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摩擦不應忘記這段歷史,請把目光追溯到20年前美國“中國皇后”號商船首航廣州成功的一幕。
今年4月下旬,隨著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在紐約出席并主持級別升格后的中美商貿聯委會會議的結束,中美貿易間的博弈又成功地下了一盤“棄卒保車”的棋局:中國在一些老大難原則問題上得到美方的承諾,美國則在若干具體問題上獲得中方的讓步。但到了5月中旬,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經投票一致認定,中國對美國的彩電出口損害了美國當地電視生產商的利益,這意味著中國出口美國的彩電將面臨著4,35%至 78.45%的進口關稅。不僅中國的業者不服裁決并向美國國際貿易法庭上訴,而且沃爾瑪等跨國零售業巨頭也已紛紛表示對美國際貿易委員會的終裁不滿。
在美國的大選之年,中美貿易摩擦增多不足為奇,我們應繼續學會以平常心對待這種司空見慣的貿易糾紛。這正如最近曾慶紅副主席在與美國副總統切尼會談時所說的,中美雙邊貿易額在過去25年中增長了約50倍,而且依然潛力巨大。兩國經貿合作出現一些摩擦是正常的,中國對處理摩擦采取理性的態度。在大洋季風互相勁吹的大氣候下,筆者認為,中美貿易雙方都應該重溫中美貿易的歷史源頭和歷史縮影,這不僅可以對當前的中美貿易關系有著溫故知新的現實意義,而且對今后的中美關系的健康發展還可能會產生登高望遠的積極影響。
在美國剛剛正式獨立后不久,一艘載重360噸、專門命名為“中國皇后”號的英文標記帆船,又專門選擇華盛頓的生日作為啟航的日子,從美國的紐約港出發,東渡大西洋,經佛得角群島,繞道好望角,人印度洋,穿越赤道北上,航行1.3萬多英里,在經歷了188天的艱辛航程后,于1784年 8月28日來到了廣州的黃埔古港。因為,從世界經濟發展史看,在19世紀以前中國的對外貿易是出超的。據研究統計,1750年 (乾隆十五年),中國工業的總產量占世界工業總產量的32%,而當時整個歐洲的工業產量僅占23%,直到1820年(嘉慶二十五年),中國的GDP仍占世界經濟總量的 32.4%,甚至超過了美國現在所占世界經濟的比重。而18世紀的廣州是中國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廣州是18世紀貿易全球化的中心市場”,當時全球貿易賴以運轉的中國絲綢、瓷器、茶葉等數十種商品,主要是從廣州發端的。所以,這就有了“廣州富庶天下間”、“銀錢堆滿十三行”、“金山珠海,天子南庫”之說。
美國商人在廣州進行了3個月的商務活動后,于1784年12月28日從黃埔港啟程回國。1785年5月11日,他們回到了紐約港,第一批運回的中國貨物大受紐約居民的歡迎,人人爭相購買。喬治·華盛頓也購買了一批此船運載的中國瓷器。至今新澤西州博物館還珍藏著中國制造的瓷盤,上面還繪有“中國皇后”號?!爸袊屎蟆碧査d的貨物有:花旗參、皮毛、棉花、胡椒等。同時,又通過行商辦齊了回程運載的茶葉、絲綢、瓷器、肉桂等貨物。當時在美國“西北海岸”6便士能買到的毛皮,在廣州卻賣上了100美元的好價錢?!爸袊屎蟆碧柺缀綇V州獲純利30727美元,約為投資額的25%。
“中國皇后”號是由摩里斯和以丹涅爾·巴駕公司為首的一批紐約商人共同裝備派遣的,這是由一條戰時私掠船改裝而成的木制帆船,總共投資12萬美元,全船一行43人。船長是約翰·格林,獨立戰爭時期曾任海軍上尉,富有航海經驗。主管來華貿易的是參加過獨立戰爭數次戰役的青年軍官山茂召少校,他曾為貨物管理員,后被船長和水手們推舉為大班。山茂召來到廣州后,一邊與商人進行交易,又一邊了解民俗風情,他在航海日記中寫道:“雖然這是第一艘到中國的美國船,但中國人對我們卻非常寬厚。最初他們不能分辨我們與英國人的區別,視我們為‘新人’。當我們將美國地圖向他們展示時,他們對我國擁有如此大的、可供他們帝國銷售的市場,感到十分高興。”山茂召回國后,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和在廣州的通商情況,特別是把在遙遠東方受到的禮遇和尊重,寫了一份詳細的報告,遞交給當時的國務卿約翰遜。為了促進當時美國對華的“和平通商”和表彰山茂召對中美貿易的貢獻,在約翰遜的極力推薦下,1786年1月,華盛頓總統任命山茂召為首任美國駐廣州領事。
“中國皇后”號首航廣州成功,首批美國商人在廣州受到了友好接待,轟動了當時的美國社會,紐約街頭上開始出現推銷紅茶、瓷器和緞織品等中國貨的大型廣告,掀起了美國歷史上的第一次“中國熱”。從此,中美航線被打通了。正如山茂召給國務卿的信中所寫的:“對每個熱愛鄉土的人和那些與貿易有密切關系的人來說,我們有幸打通同地球極東部地區的聯系,這必定是一個令人欣喜的信息?!币舱沁@艘商船1784年首航廣州成功,猶如為剛剛取得獨立的美國經濟注入了強烈的興奮劑。特別是在紐約的報紙長篇報道了“中國皇后”號首航廣州后,轟動了當時的美國社會,美國國會對全體船員給予“崇高的榮譽”??梢赃@樣說,正是這艘當時看起來并不起眼的木制帆船,不僅開創了中美經貿文化關系的先河,而且還為新生的美國經濟作出了重大貢獻。
在優厚利潤的吸引下,加上美國政府給對華貿易的商人以稅則上的保護和優惠的津貼,幾十噸、幾百噸的木制商船,紛紛揚帆遠航,在通往廣州的航線上絡繹于途。以此為開端,18世紀90年代以后,美國對華貿易已趕上荷蘭、丹麥、法國等國而躍居第二位,僅次于對華貿易有100多年歷史的英國。據統計,從1786年年到1833年的48年間,美國來華的船只就有1104艘,幾乎達到英國來華總船數的44%,而超過其他歐洲國家來華船只總數的4倍,其進口貨值或出口貨值都遠遠超過其他歐洲國家對華貿易的總和。如1790年3月28日山茂召登上“馬薩諸塞”號,開始他的第三次廣州之行,被視為“完美無缺”的”馬薩諸塞”號是一艘裝載820噸貨物的商船,比過去任何商船都大,這也反映了當時中美貿易的快速發展。
鑒往知新,尋源望遠。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廣州在中美貿易歷史源頭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價值,這筆珍貴的歷史財富,不僅是廣州、廣東的,也是全國的,甚至是世界的,廣州應該主動承擔好深人挖掘這一寶貴歷史資源的使命。為紀念“中國皇后”號出航中國200周年,1984年,由美國費城海事博物館出版了《中國皇后號》的英文版,今年是“中國皇后”號首航廣州 220周年,建議廣州能翻譯出版《中國皇后號》的中文版,同時翻譯出版山茂召跟隨“中國皇后”號的航海日記——《山茂召日記》。組織翻譯出版記錄美國國早期來廣州進行貿易的著作,讓中美兩國人民都記住這段歷史,在中美關系發展單程的某些階段,這些著作的中譯本也許就能起到特殊禮品的作用。在黃埔深井島的一片外國人墓地里,有一座墓碑最高的墳墓,它是首任美國駐中國公使亞歷山大·義華業的墓地。義華業在廣州任期雖然只有8個月零6天,但卻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駐中國公使。挖掘這段歷史資源也能向人們展現一段中美貿易開創時代的記憶。
更有意義的是,重溫中美貿易的歷史源頭,意味著中國的崛起將是和平的崛起,而不是什么“挑戰和威脅”;體現了中化民族酷愛和平、睦鄰友好的和平外交形象。這正如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說的:“東方的中國航海家從容溫順,不記前仇,慷慨大方,從不威脅他人的生存;他們全副武裝 ,卻從不征服異族,也不建立要塞?!币舱缍砹_斯文學家托爾斯泰所說,中華民族是“最古老的民族,最大的民族”,“世界上最酷愛和平的民族”。意味著改革開放、和平發展已深深扎根在當代中國人的文化和生活中,中國和平崛起的新道路是不可逆轉的;美國與中國的貿易交往,不僅還會帶來無心的財富,而且還會帶來和平、文明的但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