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勤儉,樂于助人,好奇心強,而且是個十足的“乖孩子”。
有一次,我在大院里“游蕩”。3歲的我知道爸爸媽媽說的不會錯,要學習什么老一輩的勤儉精神。于是,在看到垃圾箱旁有一個還算完整的大皮箱后,就發揚節約精神,義無反顧、不畏艱難地將這個快同自己一般高的破得連蓋子都蓋不住的箱子拖了回家。爸爸媽媽一見,笑得前仰后合。我自認為做得很好,喜滋滋地拉著爛皮箱在院子里跑,搞得別人都把我這個勤儉過頭的孩子當成了“揀垃圾”的了。
在我幼時的記憶里,媽媽抹了口紅總是很漂亮,幼兒園阿姨涂了口紅也很漂亮。所以,我決定也給自己用一用口紅。可當我拿上它的時候就想,要是所有東西都抹紅嘴唇,一定很漂亮。老師過,要助人為樂嘛。于是,我踮起腳尖畫鏡子,趴在床上涂床單,特別是臥室的門,我蹲在那里涂了好久……當媽媽下班走進臥室時,發現床單布滿了黑腳印和雜亂的紅色線條,鏡子的下半截也被涂得亂七八糟,尤其是門,都成了我的“涂鴉板”了。而我呢,在床上酣睡。身上的衣服、褲子,手全涂上了紅色,只有臉是干凈的。因為“畫”完其他東西后,我才發現口紅早已用完了,來不及涂嘴巴了。
在幼兒園里,經常看小朋友吃藥,我挺羨慕。因為平時吃藥時,用水將藥沖下肚后,還有一絲糖衣的甜味殘留在口中,幼年的我就以為藥和糖一般好吃。有一天午休時,我找理由去了教室,偷偷拿了不知誰的藥,含在嘴里,嗯,真甜。于是狠狠嚼了一通。哇,怎么這么苦,這么難吃!可我怕老師說我,于是表情痛苦、腳底發軟地走回午休室。下午才知道我吃的是“黃連素”。回家后告訴媽媽,媽媽的一句話我記得很清楚:“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那兩片“黃連素”苦得我三天不知肉味,至今想起嘴里都是苦苦的。
我看到雜技表演,手總是很癢癢,但始終不敢一試。在4歲時,我對轉盤子很感興趣。媽媽在做飯時,我拿著筷子和盤子,將盤子放在筷子上,旋轉。當我從雜技演員完美的動作中回過神來時,盤子早已支離破碎、面目全非地躺在地上了。媽媽十分生氣地跑過來,看了看我,取出一個挽子給我,說了一句當時我怎么也想不通的話:“你再給我轉一個呀!”現在一想,明顯是反話,可當時我卻欣喜地接過盤子,放在筷子上,轉!自然,盤子在筷子上停留了不到2秒鐘又掉在地上了。媽媽又氣又無奈地收拾了垃圾。
童年的趣事有好多好多,仔細回想一下,會發現童年的人是多么純真與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