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一點的人士如今已然習慣把CNN作為全球新聞媒體的百年老店和泰山北斗,至少它看起來真是如此。但CNN實際上比它大多數觀眾還要年輕許多:畢竟它僅僅誕生于1979年。與眾不同的是,從CNN誕生的第一天起,它就成為了這個時代所有重大事件的見證人:1980年轟動美國的古巴難民事件、核導彈墜落事件,1981年里根、教皇和薩達特遇刺,1982年波蘭危機、馬島戰爭……年年歲歲,從未間斷。
如今的泰德·特納是赫赫有名的傳媒大亨,但1978年的他不過是美國一家小小的獨立電視臺——l7頻道的小老板,那時,他剛收購亞特蘭大勇敢者棒球隊,還贏得了1977年“美國杯”帆船比賽獎項。
特納從來就渴望擁有類似NBC、CBS、ABC的超級電視臺,他擁有讓人吃驚的野心和堅韌不拔的意志。而且,很幸運地,他找到了里斯·合恩菲爾德作為生平最大冒險事業的操盤手。
合恩菲爾德出身于新澤西州紐瓦克,先后在合眾社和其他幾家新聞社從事新聞業務,積累了20年的新聞技能和管理經驗,直到有一天泰德·特納打來了電話,CNN的故事就此開始。
事實上,傳媒大亨撰寫往事的書籍,早已屢見不鮮,經典的如控制著《華盛頓郵報》的格雷厄姆的回憶錄,創辦《今日美國》并擔任美國最大報業集團——甘乃特集團總裁艾爾.努哈斯的回憶錄等等。不過最引人人勝的,可能還是合恩菲爾德的書。
作為電視網的CNN較報業集團的故事更豐滿、更立體;更重要的是,合恩菲爾德有從草根階層成長為資深新聞人和職業經理人的切身經歷,再加上其宗師級筆力,也使得此書回腸蕩氣,韻味無窮。
舉例來說,這本書的章節結構極為精巧。全書72回,一回一事,長則上萬字,短僅數百言,基本上以時間和事件的發展為主線,但也每每能夠舉重若輕,在你最心癢的時候改變節奏,突出最讓你大塊朵頤的內容一一沒辦法,他太知道讀者和觀眾在想些什么了,作為電視人,他也太熟悉每一個分鏡頭的切換了。
很少有商業圖書能夠達到這樣的成就:比劇本更緊湊、比小說更生動、比案例教程更發人深思。作為不同身份的讀者,你可以反復從不同角度得到收獲;甚至那些對商業和傳媒不感興趣的讀者,也能夠在寫作方法上獲益。
舉例來說,財務專家可以觀察資金不足的CNN如何度過現金短缺的困境:抵押、騙稅、利用慈善捐款、以租代買購置固定資產、員工工資的拖延,甚至還有一招——老板用槍指著自己腦袋,威逼別人借款。
有志于創業的人更能夠體會到美國企業式的草莽文化。英特爾總裁格魯夫曾總結說,“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你周圍的每個對手都在伺機搶走你的市場份額;在《今日美國》創辦人努哈斯的回憶錄中,努哈斯更是赤裸裸地把他商業上的成功總結為他自己“Son of Bitch”(狗娘養的)式的做法,并自始至終為此洋洋自得。合恩菲爾德也不賴,他無情地從競爭對手CBS那里挖到所有他想要的人才,以至于當時的CBS現了這樣的情況:“最后一個離開CBS去CNN的,請把燈關掉。”
COO們可以學習到執行的技巧,以及如何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緊急做出判斷和應對:怎樣和競爭對手較量或妥協、能否利用訴訟獲取關鍵資源、以及如何維護從洛杉磯到大馬士革的公共關系。
老板能夠檢驗自己投資的膽量。泰德和里斯在企業戰略方向的決策上做到了人棄我取、依賴直覺、近乎賭博。
在那個年代,ESPN已經成為了體育節目的老大,HBO則在電影領域占了先機,所有的超級電視臺都盯住了娛樂節目——因為觀眾的興趣多變,只有對娛樂內容的關注是持久永恒的。當時控制著《華盛頓郵報》的格雷厄姆家族也反復考慮創辦新聞電視臺,但最終沒有邁出這一步。只有CNN抓住了這個原本不顯著的機會。
當然,最能獲益的可能還是新聞從業人員,因為全書都貫穿著新聞的知識和技巧。如果沒有極高明的新聞能力,CNN決然不能脫穎而出。合恩菲爾德這樣闡述他的新聞理念——“為世界作證,讓所有的悲傷得到哀悼,讓所有的歡樂得到慶祝”,他的觀點激勵了CNN的每一個人。
有意思的是,舍恩菲爾德自己也沒有擺脫鳥盡弓藏的命運。1982年5月,一直作為投資人和票友的泰德·特納踢開合恩菲爾德,親自操盤。舍恩菲爾德做了一段時間的顧問,1992年,泰德-特納再次邀請合恩菲爾德擔任總裁,但后者選擇了自己創業。
他見證了歷史,也見證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