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是伴著童話長大的一代,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童話。隨便在記憶中搜尋,哪位同學都能說出幾段生動有趣的童話來。但是,從小到大接觸了這么多童話,老師卻很少介紹有關童話的知識,以致于大家平時寫作文時很少涉及自己最熟悉的童話,你說遺憾不遺憾?
一、了解一些關于童話的知識
童話是一種文學形式,它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童話中有許許多多美妙奇特的幻想,滿足少年兒童探索新事物、追求理想的愿望,因而成為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獨特體裁。
童話,有多種樣式。按照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劃分方式。如:科學童話、知識童話以及童話散文、童話詩、童話劇等等。
二.童話與幻想
童話的最大特點就是幻想。幻想是童話的基礎,沒有幻想也就沒有童話。讀一篇童話的時候,你就進入了另一個世界,這是一個奇異的幻想世界。在童話作品中,花木鳥獸都可以像人一樣說話、一樣生活,這本身就是一種幻想。作家金近爺爺說過,童話一定要有豐富的幻想。
1.夸張是幻想的一種表現,夸張能強化作品的藝術效果。夸張能更好地適應少年兒童的性格特征,使作品更具吸引力。請看李拓同學寫的童話:
老虎入獄那天,小綿羊去動物協會領完智慧大賽的金順便去小鹿家復習功課。路上,小綿羊經過一片茂密的樹林時,老虎突然從樹叢里躥了出來,用大爪踩住了他。
他張開血盆大口,叫道:“今天我要把你吃掉!”說著抓起小綿羊就要往嘴邊送。
小綿羊急中生智,對老虎溫柔地說:“我還有一件禮物要送給老虎大王,等您看了我的禮物再吃我也不遲啊。”
老虎放下小綿羊,說:“你可別耍花招,否則有你好看。快說,有什么禮物!”
“尊敬的虎大王,這是世界上第一好吃的糖啊!”小綿羊說著從口袋里拿出一顆水果糖丟進了老虎的大嘴里。
老虎一嘗,噢,好吃極了。這樣,小綿羊一顆接一顆地往老虎嘴里丟糖果。
不一會兒,老虎把小綿羊帶的糖全吃光了,就把小綿羊弄回了自己堆滿骨頭的山洞,用鐵鏈子把可憐的小綿羊鎖在了柱子上。然后,他又去雜食店買了一大包糖。
整整一天,老虎都在吃糖果,,他吃了一顆又一顆,就連睡覺嘴里都要含一顆。
第三天早晨,老虎起床后抓起小綿羊就要吃。忽然,老虎把小綿羊放下來,捂住臉哇哇地叫。原來老虎的牙齒被糖給蛀壞了。老虎想跑出山洞去找大夫拔牙,可他卻痛得站不起身。
小綿羊看老虎的臉腫了起來,就假裝關心地對老虎說他有個朋友專治牙病。老虎一聽,趕快把鎖著小綿羊的鏈子打開,囑咐小綿羊一定要把大夫請來。小綿羊跑出山洞直奔森林警察局。小綿羊把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地講給獅子警長聽。獅子警長聽后,立即率領警員猩猩、猴子趕到老虎的住處。此時,老虎牙痛得厲害,正痛苦萬分地捂著大嘴巴蹲坐在地上,哪還有能力反抗,只好束手就擒。
在這篇童話中,小綿羊用智謀打敗了老虎,這在實際生活中是不可能的,這就屬于夸張。
2.童話中“人物”的言行要符合現實生活中的身份。
安徒生說過“最奇妙的童話都是從真實的生活中產生出來的。”在童話中,可以描寫任何人物,但不管是什么樣的“人物”,他們做的事,說的話,都應該符合現實生活中的身份、特點,不這樣就不可信。
如《皇帝的新衣》中,皇帝說的話做的事與左右大臣說的話做的事,顯然是不一樣的。皇帝是愚蠢可笑的,可又是不可一世的。當所有的老百姓都說出他實在是沒有穿什么衣服的時候,“皇帝有點兒發抖,因為他似乎覺得老百姓所講的話是對的。不過他自己心里卻這樣想:‘我必須把這游行大典舉行完畢。’因此他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而大臣們呢,是奉承恭維、奴顏婢膝的,當他們聽到老百姓說出了實話時依然跟在皇帝的后面走,“手中托著一個并不存在的后裙”。
童話不管怎樣幻想,還是現實生活的反映,像一顆露珠能反映出太陽的光芒一樣,盡管童話都有著很濃的幻想性和夸張性,但它依然折射出生活中的某些現象。通過一篇篇有趣的故事,你能從那些象征性的形象中,悟出很多道理來。例如,你讀了《老虎入獄》這則童話,能領悟它說明了哪些道理呢?
三.大膽寫童話
掌握了童話的特點,我們再動筆寫童話就不會感覺難了。寫童話時,語言要力求通俗、明白、有趣。編寫童話故事,要進行大膽的想象和聯想,以平時的觀察和其他方面的生活積累為基礎,可以由當前的事物回憶起有關的另一事物;也可以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再聯想到另一件事物。有的聯想是互為接近的事物,如:由花朵想到蜜蜂;有的聯想是有相似特點的類似的事物,如:因種花想到飼養小動物;有的聯想是對立的事物,如:由善良想到邪惡;有的聯想是有因果關系的事物,如:由火想起熱。通過大膽的想象和聯想,每個同學都可以編織出一個個有趣有意義的童話故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