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在人們的印象里,泰國是個平和的佛教國家,僧侶遍地,民風溫和。但新年伊始的1月4日~6日,泰國南部突然爆發大規模的恐怖活動,恐怖狂徒不僅焚燒學校、引爆炸彈,實施針對一般平民的恐怖活動,而且將矛頭直指政府軍武器庫,氣焰異常囂張。
南部的差異和動蕩
實際上,泰國南部一直存在著分離組織與中央政府的對抗。泰國居民90%以上信仰佛教,但在全國76個府中的南部四府———北大年、也拉、陶公、沙敦,居民主要以馬來人穆斯林為主。馬來穆斯林最早移居北大年地區是在公元14世紀,其文化、宗教和社會政治體制與北方的佛教泰王國迥然相異。1909年,當時的曼谷王朝與英國殖民者簽訂條約?熏北大年王國被正式并入泰國版圖。為加強對該地區的統治,曼谷王朝強化了對北大年地區的中央化改革,內容包括加強稅收、強制泰語教育、廢除“落后”的伊斯蘭習俗等。
20世紀30年代,泰國南部幾府開始出現穆斯林騷動。60年代開始,泰國南部又多次爆發大規模分離主義運動。雖然這些分離組織追求的理念不盡相同,但目標卻基本一致,即建立一個以北大年為中心的獨立的穆斯林國家。60年代到80年代,以伏擊、暗殺、綁架、勒索、爆炸為主要內容的分離運動在泰國南部此起彼伏,嚴重影響了該地區的穩定。雖然泰國政府努力在宗教上采取寬容的政策,并給予當地人更多的自治權,但暴力活動并沒有完全消除。
在活躍于泰國南部的伊斯蘭分離組織中,“北大年聯合解放組織”規模最大,影響力也最強。該組織成立于1968年,由伊斯蘭學者卡布爾·阿布杜拉·拉曼創建,其成員多在海外求學過,思想非常激進。該組織意識理念的核心是“宗教、種族/民族主義、家園和人道主義”,其目標是實現南方幾府的完全獨立,建立一個獨立的伊斯蘭教共和國。冷戰時期,泰國南部的大部分政治暴力事件均是其所為。該組織之所以能量巨大,重要原因之一是它獲得了中東地區和馬來西亞同教者(尤其是泛馬伊斯蘭黨)的政治支持。這些外部支持不僅使北大年聯合解放組織的“事業”合法化,也為它的活動提供了重要的支援:中東為它提供軍事訓練,馬來西亞北部為它提供避難所。
1998年1月,馬泰兩國改善了邊境關系,此后雙方加強了合作打擊激進組織的力度。這些組織的政治、軍事行動領導人相繼落網,泰國南部暴力活動暫時平息。
勾結三股邪惡勢力
沉寂了五年的分離組織突然顯示出如此巨大的活動能力,絕不應解讀為“偶然”。實際上,在9.11事件之后,泰國南部分離組織就認為他們迎來了“重整旗鼓”的絕佳機會。它們與地區內另外三股邪惡勢力勾結在一起,對泰國社會實施了一系列的恐怖活動。
第一股:國際恐怖組織的分支———“伊斯蘭祈禱團”。該組織是“基地組織”在東南亞的分支,其首領漢巴利是“基地”在東南亞的代理人,也是巴厘島爆炸案的主要策劃人。2003年8月,汗巴利在泰國中部落入法網。他的被捕表明國際恐怖組織已經滲透到泰國,泰國很可能由“東南亞最安全”的國度轉變成恐怖分子的新樂園。一方面,民族矛盾、宗教矛盾、貧富差異是恐怖主義快速滋生的溫床,泰國顯然符合以上所有條件,擁有“移植”恐怖主義的絕佳土壤。另一方面,恐怖分子也需要開辟新的“作戰前線”,以追求一種不斷擴散的恐怖效應。漢巴利在泰國活動期間,不光籌集了一些活動資金,還建立了幾個恐怖小組。在他被捕后,他的追隨者發誓要血洗10月的APEC曼谷峰會。為防止恐怖襲擊,泰國政府調集大量軍警,在曼谷處處設防、步步為營,終于保證了會議的安全。但是,恐怖分子與政府的較量并沒有結束。本月連環恐怖案發生后,泰國一些軍方高層人員指出,“伊斯蘭祈禱團”就是整個事件的幕后黑手,也是它讓早已潰不成軍的泰國南部分裂勢力重新死灰復燃。
第二股:東南亞地區的其他恐怖組織。調查表明,菲律賓南部、馬來西亞和印尼的恐怖組織之間早已建立了錯綜復雜的關系網。如印尼亞齊等地的伊斯蘭分離組織得到馬、菲等國恐怖組織的武器援助;馬來西亞“圣戰者組織”成員在印尼恐怖組織的幫助下搶劫銀行,建立“圣戰基金”;馬“圣戰者組織”成員在菲律賓南部“摩伊”組織營地受訓;“伊斯蘭祈禱團”幫助“摩伊”制造炸彈等。新的證據表明,泰國南部分離組織也被編入了這張巨大的恐怖之網,有關分析人士指出,像鋪設路障,以減緩執法人員的反應速度,使用假雷制造恐怖氣氛,使警察疲于奔命等招數都是印尼亞齊分離分子慣用的伎倆。據此,泰國警方認為,泰國南部恐怖活動呈現出更大的地區背景。
第三股:武器走私組織。冷戰結束后,東南亞的非法武器市場逐漸繁榮起來,一方面,長年受到戰亂折磨的柬埔寨和緬甸成為東南亞武器擴散的源頭。另一方面,東南亞、南亞長年活躍著的分離組織成為武器的大宗買家。地處中心地帶的泰國在上世紀90年代逐漸成為東南亞非法武器走私的中樞。一些學者認為,泰國南部分離組織很可能已與武器走私組織結成了某種聯系,理由是上世紀90年代末,泰國南部分離活動陷入低潮后,一些散兵游勇便以走私武器為生。
他信速派大軍南下
此前,泰國政府一直矢口否認泰國存在恐怖組織,也從不承認國內藏有任何恐怖分子,南部暴力活動一直被泰國政府歸結為“分離主義運動”。但是,漢巴利的被捕和今年初發生的系列恐怖活動卻清楚地表明,泰國并沒能對“恐怖主義”產生免疫力。
在接到泰國南部不斷傳來的恐怖爆炸消息后,他信總理暴跳如雷,怒不可遏。為控制局勢,他立刻派大軍南下,還命令安全部門在七天之內將肇事者捉拿歸案。泰國南部恐怖分子到底積蓄了多少能量?此次恐怖活動是否預示著泰國南部新一輪暴力活動高潮的來臨?泰國南部的恐怖硝煙是否會彌漫到平靜的中部和北部?這些問題都讓他信寢食難安。
恐怖活動的突然發生打亂了他信原先制定的三步走的執政計劃,即恢復國家經濟實力,獲得連任,并在地區政治舞臺上做出一番業績。他信的危機控制能力和政治領導能力受到了突如其來的考驗。
泰國南部問題并非單純的恐怖問題,它與民族矛盾、宗教矛盾、貧困問題及其他跨國犯罪活動交織在一起。
首先,要緩和民族、宗教矛盾。一百年來,泰中央政府對南部一直采取同化政策,未能消除南部穆斯林與其他地區佛教徒之間的心理隔閡。因此,他信的首要任務應是緩和民族關系,使恐怖分子無法利用民族宗教問題煽風點火,興風作浪。
其次,應對南部實施減貧計劃。在泰國南部省份,幾乎看不見現代化的工業廠房,橡膠加工、棕櫚油提煉和漁業加工是那里為數不多的主要產業。由于南部仍以傳統的農業為主,大部分人生活拮據,入不敷出,與泰國中、北部的繁榮富庶、欣欣向榮形成鮮明對比。而貧困是滋生罪惡的溫床,在南部6歲到24歲的適學人群中,有38%的人在社會上游蕩,許多輟學的年輕人滑入毒品販賣、武器走私、黑社會犯罪的歧途。
再者,要整肅邊境。泰國邊界存在著許多隱患:泰馬邊境是國際恐怖分子進出東南亞的主要通道之一;泰緬、泰老邊境是毒品走私的要道;泰柬邊境存在著嚴重的武器走私問題。過去,他信對東南亞反恐合作多是“半心半意”,如今,面對已蔓延到自家門口的“恐怖之火”,他信不能不審時度勢,重新考慮地區恐怖主義合作對泰國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