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文題(4D)
【文題】
小峰剛參加工作不久,叔叔來看他。到了吃飯的時候,身上只有五十元錢的小峰很想找個小餐館隨便吃一點,可叔叔卻選中了一家很體面的餐廳。叔叔開始點菜,并征詢小峰的意見,小峰只是含混地說:“隨便,隨便?!毙睦飬s直嘀咕:五十元錢怎么夠付這頓飯錢?可是叔叔卻一點也沒有注意到小峰的不安。
吃完了飯,服務員拿來賬單;小峰看了一眼,張著嘴,卻什么也沒說出來。叔叔微微一笑,付了飯錢:“小伙子,我知道你的感覺,我一直在等你說‘不’,可你為什么不說呢?要知道,有些時候,一定要勇敢、堅決地把這個字說出來,這才是明智的。”
這則材料,能夠引發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以“要敢于說‘不’”為話題寫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于800字。
【審題引路】
文無定法,但有常規。寫話題作文,一般的思路是:引、提、議、聯、結五步法。用議論文體寫這篇文章,可按以下思路安排。
1、先概括引述所給材料的內容。2、根據材料提出中心論點:有些時候,一定要勇敢、堅決地說“不”,這才是明智的。3、對不敢說“不”的議論,是文章的關鍵部分。材料里的小峰不敢說“不”,是礙于情面,這雖有普遍性(一般人都有從眾心理,喜歡人云亦云),但生活中不敢說“不”,更多的時候是因為自己不善于思考,對事物沒有正確認識,沒有獨立見解而造成的。善于思考才能使自己“明智”。4、舉典型事例,引申開去,深化主題。這是重點部分。強調指出生活中被人拒絕和拒絕別人(敢于說“不”)是常有的事,小事或許無所謂,大是大非卻絕對不可盲從。不拒絕壞人壞事的誘惑,就會走上邪路,一失足成千古恨。5、小結上文,畫龍點睛,強調敢說“不”是成熟的表現,是獨立思考的結果,是明智的表現。
當然,作為話題作文,文章還可以寫成記敘文、小小說、劇本、散文或詩歌等等。但無論是故事描寫、情節刻畫、感情抒發或是以詩言志,均應從話題中挖掘深層次的內涵,體現自主、自立、自尊、自愛、自信、自強、自持、自律等主題。文章可以用“不敢說‘不’”的自餒、自慚、自欺等現象來反襯主題,也可以用“全部說‘不’”的自封、自閉、自大、自負、自傲、自滿等現象來突出主題。
(文題設計:閆會才 審題引路:郭文才)
【例文1】
學會說“不”
很多時候,說“不”是一種勇敢。
而很多時候,猶豫、膽怯,使你無法開口拒絕別人。
其實,我就是一個幾乎不懂得說“不”的人。
這個話題使我想起了一件往事。我有一個朋友,她是學音樂的。她曾這樣告訴過我:“我真的很喜歡音樂!”那時她的眼睛亮閃閃的,“可當初我爸爸就是不同意我學音樂。我為了這件事大哭了一場,真是丟臉。不過,好在爸爸最后還是答應了……”她笑了。我也笑了,心頭卻掠過一絲難過。因為曾有一次相同的選擇擺在我的面前,而我,卻沒有她的那種勇氣。
我一直是很喜歡畫畫的,我的夢想以及關于未來幸福生活的設想就是當個漫畫家———每天睡不足六個小時,沒空做飯,只好頓頓吃泡面;不顧蓬頭垢面,只顧埋頭趕稿。但爸媽卻希望我將來成為朝九晚五、穿職業套裝、在有空調的寫字樓里上班的officelady(職業女性)。結果,我遵從了他們的意愿,選了我不喜歡也并不擅長的理科。現在,我的朋友在天津音樂學院學著她熱愛的音樂,而我……
———這怪誰呢,只怪自己當初沒有說“不”的勇氣。
這只是許許多多事例中的一個罷了,而且,不只是我。親愛的朋友,在你身上也一定發生過這種令你后悔不已的事吧?你是否也是僅僅因為當初沒有說出那個“不”字呢?
所以,我們要學會說“不”。當眼前的道路不是通向你人生的夢想,眼前的東西不是你真正的需要時,請把那個“不”字清清楚楚地說出來吧!我們要敢于堅持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態度,自己的夢想。不是嗎?如果你真的遵從自己的內心而選擇,那么你一定不會為你所選擇的一切而后悔。
親愛的朋友,說“不”對有些人來說或許很簡單,但對我們來說還是比較難的事。不過,沒關系,讓我們學著說“不”,學會說“不”!
簡評:
朋友敢于說“不”,去了天津音樂學院讀書,走向了成功;自己說不出一個“不”字,結果是至今還在復讀。這是多么讓人后悔不已的事?。∫粚Ρ龋恼碌闹髦急阃宫F在了我們面前:凡事該說“不”時必須說“不”,不能含糊。
作者用跟讀者談心的口吻來寫,一下子便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讓讀者倍感親切。這樣,文章所說的道理,讀者當然也樂意接受了。
(指導并置評:閆會才)
【例文2】
學說“不”
我們民族從來就不缺孝子、忠臣、順民———即使那父親蠻橫無理,即使那君主昏聵無能,即使那朝廷腐敗混亂!
數千年的封建專制養成了國人卑怯的性格———子女不敢向長輩說“不”,下屬不敢向上司說“不”,百姓不敢向政府說“不”……這樣的結果,只能是政治一步步走向腐敗,文化一步步走向衰落。畢竟“萬馬齊喑究可哀”??!這不正是近代中國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嗎?
而今天———在這個個性飛揚的時代,社會越來越需要創新型的人才。我們不愿再看到一張張低眉順眼、暮氣沉沉的臉,我們要敢于向陳規陋習大聲說“不”,我們要大膽挑戰一切值得我們懷疑的東西,要勇敢地拒絕腐朽、沒落的東西。
一個“不”字,寥寥數筆,何其簡單,但要將其大膽說出,又是何其難呀!
作為個人,敢于說“不”,首先需要的是勇氣,這勇氣來源于自信,來源于自尊。要相信自己與別人是平等的,哪怕他的頭銜比你大,哪怕他的學歷比你高;你要尊重自己的生命價值,除了你自己,沒有人可以令你俯首帖耳,沒有人能讓你點頭哈腰。當你挺直了腰板直視對方的眼睛時,你一定要敢于大聲說:“不!”
當然,能夠說“不”一定要有充分的根據。有一種人似乎天生就喜歡否定他人的意見,仿佛不這樣就不足以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但這不是我們所提倡的。堅信自己是正確的,堅持說“不”,至少應該經過一番心靈的追問,不要輕率地對事物加以否定。只有這樣,說出來的“不”才會理直氣壯!
只有敢于說“不”,才能有所創新,有所發展。說“不”,是對舊的思想的挑戰,是對舊的權威的挑戰。繼承與發展相輔相成;但沒有否定,就不會有創新,更不會有跨越式的發展!
作為國家,鼓勵人們說“不”,實際上是鼓勵一種實事求是的精神,營造一種民主的氛圍。的確,延續了數千年的封建觀念不是一下子就能改變的;我們的教育制度也還需不斷完善,才能切實培養下一代的創新能力。但國家可以在制度上有所更新,從而促進這種新風尚在全社會的普及。
應該說,近年來社會上涌現出了不少可喜的現象:報紙上質疑權威的文章多了,人大代表行使否決權的多了,地方上民告官的案子多了……透過這一個個的“多”,我們仿佛看到了社會前進的步伐。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要將平等、自由的思想深深植根于中華大地,絕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只有當我們每個人想說“不”就能大聲地、坦率地說出來時,我們的國家才可能有足夠的力量對任何強權說“不”。
(指導教師:李華波)
(例文1作者:山東一考生)
(例文2作者:董超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