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往英國
車窗里,“爸爸媽媽,拜拜!我要背上我紅色的小包包,去浪跡天涯了!”我調(diào)皮地朝爸爸媽媽做了個鬼臉。看著父母向我揮手的身影漸漸遠去,我興奮地想:從此刻開始,我是個獨立的自由人了,我就要飛到我向往已久的英國,開始我的假日之旅了。所以我必須學會照顧自己,學著做一個大人。
大約四個小時后,AFlll航班載著我們這群大大小小的中國孩子,從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出發(fā),飛往法國的巴黎。我們要從那兒轉機,飛越英吉利海峽,抵達英國首都倫敦,然后驅(qū)車人住牛津。
要乘12個小時的飛機,我這可是第一次。不過嘛,飛機上有漂亮的法國空姐,又有好玩的電腦游戲和精彩的動畫片,也就不會寂寞了。可畢竟要坐12個小時,好動的我實在忍不住,于是就去后艙要了些可口的果汁。說實在的,不知是坐乏了,還是飛機上空氣的確干燥,我老感覺喉嚨干,只好不停地喝飲料,可越喝越覺得干,連著喝了有十幾杯,接下來就不得不去WC了。這一進去,就碰到了麻煩事,洗完手后,我怎么也找不到打開池塞的按鈕,這個看看不是,那個也不像,連個英文也不標,畫的符號我又看不懂,真糟糕!一個人關在洗手間,只好自己撳撳這兒按按那兒,總算搞定。可等我打開廁所的門,卻見三個法國空姐滿臉擔心,緊張地站在門口,疑惑地打著手勢問我:“你按了報警鍵,請問你有什么事嗎?”“I、I……”哎!真是難為情死了。
飛機上的午餐,真的是別有一番風味。空中小姐一一為你擺上餐盒、盤子、杯子,還有一小袋一小袋的調(diào)味品、果醬,包得像爛泥一樣的蔬菜,磚頭一樣的面包和切得方方正正的雞肉丁,還有卷在白色餐巾紙里的刀、叉。當然,更多的是空姐蕩漾在臉上燦爛的笑容和問候:“Hello,can l help you?”我一邊看著電視,一邊叉起一個沾滿果醬的肉丁瞇起眼睛往嘴里送,不由地揚起眉毛:“嗯,比在家里舒服多了。”
我在英國有個家
2002年,倫敦時間7月13日凌晨2點,我和Sally(同行的中國女孩)終于站在了位于牛津 “13,Hum freyRoad'’的Smith先生家門口。由于旅途勞累,我們早已困得像雞啄米一樣,提著大的旅行箱,艱難地一步步上了臺階。門開了,史密斯太太出來迎接,她蓬松著金發(fā),略帶睡意地微笑著招呼我們:“Hello,girls.”我們立刻做了自我介紹。由于時間太晚了,我們只是簡單聊了幾句,便上樓休息了。
英國的天氣真冷。我們來的時候是穿的短袖衫,到了這兒,居然要蓋上厚厚的被子睡覺。第一個夜晚,我躺在窄窄的雙層床的上鋪,望著對面熟睡的Sally(還有兩個來自蘇州的女孩睡下鋪),自己卻無法進入夢鄉(xiāng)。我悄悄地伸出手來,掀開床頭窗簾的一角,夜色真美!
可能是太興奮了吧!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四個就全醒了。由于不知道確切的時間,看看太陽也已升起蠻高了,我們象征性的壁爐,花色鮮艷的地毯。餐廳中央的餐桌上鋪著雅致的桌布,漂亮的花瓶中粉色的康乃馨溫柔地綻放著。餐廳的一角,一個玻璃裝飾櫥格外地引人注目,櫥內(nèi)放滿了來自各國的藝術品,有中國的臉譜、泥人,日本的布娃娃,埃及的法老塑像等等。整間房子讓人感覺整潔、舒適,但鋪設并不豪華,相反,覺得英國平民的生活比較簡單。就拿這座房子來說,全是木制結構,木地板,木樓梯,在二樓輕輕走動,樓下都能聽得清楚。我想,要是重重跳兩下,整座房子都會晃起來的。
說起英國的“吃”,那真是讓人一輩子都忘不了。早餐是兩小片烤面包和一碗牛奶加crisprice,14天天天女口此。午餐也很簡單:一小袋薯條,一只蘋果,兩片面包夾點肉。有的時候,面包里連肉都不加。那天中午用餐時,我肚子餓極了,看見面包邊上有巧克力醬,心中一喜:今天有好吃的了!結果待我打開一看,暈!兩片面包中除涂了薄薄一層醬,什么都沒有。想想這些東西在國內(nèi)只能當點心吃,怎能算是午餐呢?可奇怪的是,長得人高馬大的英國人,居然也差不多和我們吃得一樣多,那是什么胃啊?反正,這樣的午餐應付不了我們。有先見之明的同學自己帶了桶裝方便面。瞧他們吃得“咝溜”有聲,爽滑可口的樣子,差點沒把我們饞死。沒辦法,只好自己在外面買了吃,但那些食物貴得驚人,吃了一根熱狗,就要了我2英鎊,那可是26元人民幣啊!想想還是在史密斯太太給我午餐時多要一些小點心吧,民以食為天嘛。
晚餐是最值得期盼的了,因為只有晚飯能用“吃飽”來形容。一塊牛肉,一小堆水煮的沒有任何味道的蘿卜,還有一點土豆或綠豆,這就很不錯了,有時還有加菜,如口味奇特的sweets。若女主人有空,還會做一個面包塞肉末。還有一次,全家出動在小花園里吃燒烤,那才勉強算得上美味。
女主人對我們很友好,那天因為起得太早,影響了他們的正常休息,我們自發(fā)地幫她做家務做補償后,她就一直夸我們是好孩子。最后家務她沒要我們做,反而連我們換的衣服也一同洗干凈了。
那天晚飯后,史密斯夫婦帶著我們出去散步,一直走到了郊外。我們幾個一邊欣賞著英國的鄉(xiāng)村美景,一邊聊著天。我很隨意地用手摸了一下道邊的植物,突然一陣刺痛,不由得叫出聲來。男主人趕緊過來看我的手,上面已滿是突起的小水皰了。他立刻在路邊采了一種類似青菜的植物給我,告訴我不要緊,拿它在手上蹭幾下就好了。我照著做,也真是奇了,不一會兒,我的手就不那么痛了,水皰也少了許多。男主人告訴我,他小的時候,有一次不小心跌倒在路邊,起了許多水皰,是他父親教給他這方法的。過了一會兒,男主人又看了看我的手,微笑著告訴我說沒事了。直到現(xiàn)在我也沒弄清楚那種“菜”是什么植物,但我心中卻一直蕩漾著一絲暖意。
每天,我們和史密斯夫婦一道吃飯、看電視、一起散步聊天。在外國參觀結束回到史密斯家,真有回到自己家的感覺。
旅游在英國
倫敦、劍橋、牛津,這三座英國名城,一直是我非常向往的地方。那里有古老的歌特式建筑,也有現(xiàn)代化的魅力四射的樓字;有熱鬧繁華的步行街,也有寧靜的鄉(xiāng)村小道。穿梭在英格蘭的大街小巷,看著滿眼的黃頭發(fā)、藍眼睛、高鼻梁,暗笑自己如今也當了一回“老夕卜”。
像是為了迎接我們這群小客人的到訪,倫敦一掃往日的陰沉,天氣格外地晴朗。在陽光的照耀下,美麗寧靜的泰晤士河熠熠生輝,倫敦塔橋蔚為壯觀。我們既被大木鐘鏗鏘有力的聲音所震撼,也被英國皇家衛(wèi)隊的威風凜凜所折服,還有溫莎堡的威嚴和神秘,丘吉爾莊園的溫馨迷人,也讓人流連忘返。在劍橋,我們既被皇家學院、三一學院精湛的建筑藝術所吸引,也為那流淌著靈性的康河,還有康橋古老而充滿神韻的身影所沉醉。在牛津,我們更是被那設計精美的櫥窗、匠心獨具的店面、小巧玲瓏的藝術品和散發(fā)著香氣的一瓶瓶精裝whisky弄得眼花繚亂,整個人仿佛在夢游仙境。
不過,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旅游時的一些笑料。那天,我們一同參觀英國蠟像館。所有的蠟像都栩栩如生,難辨真?zhèn)巍в胃嬖V我們,這些蠟像的頭發(fā)、眉毛都是用真人的粘上去的。蠟像創(chuàng)作者絲絲人扣地制作每一個人物:江澤民、克林頓、007、球王貝利、伊莉莎白女王、戴安娜王妃等等,一共三個展區(qū),應有盡有,再加上動感十足的搖滾和炫目的燈光,我們真有些暈了,見了站著不動的人就問:“你是真人嗎?”
老師又帶我們來到“鬼屋”。哇!太可怕了,一會兒左邊蹦出個血淋淋的“頭”,一會兒右邊又是一具“死尸”。有刀砍的,有上吊的,有綠的“鬼”,也有藍的“鬼”,個個齜牙咧嘴,面目猙獰。 “鬼”的嚎叫聲、呼喊聲、奸笑聲和我們這些被嚇得抱在一起的人發(fā)出的尖叫聲混在一起,那場面猶如到了世界末日。好不容易總算走出“鬼屋”,一抬頭,忽然看見一個“鬼”瞪大了眼睛站在前面,嚇得我們“哇哇”大叫。等我們定了神再看,啊!原來是Ben老師!看著驚恐萬狀的我們,Ben老師樂不可支,詭秘的笑著與我們打招呼:“Are you all riSht,girls?”
牛津的道路與交通
在牛津住了14天,經(jīng)常與公交車和旅游車打交道,很容易地與那兒的道路和交通結下了“不解之緣”。
牛津的街道很怪,無論是商業(yè)中心的大馬路,還是偏僻住宅區(qū)的寧靜街道,都是走曲線,繞來繞去的,很少有十字路口,大都是三角形和丁字形。路的“線條”之優(yōu)美,讓人嘆為觀止。牛津的路也多窄而長,在密集的住宅區(qū)穿梭,或在牧場的矮房間蜿蜒,如同走迷宮一樣。
持著薄薄的freedom(英國巴士月票),我們上了前往牛津大學分院的公交車。司機滿面笑容地與我們打招呼,心里感覺溫暖極了。英國汽車的駕駛員座位與國內(nèi)的相反,這真讓人很不習慣,有時遇上車門較“隱蔽”的巴士,急急地繞著它轉上兩三圈都不一定能上得去。豈止是車門的問題,有時候習慣性地上了車,卻是反方向的,等反應過來,車已過幾站,只好趕緊下車,到馬路對面往回乘。每遇到此事,都不由得暗笑自己蠢得可以。
司機雖然態(tài)度熱情,待人友好,但只要他下班時間一到,便“六親不認”,把車往路邊一停,自顧自地走了。開始,我們都不知是怎么回事,也跟著下了車。我和Sally站在路邊,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看著天色漸晚,不知怎么辦才好。要不是一對熱心的英國夫婦幫忙,我們真要找不到家了。當看到焦急的史密斯太太時,我們差點要哭出來了。
英國的車怪,英國的車站更怪,總是讓人蹤影難覓。有一次,有另一個小同學讓我?guī)椭臆囌荆烧襾碚胰ゾ褪钦也坏健_?昨天我還看見的,怎就不見了呢?是不是我記錯了?旁邊的路人都行色匆匆,看見一位老太太不緊不慢地走著,我趕緊上前問路。但她也不知道,但隨后表示愿意幫我去問一下別人,讓我稍等片刻。結果等了有10分鐘,老太太還沒來。我估計是她沒問著,自己走了吧。后來小同學自己找到了車站,我也就到附近的購物中心去了。誰知,幾分鐘后,老太太氣喘噓噓地找到了我,告訴我說:“我終于找到車站了!”我一愣:這十多分鐘,老太太一直在幫我找車站?!我心中又是感動又是內(nèi)疚,連忙地向她道謝。老太太很溫和地對我笑了笑走了,留給我的是無盡的感慨和永遠也抹不掉的回憶。
在英國當一回“窮光蛋”
作為一個初一的學生,鈔票總是只有出沒有進的,工薪階層的父母賺錢也不易,所以錢只好省著用了。可2300元人民幣,到了英國就變成可憐巴巴的163英鎊又50便士。十多天下來,買了一些愛不釋手的各地的小旅游紀念晶,就只剩下不足20英鎊了。給父母的禮物還沒買呢!堂堂“孝子”,怎可以心中不想著父母。我一狠心,給媽媽買了條“鉆石”項鏈,只剩下10個英鎊了,我得給爸爸買一個價廉物美的禮物,對,買一個領帶夾。打定主意后,我就到處尋找,可轉來轉去就是找不到。看見一位黑頭發(fā)黑眼睛的售貨員,我心中一喜,趕緊跑過去問她會不會說中文,她笑著點點頭,并告訴我在High street有一家著名的商店,在那兒能買到。真是碰到仙女了。我大喜過望,當即謝過姐姐,直奔High street。
進了那家店,我在售貨員的推薦下,看中一枚12.99英鎊的領帶夾。可錢不夠怎么辦?我拿出在國內(nèi)也不常用的絕招——還價!英文該如何說呢?管它呢,胡扯吧!給爸爸買到禮物要緊。“Excuse ale,can you Dut the price a little bitlower?'’售貨員請我稍等,去請示了一位像是經(jīng)理的,回來笑盈盈地告訴我,只要付9.99英鎊就可以了。哇!便宜了3英鎊,有40元人民幣!天才!
所有的禮物都準備妥當,也到了起程回國的時候了,摸摸口袋,只剩下57便士,125元人民幣了。沒關系,反正馬上上飛機了,那兒有美食等著我!可偏偏在法國轉機回國時,飛機誤點,要呆四個小時呢!要是還有英鎊,我就可以換成歐元,飽餐一頓了。哎!算了,同學那兒還有些方便面,啃點再說吧。
更糟糕的是,等我上了飛機,才發(fā)現(xiàn)就連我僅剩的一點錢,也在法國機場候機時被偷了,這下我真成了身五分文的窮光蛋!
后記:回國以后,一切恢復正常。16天的英國之行,不僅給我留下了一百多張珍貴的照片和幾千宇的游記。更重要的是,它讓我看到了外面一個美麗而廣闊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