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導思想
鄉土地理是中學地理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幫助學生認識學校所在地區的生活環境,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增強愛國、愛家鄉的情感。因此,新課程標準規定“鄉土地理是必學內容。”
二、教學設計理念
鄉土地理的學習,就是讓學生了解和認識所生活的地域。因此,教師應提供圖片資料、具體網址等強大信息資源,以此來引領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讓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本節課以課標中關于鄉土地理標準一和三為依據,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對哈爾濱的認識和理解)為切入點,以豐富的旅游資源、主要旅游景點、開發旅游市場為主線,努力構建開放式地理教程,力求實現三維目標的統一。強調主體性和參與性,達到“書本世界和學生生活世界以及與心靈世界的有機溝通”,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教學內容分析
面向21世紀,旅游產業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朝陽和永續產業。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21世紀是旅游的世紀,21世紀的中國將成為世界旅游強國,到2005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旅游大國。當前,旅游作為一種健康有益的時尚休閑方式正在日益走進人們的生活,旅游大眾化已成為現實。所以,選取本節內容進行教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從學生的生活經歷出發,感受哈爾濱別具特色的旅游資源。
②通過生生間互動,進一步熟悉家鄉的主要旅游景點。
③學會收集旅游信息,根據旅游特點設計合理旅游路線及繪制旅游線路圖。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實地考察、網絡搜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
②通過繪圖、設計、導游等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嘗試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學習,領悟哈爾濱旅游資源的自然與人文的和諧,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和審美能力。
②通過學生的學習使他們更加熱愛家鄉,增強愛家鄉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1.分析、評價哈爾濱的地理位置等相關要素與旅游業的關系。
2.感悟家鄉旅游資源的現有格局及對市區主要旅游景區的再認識。
(三)教學難點
探討開發哈爾濱旅游市場的前景。
(四)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法、分組學習法、討論法。
(五)教學手段:
自制多媒體課件,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幫助。
四、教學方式的構建
采用在活動中滲透教學主題,在參與中領會教學內容,以豐富的教學資源為依托,熟化教材,整合教學內容等方式來構建該課。為更好地完成本節內容,具體實施時,分成課前活動、課上學習兩部分。
準備階段:課前一周把如下兩項內容布置給學生。
[活動1]最常見的往往也就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想一想我們所處的城市,我們真的了解它嗎?我們是否感受到它的美?讓我們在緊張的學習之余真正投入到我們的城市,用我們的雙眼和心智去了解它、觀察它、親近它吧!我校位于哈爾濱市旅游景區的集中地帶,請同學們以學校為中心沿友誼路→地段街→中央大街→斯大林公園步行環繞一圈,回來后繪制路線簡圖,并把沿途的重要建筑和旅游景點用簡單、形象的圖例標注出來。選取你最感興趣的某一旅游景點,通過各類媒體、網絡搜索等途徑從分類、由來、特點、分布、規模等方面進行收集,整理成文,準備向全斑同學交流匯報。
[活動2]做一項調查(附調查提綱主頁)
旅游已經走入了普通家庭。為更好地理解、學好本節知識,特請你做好:口下課前調查:
1.你和父母去過我市的哪些旅游景區?說出具體地點,并在市區圖上找到相應的位置。
2.看一下家里有哪些旅游紀念品,分別是從哪里買的?請在中國政區圖上找出相應的位置。
3.你曾去過我國哪些旅游景區,說說你的感受。
4.你覺得我市的旅游資源與你去過的其他省市相比,有何優勢或不足?
5.你是否贊成我市旅游業“別具特色”這一說法?請列舉幾點理由。
五、教學程序設置
這節課的教學,力求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堅持“為學生學習而設計活動”、“為學生的發展而開展活動”。真正讓學生“動”起來,讓思維“活”起來。
(一)新課的導入以哈爾濱風景圖片配上背景音樂《太陽島上》,通過音樂和畫面的協調統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緊接著,讓學生暢所欲言地談一談對家鄉的認識。
(二)為給學生創設更多體驗主動學習的機會,設置了“今天我來講”和“請你跟我游”兩個重點活動內容。
第一個重點內容:在分析、評價哈爾濱地理位置等相關要素與旅游業的關系時,利用學生已有的學習資源,溫故而知新,喚起學生對已知內容的回憶。提供位置、氣候、水系、鐵路干線、航線圖等作為學習線索,以圖釋文、以圖導學,深化思考,有效地獲取哈爾濱在黑龍江省的地理位置,以及大陸性季風氣候下的冬長夏短氣候特征和“冰城”稱謂的由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了解哈爾濱的水陸空并行的立體化交通網絡與旅游業的內在聯系。了解以上哈爾濱市的特征后,給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表現自我的舞臺,由學生“競爭上崗”爭做小老師,走上講臺給同學進行講解。
第二個重點內容:豐富的旅游資源及我市主要旅游景區的學習。根據課前布置的“活動1”和“活動2”的反饋及針對學生活潑熱情,樂于交往的年齡特征,設計了以小組活動為主要形式的教學活動。把收集、整理的生動圖片資料、豐富翔實的文字說明帶到課堂,根據收集信息源的異同自由組合,并以主要旅游資源為其命名(如:冰雪旅游、生態文化旅游、城市風光游等)。在每位學生都把自己最喜愛的市內旅游景點整理成導游詞的基礎上,各組選派兩名導游,其他組員充當游客,設計“導與游”的活動。在此基礎上,為了做到學以致用,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和動手能力,設計了這樣一個情景:隨著“冰雪節、潑雪節”的臨近,越來越多的游客來我市旅游觀光,現迎接一批游客,在哈市僅停留一天,希望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夠欣賞到更多美麗的自然、人文景觀。假如你們小組是這批游客的接待員,請幫助設計本市一日游的最佳旅游行程及旅游路線。比一比,賽一賽,看誰設計得最棒!
(三)我對本節課的難點內容“開發旅游市場的前景”,設置了“旅游大家談”欄目,通過遞進式的三個步驟來突破難點。
第一個步驟:學生扮做“記者”向大家播報《旅游簡訊》(相關.鏈接第6屆滑雪節,16屆國際雪博會—首屆潑雪節;30屆冰燈游園會,20屆中國-哈爾濱國際冰雪節等方面內容)。
第二個步驟:隨著春節的臨近,春節旅游黃金期間,有一種旅游說法:“南去海南島,北往哈爾濱”,就這一說法設計討論活動。比較這兩地旅游資源上的差異,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哈爾濱發展旅游業的優勢及不足。優勢主要體現在哈爾濱是具有北方特色的旅游名城。歷史原因:在建筑藝術和飲食風格上具有濃郁的歐洲文化特色和異國情調。如:被稱為建筑藝術長廊的、極具歐陸風情的百年老街——中央大街;俄羅斯風情一條街——果戈里大街……無一不展現了哈爾濱“東方小巴黎”、“東方莫斯科”的魅力。作為全國最大的冰雪旅游基地的哈爾濱,應進一步突出特色;圍繞冰雪和冰雪區域做文章。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闡述“怎樣打好冰雪牌”問題的看法。
第三個步驟:讓學生聯系實際,為我市旅游業的發展獻計獻策。學生討論提出主要建議如下:
1.滑雪節、冰雪節、雪博會應該進一步注入文化內涵,增大影響力。
2.進一步開發具有觀光參與功能的旅游項目(如游人可參與制作冰燈、雪雕等)。
3.搞好豐富多彩的水上、雪上娛樂項目(如雪地摩托、冰雪滑梯、滑雪滑冰、冰爬犁等冰雪游樂項目)。
4.作為全國最大的綠色農業生產基地,應大力發展種植、養殖、園藝等綠色旅游項目。
5.體驗少數民族及東北民俗風情的旅游。
6.我市擁有全國最大的全封閉狩獵場和世界上主干線最長的森林小火車……,這些優勢可開展區域聯合游,以此來豐富旅游的內涵。
7.繼續開展好“暢通工程”、“生態園林城”的建設,創設有利于發展旅游業的優良生態環境,進一步做到“城在林中、道在綠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達到五步一景、十步一點。
8.樹立“可持續旅游”觀念。在保持已有旅游資源的同時,應開發一系列的新旅游產品。通過以上分析,可使學生加深對家鄉的熱愛和建設家鄉的使命感。
(四)研究性作業:作為課堂學習的延伸,要讓學生做出深層次的思考。完成如下作業:以小組或個人為單位,辦一份“哈爾濱旅游指南”手抄報或寫“致外地游客一封信”或“制作網頁”——做一名家鄉義務宣傳員。
(五)

結束語:21世紀是旅游的世紀,21世紀的中國將成為世界旅游強國;21世紀的黑龍江將以白色和綠色擎起旅游強省的大旗。哈爾濱是黑龍江旅游業的核心,讓我們祝愿家鄉的旅游業未來更加輝煌!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第76中學)
責任編輯/郎 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