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國西部珠江水系上游的六郎洞電廠,人們既熟悉又陌生。說熟悉,因她是中國第一座、世界第二座地下水發電廠,在中學地理教材和科普讀物《十萬個為什么)書中記有重重的一筆,幾乎人人皆知;道陌生,因她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前還屬于國家二級保密單位。
六郎洞發電廠建在云南省文山州與紅河州交界的邱北縣新甸鄉(原沖頭鄉)小江臼村附近的珠江水系上游南盤江畔,從三公里外的高山上引六郎河地下水發電。該廠是國家“二五”計劃重點工程,也是我國“二五”期間投資興建的16個電廠之一。新中國誕生初期,祖國千瘡百孔,百廢待興,工農業生產的恢復建設急需充足的能源,尤其是電力。早在中央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那些為國尋覓光明之源的專家們,就用紅藍鉛筆在地圖上標出一個閃光的符號。1954年3月,國家電力工業部北京水電勘設局的專家們匯同云南勘測處的同志,沿著珠江水系上游的南盤江順流而行,首次闖進六郎洞,這些專家的仔細勘測為六郎洞建設勾畫了第一個藍圖。1955年4月,在前蘇聯援華專家的幫助下,水電專家們再次對六郎洞進行復勘,幾經周折,終于使六郎洞建設納人國家“二五”計劃。1956年3月,六郎洞水力發電工程籌備組成立。1957年工程處成立,同年11月正式勘探設計。1958年2月正式動工,1960年2月竣工投產,總投資2498.6萬元。裝機兩臺總容量2.5萬千瓦,設計水頭109米,年發電量1.49億度。電力供給當時急需電力的錫都個舊和滇南主要工業區開遠、蒙自、建水等縣(市)。該電廠建成后,對緩解滇南地區電力緊張問題起了決定作用,為國家爭創外匯和邊疆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當年它是滇南地區最重要的能源基地,現在又成為省電網送電至文州惟一聯結點和重要發電廠。
在世界以及我國百萬千瓦的大電站不斷建成的今天,六郎洞電廠至今仍保持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的聲譽,是因其在喀斯特巖溶地區利用地下水發電在我國屬于首創,在世界也是罕見的壯舉。我們簡直難以想象,在當時那種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又無現成的經驗可借鑒,建設者們是如何建造這座地下水發電廠的?
從廠區乘車10多分鐘路程可到一個草林斷路、峰巒掛云、群山合抱的峽谷中。一條條連綿不斷的山脈中,有座高聳人云的山峰格外顯眼,山上古木蔥蘢,一團團一縷縷霧靄一陣陣的往上升騰,伴隨朵朵白云飄然而過,這就是六郎大山。她不僅是幾十座大山的收匯點,尤如一條巨龍高昂的頭,同時又是清水江和南盤江的分水嶺。沿著云梯般的臺階拾級而上,懸崖峭壁上的古木叢中漸漸露出一個洞口,走近仰望,洞口以上全是刀削斧劈般絕壁,直上直下,無途可覓。絕壁以青灰溶巖為基調,表面長滿了仙人掌,其夾縫中隨意點綴幾簇山茅灌木,頂端灌木茂密,惟有當地特有的大青猴才能攀爬。這就是六郎洞。據有關書籍記載,宋朝末年,威震四方的統率楊六郎因抵御契丹有功而為潘仁美讒陷后,被充軍到云南,狠毒的奸臣欲置楊六郎于死地,又派走狗追殺,無奈之下楊六郎逃到這里找到這個藏身之處暫避危難。“六郎洞”因此而得名。洞下是云南最大的暗河——六郎河,它咆哮著向外傾瀉,響聲如雷,萬馬奔騰,令人膽顫心寒。進入六郎洞,眼前豁然開朗,洞庭宏大,洞外雖是炎炎烈日,但洞內卻寒氣逼人,人洞不遠處即是洞中深不可測的地下水,洞腹寬大深邃得令人發怵。
六郎河全長120公里,匯集了清水江、盤龍江源頭地帶及落太邑、大鐵、魯底等地表涇流的暗河出口,涇流區約1020平方公里,總補給面積為2280平方公里,暗河地下庫容大,水量豐富穩定,年涇流量3.363億平方米,形成了“地下海洋”,以每秒1700立米的水流量向外傾瀉。當年,勘探隊員劃著木船沿著暗河探尋,幾天幾夜找不到源頭,行至深處被巨蟒連傷數人才不得不撤出。最后勘探隊員只有歷盡艱辛萬苦,冒著生命危險長期跋涉在原始森林中風餐露宿,抵御狼和野豬的襲擊,尋找源頭,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完成勘探設計任務。勘探隊員采用的是一種最原始又是自強不息的方法,即在一條條河流的上游放下粗糠和蕎殼,然后派人夜以繼日守在洞內觀察,發現水中淌出粗糠和蕎殼,就確認屬六郎河的補給水源。勘探隊員就是靠這種簡單又艱苦的辦法,加上頑強的毅力,探明了六郎洞所有暗河,證明其水能儲量大而且比較穩定。
勘探如此艱難,施工就可想而知了。1958年2月,隨著轟隆一聲開山炮響,震醒了沉睡千百年的荒無人煙的山川,一時間從以禮河電廠、四川獅子灘電站等調進的3000多名在冊職工和數千名民工從祖國四面八方涌入六郎大山深處,在荒灘曠野里安營扎寨。建廠期間正值大躍進期間,設備、資金、食品嚴重不足。然而,中華兒女歷來不畏艱難,六郎洞電廠的建設者們以“三塊石頭架口鍋,帳蓬搭在山窩窩”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創建中國第一座地下水發電廠勇闖新路。當時,國家十分困難,全國副食晶實行片量供應,工區只有一輛從美國繳獲的倒截車,車子要靠掛煤氣袋行駛,往往食品從昆明拉回,肉和罐頭都臭了。糧食不夠吃,他們用野菜充饑,堅持施工。可以說,六郎洞電廠主要是靠一雙雙手掌“刨”出來的,許許多多偽工程都是人力施工,特別是長3300米,直徑4米的引水隧洞施工,由于頻繁塌方,施工十分困難,有3次大塌方造成洞內完全堵塞,塌方最長段達20米,嚴重影響施工,7名優秀兒女不幸遇難。建設者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創造性地運用打標法,采取隧洞開挖與混凝土襯砌平行作業,在國內首先使用自行設計的風動輸送混凝土泵澆筑拱頂的施工方法,創造了一個工作面月進尺162.9米和日進尺12.15米的隧洞開挖全國先進記錄。隧洞在最后貫通時,中間僅有兩、三厘米的偏差,達到了國家規定的要求,創造了人間奇跡。
六郎洞-的建設者硬是憑籍堅定的信念,發揚“愚公移山”精神,僅用一年零十個月時間就在極實復雜的地質條件上鑄成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的輝煌,填補了中國水電史上沒有地下水發電廠的空白。
1960年2月24日,六郎洞正式竣工投產,新華社、人民日報及時播發了消息,喜訊傳遍了大江南北。前蘇聯、越南等社會主義國家及國內的大中型水電廠紛紛派團前來參觀學習。
新機試運轉成功后,六郎洞電廠機組并入滇南電阿。強大的電流為滇南的復蘇和建設灑下了及時雨,注入了活力。然而,六郎洞電廣在國內屬首創,無經驗可學,在建設成功的同時問題接踵而來。投產初期,由于是地下發電,水輪機轉輪快速損壞,直接影響發電和當時緊俏的錫的出口。這引起子中央和有關部門的關注。原水電部部長錢正英親自深入荒山野嶺視察,并為六郎洞提寫了廠名,。聶榮臻副總理親自過問,并將此問題列入1962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研十年規劃》中。周恩來總理還專門派出一個由20位工程師和技術員組成的工作組前來蹲點,將此問題編號為304課題反復研究。經過兩個多月的反復實驗,并在水電部水電科學研究院、東北重型機械學院、哈爾濱大電機研究所、水電部十一工程局、昆明水電勘測設計院、哈爾濱電機廠、昆明電機廠、四川工業學院和云南省電力工業局先后到現場指導研究下,終于解決了問題,為我國的水輪機抗汽蝕耐磨損新材料的開發和應用提供了寶貴經驗,特別是為黃河電站研制抗汽蝕耐磨性能機組提供了較好的材料。
六郎洞發電廠投產40多年來,年年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生產任務,各項經濟技術指標處于國內同行業先進領先水平。以不變值計算,已累計發電60多億千瓦時,總產值近6億元,相當于再建了25座六郎洞電廠。如今,六郎洞電廠又成功的進行了技術改造,使裝機由原來的2.5萬千瓦增至2.75萬千瓦,并引進了現代化管理模式,實現了發電機層無人值班;全部利用微機自動監控釣目標。
古希臘神話中,天神普羅米修斯不畏艱難,將火種盜到人間,人類才有了火種,有了劃時代的進步。經過一代又一代建設者的努力,當年六郎避難所,如今點亮萬家燈。經過無數鳳霜雨雪的剝蝕,如今電廠門上的“六郎洞電廠”五個字已經模糊不清了,可那建設者不畏艱難敢叫日月換新天,為人間創造光明、創造奇跡的精神,卻在無數風霜雨雪的剝蝕下巍然屹立,光芒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