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以全新的課程理念,全新的課程形態成為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在實踐活動過程中,我們深深感到:堅持以生為本,提升文化品位是開發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真正魅力所在。
一、夯實學科課程,突出基礎性。
學科課程是指國家規定的必修課,如語、數、外、理、化、生、政、史、地等。這是中學階段的基礎教育課程,這個基礎必須在改進、改善、改革的基礎上進行夯實。于是,我們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方面做到:減少講讀課時,普及“雙快”教學、“創新寫作”教學,增加了學生獨立閱讀、觀察、辯論、寫作課時,充分實現在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創造性學習。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課則構建英語情境教學模式,開辟了“迪士尼英語沙龍”等。
二、規范活動課程,突出應用性
以學生為本,從適應未來需要出發,構建立體化的活動課框架體系。1.學科類活動課:文學社、記者站、校園廣播站等等。2.藝體類活動課:書畫班、舞蹈班、管樂隊、田徑隊、足球隊等。3.科技類活動課:科技制作、電腦制作、環保天地等。這些內容在第二課堂活動時間開設,共10個項目,33個活動小組,學校自主選擇。
三、開發校本課程,凸顯教學個性
為了彌補必修課程的不足,突出學校的辦學特色,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特長。我們充分考慮教師的特點和能力,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適應縣域口岸經濟發展的需要,開發了信息技術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經貿俄語等校本課程。目前,100%的任課教師都能熟練運用信息網絡技術進行教學,100%的學科把信息網絡技術應用于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中。同時,學生的俄語口語交際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已經基本能用較熟練的口語同俄羅斯人進行交流。
四、開發綜合課程,突出合作性
我校積極開發豐富的社會教育資源,開辟勛山要塞、東寧口岸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辟率賓廣場,共青團志愿者一條街為環保教育基地;每學期都聘請交警大隊、110巡警隊的領導到學校作法制報告;聘請退休老干部為校外輔導員,開展了黨史圖片展、毛澤東圖片展等活動,極大地豐富了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涵,從而使家庭——學?!鐣咝纬蓮姶蟮慕逃狭Α?/p>
(作者單位:東寧縣第三中學)
責任編輯/倪軍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