名詩人陳邇冬也在《柳詩尹畫并談》一文中寫道:“亞子是繼杜甫之后的詩史。而瘦石的畫卻又正如田漢先生所說的‘慣于歷史找題材’,可謂是‘史畫’了。”
這次詩畫聯展在山城重慶引起了轟動,為毛澤東赴渝談判的余響添上了濃重的一筆。因此,柳亞子倍感欣慰。他在一首詩中寫道:“崛起西南撐一幟,杜陵曹霸本同時。”他以詩圣自喻,而將尹瘦石比之為唐代畫家曹霸。他還將柳、尹的成功合作比喻為西南大后方文化界的一面旗幟。
這年的12月,柳亞子及家人乘飛機離開重慶,抵達上海,繼續同譚平山等人一起領導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的工作,反對蔣介石獨裁。而尹瘦石也離開了重慶。他倆依依惜別,各自踏上了新的征程,此后再也沒有詩畫合作的機會。然而,他們在桂林、重慶兩地的三年多時間里結下的詩畫情誼,成為中國文壇上廣為傳頌的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