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實施以來,教師針對學生的評價更應該以夸獎、表揚、鼓勵、促進為主要的評價方式,以使學業發達的學生拓展進一步發展的未來空間,而使學業發展中的學生在初始基礎上獲得進步,從而,形成可以使學生的學業水平能夠得以持續發展的激勵性的評價態勢。
那么,在課堂教學中,什么樣的“師VS生”評價才能算得上“積極的評價”呢?
舉個例子。我國國家女排前隊長有一段時間在美國休假。有一天,她去她的兒子在美國就讀的學校聽課。這是一堂低年級的綜合課。教師的問題是:如果足球場上這時已有7個人在踢球,從場外又進來2個人,那么,足球場上這時有了幾個人?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墒?,偏偏就有一個膽大的小家伙搶先說出了“答案”一8個!按我們的常理,教師必定會令其坐下,并明明白白地對他說NO!可是,這個時候,這位美國教師卻給出了這樣的評價:“好!很好。已經很接近正確答案了。那么,誰還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妙!看到這里,你會禁不住拍案叫絕,真是絕妙好詞!你想想,真能悟出點校本教研的味道:首先,“好!很好?!薄隙藢W生的勇氣,鼓勵了學生的說話行為,保護了學生起碼的發言權利,給予學生以信心。其次,“已經很接近正確答案了。”——委婉地表示此答案非彼答案,即使只差一個數字也不是真理。那么,從學生角度想:哎呀,就差一點點耶!如果我再細心些……自然而然,會促使學生有學習的反思行為和進步的追求行為,從而產生激勵性的心理暗示。再次,“誰還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巧妙地把問題投向其他學生,在完成教學設計的同時,加以正面引導,并鼓勵個性化思維。從這個教學案例上,我們可以對教師的評價語言從藝術上有更進一步的感悟。
再舉個例子。在黑龍江省初中語文第三屆課堂教學評析活動中,省農墾牡丹江管理局機關學校的李老師講了一堂《如果人類也有尾巴》的好課?!罢Z文版”課改實驗教材中編選的這篇美國作家坎斯·彼勒的文章,具有異想天開、生動有趣的特點,它使得哈工大附中初一年級學生們的思維超常活躍,文思泉涌,表達豐富,完全進入積極參與狀態,不時閃現亮點。但是,全體觀摩教師也注意到這樣的細節:李老師不時微笑著走到交流問題特別出彩兒的學生中間,彎下腰來,同小學生生友好地握握手!同時,我們也注意到,李老師也會與那些沒有回答出問題,或問題答案沒有特點的小學生握握手。我們處在學生的角度想想:我的問題是不是得到了老師的認可?我的行為是不是得到了老師的夸獎?即使沒有回答出問題的學生,心理上也得到了愉悅,在潛意識里鞭策自己加把勁兒!因此,這種握手的動作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也極大地尊重了學生的人格,尊重了學生的感情,尊重了學生的學業勞動。它還在心理上形成了提高學生的心理年齡和心理地位,造成師生平等的態勢。記得,我們在看西方電影時,往往發現這樣的鏡頭:在學校(或幼兒園)門外,學生(或兒童)的家長(或各色人等)在與學生談話:他們在學生面前的姿勢大多都是蹲著或半跪著的!這和我們的大人跟孩子談話時背著雙手、居高臨下、俯視群小的姿勢完全不同。換了你,從心理上、從感情上,愿意接受哪一種呢?
在我們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口頭語言評價和身體語言評價的各種評價方式正在被許多有靈性的教師運用得藝術化。從長遠看,它將對我們課程改革教學實施中的形成性評價起到積極的作用,將更加人性化,更加貼近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不錯,我們也反對一哄而上,群起仿效,全體教師都一窩蜂地去奉承人,無端夸獎學生,都去摸學生腦門,都去拍學生肩膀,把口頭語言評價和身體語言評價弄成肉麻的做秀。不過,現在成長起來的學生是需要寵著的,在家庭、在學校、在社會,他們將是被關愛著,這是時代的進步。
想想吧,《我的老師》中“高高舉起”、“輕輕落下”的教鞭不也溫暖著魏巍的心田嗎?《春》中的“吹面不寒楊柳風”不也似“母親的手,輕輕撫摸著”朱自清的心田嗎?夸夸學生吧!和學生握握手吧!如果我們所有的教師都以一顆博愛的心去藝術化地評價學生,相信,你的關愛也將在一個世紀溫暖著學生的心田。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教育學院哈爾濱市第20中學)
責任編輯/倪軍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