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推薦的三篇文章,是學生比較自由的一種語文作業:每周——次的隨筆。
《借書》一文,謙遜和善得讓人感動。但當問作者想不想參加學校的文學社時,他斷然答:不想。問為什么,回答:“老師,我每次寫一篇文章,都要川兩三個小時,常常寫到半夜一兩點?!币蚨⒓聪氲?,——位監考老師稱贊說“張章這個學生就是認真,考地理歷史這些課時,他一直答到鈴響習·交卷,書寫可工整了,還反復檢查”。平日里誰問他題,他都極有耐心地講。說活很慢,還微笑著??伤苁?,走路時總能看到衣褲空蕩蕩地擺動。我覺得這個學生很可愛,身上有著一團祥和之氣,浸潤在文章中,可能誰也難以從文中看得出他就是在西安市2002屆中考的十三萬考生中考了第一名的尖子。
讀完《校園口頭禪》后回想起當年實習返校后一位同學的心得。這位同學說,什么叫老師?老師就是比學生早知道一個晚上的人。什么叫提問?提問就是專門提自己知道而別人不知道的問題。聽說這位同學后來在南方某大雜志社當了主編。這位同學中學畢業于武功縣很有名的一‘所中學——普集中學。他當年對人自豪地夸說,普集中學就數他們這一級學生最搗,打架、罷課,將學校搞得雞犬不寧翮天覆地,但就數他們這一級高考考得最好。于是就想到關于老師的尊嚴和面子的問題。剛工作當老師,教了一群初中小朋友。上課時,一小男孩讓人生氣,怎樣地讓人生氣已想不起來了,總之是狠狠地責罵他,氣極了還打了一個耳光。小男孩就流淚哭了,然后繼續上課。下課后工:完廁所經過那教室門口,那個小男孩老遠就喊“老師好!”其實臉上還掛有淚痕。推薦此文,心里·一直惴惴的,總是擔心怕惹了哪佗老師生氣。
再說說《圓》。當一個人的精神生活很豐富很強烈時,我總懷疑這個人恐怕是個人精。用中學語文老師的話說,就是“情感摯烈,想象豐富”。但仍是弄不明白,那些看起來又瘦又小才十四五歲的小孩子,怎能藏有這么摯烈的情感和豐富的想象呢。莫非人真的有前世來生么?而且。其文還發出一‘種幽幽的藍光。人若是在精神世界稍一用力趕路,一不留神就會進入寂寞孤獨的境地。我們需要象牙塔,但不需要象牙塔的陰影籠罩著。寫這篇文章的學生經常因病請假,我們祝愿她快樂地成長。
當我們四十多歲的人,回憶小學中學語文老師教我們作文的那些金科玉律,那些如圣旨的評語時,幾乎一個也想不起來了;然后再回想工作幾十年來,中學學的那些作文,用在實際生活工作中有多少呢,似乎也想不起來了。記得有一年高考作文出了道題,評價兩幅漫畫,哪幅漫畫好。結果陜西省作文得零分的學生與北京得滿分的人居然一樣多。事后陜西得零分的考生說,早知道高考作文得零分,十二年來我就不寫作文了!于是我給我現在的學生講,你們一學期要寫二十多篇文章,而你們的老師我,一年都寫不出兩篇文章來。所以,不要看重老師的評語和分數。作文或者寫作,我們姑且把它當作一個人在學生時代的一種成長。忠實于自己的良心,快樂而自由地成長著。上課聽講學知識是成長,吃飯睡覺換大衣服是成長,寫隨筆寫作文,像它們一樣,也是一種成長。先求人的成長,文章只是人成長的影子而已,做人成了,文章才有可能成丁。至弓:寫法,那只是技術活,手熱了自然就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