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軍特種部隊瞞天過海;
電磁脈波沖擊橫掃臺島;
徹底鏟除防空制海武力。
中原標準時間2004年3月14日00:00時
人民解放軍全副武裝的特種部隊約2000人,從泊靠在臺灣基隆港的一艘RO-RO汽車載運滾裝輪中,分別搭乘500輛全新的VOLVO轎車,后車廂裝滿彈藥,蜂擁而出,連續驚險闖關,沿高速公路,直奔臺北市區。
同一時間,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數架隱形運輸機將一營空降特種兵降落在臺北市北部山區的制高點上。另外有大量在早期或數日前以各種方式潛入的特種兵,也紛紛化裝完畢,攜帶武器或工具,按照事先得到的指令就位。
凌晨0時35分左右,臺灣新竹與嘉義空軍基地的幻想2000與F-16待命機群,由于大規模通訊失效,基地指揮官下令,緊急升空,進行搜索,但是新竹機場則因為塔臺通訊系統失效而暫時留在跑道上待命。國防指揮中心情知有異,卻無法通知各軍事單位進入戒備。島上絕大部分百姓大眾,或已在睡夢之中,或在笙歌曼舞、酒甜耳熱,對于即將到來的風暴,渾然不知。
中原標準時間2004年3月14日00:40時
分為200多個任務小組的解放軍特種部隊,全部抵達指定部位,并分別與事先潛入的人員會合。指揮官發出秘密信號給跨海軍演總指揮部。
數秒鐘后,位于東經121°40′、北緯23°36′,大約在花蓮與臺東沿海岸交界處的東北方32公里的海面,正上方175公里高空中的一枚袖珍型的“潔凈核彈”,由西昌航天衛星發射中心引爆。這枚袖珍型的“潔凈核彈”,大約在2個月之前,隨同一枚軍用偵測衛星,由一枚“長征2號”火箭載運,在西昌航天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幾個小時之前,經過地面控制中心的調整,于2004年3月14日凌晨0時30分,進入175公里高的同步軌道上待命。
這枚小型“潔凈核彈”的爆炸,沒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它的震波、熱能、輻射線都不會對地面上的人們、建筑、一般事物造成影響。但是,在以東經121°40′、北緯23°36′為中心的一個半徑約為250公里的廣大地區內,它所產生的電磁脈沖卻使得所有的電子儀器、設備、裝備與器材,包括電腦、電話、電視與廣播發射接收系統等,特別是雷達與軍用指揮系統,瞬間失去效用。
小型“潔凈核彈”爆炸后,臺島地區絕大部分的通訊設施與系統全部故障,解放軍特種部隊按照原定計劃,一舉虜獲臺灣當局在臺北地區的政軍要員共約250人,包括陳隨便與李等會,作為奇襲戰術運用的“人質”,但是卻獨漏“國防部長”湯曜明。
美國、俄國與部分西歐國家的軍事通訊衛星與軍事情報單位,紛紛偵測到臺灣上空的小型核彈爆炸以及中國大陸極不尋常的軍事通信與大規模軍事活動,并且迅速向上級與有關單位通報。
解放軍特種部隊隨后立即將“人質”集中,將車隊迅速開到大直衛戌司令部前,以口頭方式,“通報”臺北衛戍部隊的值勤辦公室,自稱“負責層峰安全的特種部隊”,并表示“臺北市從午夜開始實施極機密的安全演習”,車隊正在護送層峰和軍政要員,前往“七海”(臺北市北郊大直山區底下“國防指揮中心”的代號),要各單位在原駐地保持警戒,不用執行例行的沿線護衛勤務。
臺北衛戍部隊和憲兵司令部的值勤軍官,對此感到懷疑,卻無法立即查證,只得在驗明正副“總統”的身份之后,打開大門放行。解放軍特種部隊繼續以Volvo車隊,將所有“人質”,如數送入大直“國防指揮中心”的隧道中。
中原標準時間2004年3月14日00:50時
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波戰術彈道飛彈、巡弋飛彈、特殊用途導彈,紛紛并持續地襲向島上重要軍事目標,包括:軍事指揮中心、指揮所、空防空偵雷達、防空飛彈設施、機場塔臺與跑道。并且以空防空偵雷達、防空飛彈設施、機場塔臺與跑道為主要目標。
解放軍所發射的第一波,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向法國馬特拉集團購買技術的大型空對地巡弋導彈(Apache, LACM),以及另一型由法國與英國合作發展的大型空對地巡弋導彈,原型稱之為風暴之影(Storm Shadow),可以攜帶各種不同的彈頭,隨著地形緊貼地面飛行,雷達很難發現。
同時,一艘滿載水泥的散裝貨輪,在由北向南行進,準備駛入高雄港的過程中,突然改道,急速駛向臺島海軍的主要基地左營港、右營港,港防部隊試圖阻止,并鳴槍警告。該輪仍然繼續冒進,邊走邊密集布設水雷,進入防波堤之后,迅速打橫,引爆炸藥,自行鑿沉,幾乎將航道完全封鎖。
臺島各大電視臺與廣播電臺,先后以插播方式報道“有多名政軍要員遭到眾多不明身份武裝人員挾持”以及“各地軍事基地與設施遭到猛烈襲擊,爆炸不斷,火光沖天”。部分地方傳出電力供應或電話通訊中斷的消息。大部分民眾已經覺悟到可能是大陸武力進擊,頓時人心惶惶,陷入一片驚恐之中。
美國的偵測衛星、遠程雷達和軍事情報單位,都明確偵測到,并且證實中國大陸正在對臺島軍事基地與設施發動大規模的軍事攻擊。美國總統、副總統、國務卿、國防部長、中央情報局長中斷假期,立即趕到白宮,進行緊急會商。
中原標準時間2004年3月14日01:00時
兩個戰斗旅的人民解放軍空降部隊,在臺北大之內湖地區降落,迅速集結,趕往會合支持“挾持人質”的解放軍特種部隊。
得到支持的解放軍特種部隊,挾持250名“人質”,火速轉進臺北市北郊大直山區底下“國防指揮中心”,由于獲得內應,只遭遇輕微的抵抗,即進入該“指揮中心”的隧道之中,挾持“人質”,據險固守,并準備展開后續任務。
臺島數家電視臺與廣播電臺,以插播方式播出對藍色陣營正副“總統”候選人現場采訪報道,連戰與宋楚俞不約而同地指出,這是“中國為了防范與遏制臺獨演變為‘既成事實’的危險趨勢,而對臺島發動的軍事行動,其主要目標與范圍應該是指向臺獨活動的主使與支持者,以及軍事設施。希望民眾對于政軍要員遭到挾持以及各地軍事設施遭到襲擊的報道與傳言,不要感到過度驚慌,也不要作不必要的猜測,盡可能地待在家中,以防止意外。”
美國東部時間2004年3月13日13:00時
美國白宮與國務院發言人分別發表談話,譴責中國大陸對臺島的軍事行動以及武力挾持政府官員,是極端魯莽,不負責任的行為,完全沒有考慮到嚴重的后果,不但無助于和平解決臺島問題的協議,而且構成對亞太地區和平與穩定的威脅,呼吁中國立即無條件釋放所有人質,停止對臺島的一切攻擊行為,并且立即撤回參與這次對臺軍事行動所有軍職與非軍職人員。
世界各大媒體皆對臺島遭到武力攻擊,而且為數眾多的政府要員被挾持的重大消息,搶先予以零碎或不完整的報道。
中原標準時間2004年3月14日01:10時
人民解放軍第二波更為密集的戰術彈道飛彈、巡弋飛彈、特殊用途導彈,繼續襲擊島上重要軍事目標,除了第一波攻擊的目標之外,還包括了:臺北市、桃園國際機場、云林縣麥寮離島工業區三地的所有對外聯系重要道路與橋梁,戰斗直升機、裝甲部隊的基地和重要進出孔道等等。
臺島“國防部長”湯曜明在侍衛人員的保護下,試圖盡快趕回桃園陸軍總部,卻受阻于密集的導彈襲擊以及遭到破壞的道路與橋梁,只能以衛星電話指揮各個軍種的作戰指揮司令部,火速備戰,在臺北四周的戰斗單位,盡快向臺北市北區接近;其他地區的部隊則于完成戰備之后,保持警戒,待命行動。
美國東部時間2004年3月13日13:30時
美國總統與國務卿分別以熱線電話,要求與中國國家主席與外交部長緊急通話。所得到的響應都是主席與部長正在就寢,不便打攪。
中原標準時間2004年3月14日02:00時
人民解放軍展開第三波的攻擊,使用的武器除了各類引導飛彈之外,還包括了各型作戰軍用飛機,襲擊的范圍與目標,除了對第一波和第二波的攻擊目標作進一步的深化攻擊之外,更偏重于對臺島西海岸海防軍事設施與據點的猛烈轟炸與射擊,同時也對臺島的各個外島(如金門、馬祖、塢丘與澎湖群島)上的海空軍軍事設施與戰術作戰導彈基地,展開猛烈的攻擊。
在人民解放軍進行第一波和第二波攻擊時,業已展開的電子干擾與信息作戰,此時更加明顯,臺島各軍種、各軍事基地未遭攻擊或摧毀的通信指揮、海空偵測、與武器射擊控制系統,幾乎完全癱瘓。
在臺北市北郊大直山區底下“國防指揮中心”內的隧道結構之中,挾持“人質”的解放軍特種部隊,要求與陳隨便以及臺島當局的各“部會”首長和“立法院”的正副“院長”,進行談判與會商“善后事宜”。此一要求遭到了拒絕。
臺島百姓大眾繼續陷入人心惶惶、議論紛紛、謠言四起的混亂狀態之中。藍營正副“總統”候選人(連宋二人)與中國保持良好關系的統派領袖(如梁肅戎等)、在中國大陸作重大投資并與大陸保持良好關系的企業家(如王永慶)、反對臺獨的原綠營領袖人物(如許信良)等各路人馬,紛紛展開私下間的相互聯系,準備組織具備影響力的談判代表團,出面與解放軍協商,并要求停止對臺軍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