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標點符號不僅能使語氣變得更通順,有時候,它們還能改變句子的意思呢!我們可不能小看了這些小小的符號。不信,就讀讀這一期的“標點故事”吧!
(阿 毛)
同學們都知道寫文章少不了使用標點符號。但是,正式使用標點符號,在我國還是近幾十年的事情。
我們看到許多古書上都沒有標點符號,這也正是我們感到古書難懂的原因之一。不過,采用“圈”和“點”的方法來標讀文章在古代稱為“句讀(dòu)”,“句讀”之法在我國已有千余年的歷史。
1919年“五四運動”以后,才開始在文章中正式使用標點符號。但是直到1951年9月,我國公布了《標點符號用法》,才使標點符號的種類和用法趨于統一。從1996年6月1日實施國家標準《標點符號用法》起,原《標點符號用法》即行廢止。
國家標準《標點符號用法》共有6節。標點符號分為標號和點號兩大類,共有16種。表示語氣長短和不同停頓的符號叫點號。句末點號有句號、問號、嘆號3種,句內點號有逗號、頓號、分號、冒號4種。常用的標號有9種,即:引號、括號、破折號、省略號、著重號、連接號、間隔號、書名號和專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