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背后的脆弱
“我們重慶不像北京,也不像上海廣州,我們像香港?!敝貞c著名的解放碑廣場上總是走動著許多人,一名漂亮的重慶女孩對身邊的朋友說。當然,這也是很多到過重慶的外地人的感受。
1997年直轄以后的重慶人總喜歡拿自己生活的這座城市與香港比較:起伏的山地,狹窄的街區,令人眩暈的高樓大廈,摩肩接踵的人流……“漂亮,繁榮,現代”。甚至連境外的游客也如此感嘆。
但漂亮的事物背后往往也有脆弱的一面。
歷史造就的艱難現實
如果不是2004年4月15日發生的一場 9人死亡和失蹤、3人受傷,近15萬人疏散的化工廠氯氣泄漏和爆炸事故,如果這場災害不是發生在人口稠密的重慶主城區,人們似乎早已經忘卻了潛藏著的危機和隱患,忘卻了人們可能將為高速發展的城市繁榮付出代價。
這次爆炸事故波及化工廠所在的扛北區和與嘉陵江相隔的渝中區與沙坪壩區。據重慶市的一名官員介紹“江北區是重慶市正在極力打造的新商業圈,渝中區是重慶傳統的中心城區,沙坪壩則是重慶知名的文化歷史名區,以化工廠為中心,這三個被波及的區域成三角相依之勢?!?/p>
在這樣的三角區域內發生毒氣泄漏和爆炸事故,影響可想而知。
近段時間以來,重慶已經不是第一次如此受到人們的關注了。2003年12月23日發生在其開縣境內的中石油川東北氣礦井噴事故,造成200多人死亡。中石油老總馬富才前不久也為此辭職。
“也許是井噴事故地離重慶主城區太遠,也許是遇難者絕大多數都是當地的農民,”重慶市的一名新聞記者說,“不管怎樣,重慶似乎并沒有真正重視那場災難敲響的警鐘。時隔數月,天原化工總廠的氯氣泄漏爆炸事故再次給我們當頭棒喝!”
這場災害再次給人們烙下了一個強烈印象:中國城市的公共安全太脆弱了,在人們生活的都市里似乎隨處潛藏著“定時炸彈”。所以,針對重慶的此次事件,一名武警消防官員說“重慶不是中國的例外。”
的確如此。中國城市中存在化工廠的現象,遠非重慶所僅有。僅2003年下半年以來,發生過化工廠失火、有毒氣體泄漏及爆炸事故的大中城市,就有南京、沈陽、杭州、武漢、長沙,寧波、鄭州、長春、東莞、錦州、常州、襄樊、湘潭、銅陵、張家口,以及上海的嘉定和北京的大興等。
重慶是中國重要的天然氣和精細化工基地,主城區共有69家化工企業,其中,污染較重的至少有18家。重慶市一些公開的官方文件中早就指出:這些企業大部分沿江分布,對空氣和水質造成了一定污染。在 7個主城區中,有一定規模的化工企業約占全市化工企業總數的40%左右。
重慶被長江和嘉陵江所隔,主城區呈組團式結構,過去這些企業多建在每一個組團的邊緣地帶。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各個組團逐漸相連,這些化工企業也就逐漸與居民生活區相互交錯起來。
一名重慶市的老人說“出事的天原化工總廠已有70多年歷史,抗日戰爭期間遷到重慶,選址建設就在現在的嘉陵江邊的江北區貓兒石,位于江北和渝中兩個組團交接處。直至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其所在地還是比較偏遠的鄉村?!?/p>
由于重慶的城市發展近20年來突飛猛進,城市規劃提速,這家西南地區最大的氯堿企業之一,不經意間變成了城市中心區域的一部分,淹沒在學校、醫院和新開發的商業住宅樓盤之間。
“除了化工企業,由于歷史上的原因和計劃經濟時代中國工業布局的需要,西部內陸的重慶也成為三線軍工企業的聚集地?!敝貞c市一名環保官員說,“一些生產軍工產品的企業如今仍然設置在擴大了的主城區內,也是一個個可能發生意外事故的潛在不安因素。”
“本來,這樣的情況是不應該出現的,但是歷史原因形成了今天的艱難局面。盡管我們無法阻止城市的發展,但是相對于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有危險隱患工廠的存亡似乎不該是一種難以決斷的事情?!敝貞c大學環境與化學化工學院的一名教授說。條件地允許城市擴張
“現在重慶市只能做這樣的選擇要么搬走居民,要么遷走工廠。”一名環保人士認為,“由于這些化工廠周圍地區都已經發展成為主要的商業區和居住區,從社會整體效益來看,遷走工廠顯然要比搬走居民和商業區要經濟、合理得多?!?/p>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城市建設的歷史背景是很復雜的,許多問題現在都還是一筆糊涂賬,“現在再過多地探究災害的原因和誰應當承擔多少責任已經不是一個相對重要的話題,應當思考的是在經濟發展步伐加快的同時,如何依法搞好城市規劃,避免出現城市的盲目擴張,從而喪失對城市公共安全的保障。”
由于行政區劃的調整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提速,中國各地不少大中城市擴張的趨勢十分明顯。眾所周知:這幾年的北京市越長越大,五環通車后很快也會促使城市的中心面積繼續向外擴展,2001年杭州市把蕭山縣和余杭縣分別調整為區,市區面積立即擴大了約4,5倍;昆明市也提出“現代新昆明”的和計劃,希望自己的城市能發展到把巨大的滇池包圍起來。然而,城市面積的迅速增加除了產生城市大而無當的遺憾,也可能會出現像重慶天原化工總廠這樣的城市安全隱患。
“事實上,根據1998年9月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生產、儲存和裝卸易燃易爆危險物品的工廠、倉庫和專用車站、碼頭,必須設置在城市邊緣或者相對獨立的安全地帶。易燃易爆氣體和液體的充裝站、供應站、調壓站,應當設置在合理的位置,符合防火防爆要求。”一名武警消防官員說,“對于城市中原有的生產、儲存和裝卸易燃易爆危險物品的工廠、倉庫和專用車站、碼頭,易燃易爆氣體和液體的充裝站、供應站、調壓站,不符合規定的,《消防法》要求有關單位應當采取措施,限期加以解決?!?/p>
《中華人民共和國規劃法》也規定:編制城市規劃應當注意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防止污染和其它公害;城市新區開發和舊區改造必須堅持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綜合開發、配套建設的原則。各項建設工程的選址、定點,不得妨礙城市的發展,危害城市安全,污染和破壞城市環境,影響城市各項功能的協調。
重慶市有關官員說,重慶市已經計劃到2010年將18家污染較重的化工企業全部遷出主城區。對于發生氯氣泄漏事故的重慶天原化工總廠,重慶市有關方面幾年前就已決定將其從人口稠密的江北區搬遷出去。在剛剛結束的重慶市經濟形勢分析會上,重慶市市長王鴻舉表示,一定要讓污染企業在2005年內退出主城區。他說:“我們決不能容忍‘定時炸彈’繼續存在!”
“遲遲不能兌現,最重要的原因是缺少資金。”重慶市一名環保官員解釋說?!鞍徇w一個企業是一個錯綜復雜的問題,它涉及到新址的選擇、費用的支付、損失的補償和員工的安排,這些都涉及利益的重新組合和分配。”一名武警消防官員指出,“中國的許多事情就是這樣復雜,所以并不是我們消防部門認為有安全隱患,或者必須停工、搬遷的就可以直接下命令。按照規定我們只能把情況反映給地方政府,決定權在他們手上。我們現在最經常做的工作就是有災害出現了,馬上去排除、搶救?!?/p>
“在沒有處理好這些隱患之前,應該建立相關機制控制城市的擴張。”一名環保人士認為。
有效應急機制在哪里?
按照重慶市既定的搬遷計劃,2005年重慶天原化工總廠將搬遷至位于三峽庫區的萬州鹽氣化工業園區內。整個搬遷建設工作將于2006年底結束。建設完成后,該廠的燒堿生產規模將達到10萬噸,總投資 10億元。預計到2010年以后,燒堿生產規模達到20萬噸以上。
重慶市政府公開表示,萬州鹽氣化工業園區管網設施齊全,基礎設施條件成熟,有利于對污染物進行統一處理,遷建后的化工企業不會對當地造成新的污染。但是也有環保人士表示擔心:“規劃畢竟不能代替現實,許多教訓已經證明,現實往往與人們的善良意愿相悖?!?/p>
據了解,萬州銳氣化:工業園區所在的三峽庫區2009年三期蓄水之后,將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而其下游方向是中國經濟最發達、也最富庶的長江中下游平原和長江三角洲。
“—旦化工園區發生意外,如遭遇恐怖襲擊或軍事打擊,后果恐怕不堪設想?!?/p>
重慶市委、市政府在處置此次化工廠的氯氣泄漏事故中行動果斷,駐重慶的武警消防、解放軍官兵迎著巨大的危險,做出了犧牲(重慶武警七支隊官兵救災過程中因為意外車禍死傷近40人)。種種努力事故的傷亡降到了最低限度,確保了大多數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但依然有人指出:重慶市的災害事故預警系統、應急機制和救援體系仍有待完善。
重慶市有關部門已經承認:天原化工總廠發生氯氣泄漏事故已經不是第一次。對于這樣一個隱患明顯的化工企業,當地有關部門的確還缺乏基本的警惕和應有的搶險預案。4月15日晚發生泄漏事故后至次日中午,重慶專家小組竟樂觀地認為“險情基本排除”。而重慶市一名一直在現場采訪的記者介紹說:“專家們的樂觀有些盲目,由于對危險的防范缺乏有效應對方案,導致險情不斷惡化,不但造成了人員的死傷,更使大量市民飽受3天內數次緊急撤離的折磨?!?/p>
在這場災害中,重慶市政府竭力為每一位受災群眾提供了可能的幫助。但也應該注意到,大規模的人員緊急撤離也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恐慌和混亂,也帶來了人員失散的問題,一些沒有妥善安置的受災群眾滯留街頭造成了局部地區的交通擁堵。有關官員事后也承認:事故處置時間的拖延和群眾的反復撤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