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某和楊某是同村的好友,徐某自幼練功,自認為“鐵頭功”鐵得不錯,于是與楊某商量一同出去賣藝賺錢,楊某負責往徐某的頭上砸磚塊。楊某知道往頭上砸磚頭不是鬧著玩的,有可能要出人命,表示不想干。徐某則說自己功夫到家,不會出現意外,萬一出現意外情況,責任由他本人承擔,與楊某無關。楊某還是不放心,要求與徐某簽合同,徐某同意。合同約定:凡因砸磚塊造成徐某受傷、致殘、死亡等一切事故都由徐某本人負責,楊某概不但責。在出去賣藝過程中,兩人合作得不錯。有一次表演前,徐某感覺身體不太舒服,但還是讓楊某往自己頭上砸磚頭,這一砸不要緊,徐某當即昏倒。楊某趕緊把他送到醫院,經過醫院搶救,徐某的命保住了,卻成了植物人。徐某的家人把楊某告上法庭,要求楊某承擔責任。楊某要不要擔責呢?
在合同中我們經??梢钥吹揭恍┟庳煑l款,免責條款是指合同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一定的事由或條件,當違約符合所約定的事由或條件時,可免除違約方的違約責任。免責條款符合合同法的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但是,這種約定不是任意的,不能違背法律,不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
楊某與徐某的合同中實際上規定了一個免責條款,但這一條款是無效的。我國《合同法》第53條規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造成對方人身傷害,是違反治安法規甚至刑法追究的行為,以此作為免責條款當然無效。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行為具有較大的社會危害性,是國家和社會嚴加譴責的,也不得協議免除責任。本案中楊某與徐某約定的免責條款屬于第一種情況,是無效的。最后,法院判決楊某犯故意傷害罪,并判決楊某賠償徐某醫療費等。 (編輯/林春山)為治病而種植罌粟也構成犯罪程 成
李紅花的丈夫身患皮膚病久治不愈,聽說罌粟殼可以治療且能斷根,便弄來一些種子播種。正當罌粟陸續開花時,被公安機關查獲并將833棵罌粟鏟除。她的丈夫的目的是為了治病,也沒有危害他人,事實上罌粟并沒有結果,可法院卻對他判了刑。這是怎么回事?
李的丈夫的行為已構成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該罪是指非法種植罌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數額較大或者具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根據我國有關法律:
一是李的丈夫侵犯了國家對毒品原植物種植的管制。毒品原植物是指用以提煉、加工和制成毒品的原生植物。罌粟即為其中之一,對毒品原植物的種植進行管制是國家對毒品的提煉、加工、制成進行管制的重要前提;二是李的丈夫在客觀方面已實施非法種毒品原植物的行為。一般來說,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即構成犯罪:種植罌粟 500株以上或其他毒品原植物數量較大,經公安機關處理后,又種植、抗拒鏟除。李的丈夫種了833株,當屬其列;三是李的丈夫具有主觀上有故意,即明知是罌粟而故意非法種植。至于目的如何、是否造成后果,只是量刑時考慮的事情,但并不影響本罪的構成。(編輯/林春山) 這樣的贈與有效嗎洪 劍
張先生和何小姐通過一家婚介機構相識,不久兩人便開始談婚論嫁,張先生要同何小姐一道去辦理結婚登記,何小姐則提出了一個條件:張先生必須把他的一套兩居室住房贈與他,并辦理婚前財產公證。結婚心切的張先生答應了何小姐的要求。于是雙方簽訂了一份贈與協議,張先生將自己的一套兩居室住房贈與何小姐,并在公證處進行了婚前財產公證。之后張先生再次要求同何小姐一道去辦理結婚登記,何小姐則說他認識婚姻登記部門的人,手續她一人去辦就可以了。不久何小姐真的拿來一份結婚證,這時張先生留了一個心眼,他將結婚證拿去驗證,發現這是一個假證。感覺受騙的張先生決定終止與何小姐的戀愛關系,何小姐表示不談戀愛沒關系,但房子已經是她的了,要張先生立即交房,并辦理產權過戶手續。張先生認為當時簽訂贈與協議是有條件的,已說明是婚前財產協議,兩人既然沒有婚姻關系,協議當然就不能成立。何小姐見張先生拒絕交房,一紙訴狀將張先生告上法庭,請求法院判令張先生履行贈與協議。
法院認為,張先生和何小姐雖然簽訂了贈與協議,并進行了公證,但按照雙方公正協議所使用的詞句、有關條款及此次公證的目的、婚前財產約定的通常習慣做法,法院推定該公證的真實意思并非單純贈與行為,而是以雙方婚姻作為實質附加條件的含有贈與行為的婚前財產約定。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62條的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附條件,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在符合所附條件時生效?!庇捎陔p方當事人至今尚未履行結婚登記手續,致使該協議無法生效并實行履行,原告要求被告履行贈與及過戶義務,沒有法律依據。據此,法院駁回了原告何小姐的訴訟請求。
(編輯/林春山)兒媳的繼承地位被提升葉和禮 連永燕
趙氏夫婦生前生育一女一男,大女兒趙娟在廣東深圳打工時結識一四川青年,于1990年遠嫁他鄉。小兒子趙小寶于1996年5月與同村同學林麗結婚,次年6月生一男孩趙斌。時年,一家五口雖不算十分富有,也算過得和和美美,兩位老人也正享受著天倫之樂的晚年生活。
然而,1998年春節剛過,兒子趙小寶在前往廣東打工途中因車禍不幸身亡, 留下妻子林麗和二老一小,傾刻間給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蒙上了一層陰影。林麗面對二老一小的家庭現狀,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擔,五年來贍養二老、撫育幼子,還經常為年邁多病的二老請醫抓藥。
2003年四五兩月二位老人相繼去世,遺有住房5間及價值近3萬元的金手鐲一對等財產。林麗與趙娟料理完二老的喪事后,雙方因遺產繼承問題發生了糾紛。起初,林麗提議金手鐲歸趙娟,房子歸自己和兒子,但趙娟不同意,她既要金手鐲也要得房子,還說林麗無權繼承她父母的遺產。由此雙方各執一詞,無法達成協議。為此,林麗把趙娟告上了法庭,請求繼承公婆的遺產。
法院審理認為:原告林麗雖為被繼承的兒媳,但被繼承人的兒子趙小寶因車禍死亡后,確實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贍養義務,依照我國繼承法第12條的規定,應列為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其公婆的遺產。于是,判決金手鐲一對歸被告趙娟所有,住房5間及其他遺產歸原告林麗及其兒子趙斌所有。
在一般情況下,兒媳對喪偶公婆既沒有贍養的義務,也沒有繼承其遺產的權利,而本案原告林麗為何可“提升”為第一順序繼承人而繼承其公婆的遺產呢?其理由是她對公婆盡了主要贍養義務。
我國《繼承法》第12條規定:“喪偶兒媳對公婆,喪偶女婿對岳父、岳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
(編輯/林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