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小平的南方講話堅定了我們的信心,我們想自己對了,這才大膽地走,取得了今天的成績。
土黃色的短袖T恤,領口的三粒扣子全解開了,劉永行看起來平實而輕松。
還是去年夏天,他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到自己穿的襯衫“400元可以買到11件”。劉說是受兒時艱苦的環境和父輩的影響,不必浪費的地方就盡可能地省了。這次劉又舉了個例子,他很多年都沒帶過手表了——根本就沒表可帶,既然手機上有時間可看,帶手表豈不是多此一舉嗎?
前段時間,劉永行又發現了一個物美價廉的地方,叫迪卡儂,在那家店里,他買了5件質量不錯的襯衫,每件89元。他希望多點這樣的地方。
7月13日,上海。黃梅天只剩下尾巴,高溫悶熱已經壓在城市的頭頂。
劉永行,7歲開始接受父親的政治意識訓練。他的商業帝國,在過去的22年時間里,盡量與政府保持距離,卻居然能一路平安走過,且發展迅速。
過去的兩個多月,席卷中國的風暴式的宏觀調控,劍鋒直指投資過熱的鋼、水泥還有鋁業。
恰恰在過去的兩年,他在鋁業當中投進了巨資,總預算投資近百億。
這位東方希望集團的統治者,福布斯中國大陸版富豪,過去20多年中間,闖過了一波接一波的驚濤駭浪。
這一次,又被他閃了過去。外界說,“槍口對準的是劉永行,倒下的卻是德隆……。”
貫穿了由鄧小平締造的整部中國改革開放史,劉永行一路發家并不跌落,為什么?
自助者天助之
現在沒人笑話劉永行“土”了。
2002年4月,劉永行與山東信發集團共同組建信發希望鋁業有限公司之后,當年10月,迅速轉戰內蒙包頭運作鋁電一體化項目,然后是布局河南氧化鋁項目。各大銀行趨之若鶩地貸款給他,其中某銀行一家就計劃對其授信30億。劉永行說,我先投20億做完一期工程,然后只要貸款三億作流動資金使用。
這種保守的財務安排,在西方工業國也很少見。有人說,做飼料起家的劉永行,做起重工業來顯得土。
風云突變。2004年4月中下旬宏觀調控來臨,鋁業是重點調控的部門,三個檢查組分別進入東方希望設在山東、內蒙、河南的三個鋁業項目基地。
檢查組檢查過后,留下來兩個結論:一,就項目本身,檢查組成員都豎大拇指;二,要服務宏觀調控大局,該放慢速度的放慢,該檢討的檢討。
保守的財務安排,這一回又救了劉永行一命。雖然銀行暫時停掉了部分貸款,但得益于同期采取的飼料薄利多銷策略,使5月份銷量猛增,東方希望集團的第一主業——飼料,關鍵時刻對其第二主業——鋁業構成了現金支撐。
面對外界的普遍憂慮,劉永行給出一個穩健的回應。他說,民營企業成長期間會遇到很多困惑,一定要堅持下來,把困難看成鍛煉的機會,“自助者天助之”。
父親與政治訓練
言、行、美、好。劉永行1948年在四川新津縣出生時,父親已經給兄弟四個準備好了名字。排行老二的劉永行現在說,父親是寄望我“永遠行走,永遠勤奮”。
父親1938年在重慶參加了中共地下黨,后來國民黨要抓他,組織上就把他轉移到成都,并且與當時的成都市委書記單線聯系。后來該書記死了,父親失去了組織,便參加了民盟。
“他對政治經濟非常重視,一般人很難理解。”
看起來甚至有些木訥的劉永行說他從小就關心政治,政治永遠在經濟之上,他所得到的政治訓練得益于父親。
父親給劉永行的政治訓練從七歲始。“記得學齡前的時候,父親就給我訂《青少年報》,從上小學開始,就讓我看《參考消息》。”
文革中“五·一六”通知下來的時候,劉永行才十幾歲,上高中。身體已不好的父親把他拉到床前說,以后麻煩了,現在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牛鬼蛇神的定義是什么?第一個是地主,第二個是資產階級知識分子。
什么是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除了貧下中農、工人和共產黨的干部,所有的民主黨派都是。所以我們也會劃入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可能以后日子比較難過。
1971年,23歲的劉永行從自己安裝的短波收音機里聽到臺灣電臺的報道——有飛機墜毀,可能是高官叛逃,懷疑是林彪一家。劉說他連聽了三天,從其他國外電臺先后得到證實,“高興得不得了”,就跑去告訴父親。當時父親在五七干校放羊,立即帶上兒子去喝羊肉湯以示慶祝。
一邊喝一邊講,“可能不好,中國經濟可能會發生動蕩。”然后又講到中國面臨的難題是沒有錢,怎么辦?“中國沒有錢,但中國勞動力便宜,可以做來料加工,讓外國人在中國開廠,讓中國人生產,再賣到外國去。”
劉永行說,那個時候對這些完全聽不懂。“但這些事情給我印象很深。父親是個講究科學、愛好學習的人,敏銳,善于獨立思考。”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一場空前的歷史性轉折來臨。
父親在1979年彌留之際,把劉氏兄弟拉到床前,說:“我不行了,但你們趕上一個好時期,一定要好好學習,珍惜這個好機會。”

劉說:“自幼養成的分析政治的習慣及思維方式,形成了觀念的超前,并勇于行動。”當然,還有生活簡單、頭腦復雜的生活方式。
在后來為企業制定戰略的時候,對政治風向的敏感,使劉永行總能超前半步而且執行堅決,同時,為了規避風險,戰術上就提早準備幾個預案:最好的、次好的、中間的、次差的、最差的。
“當失敗的預案出現之后你得接受。我們必須非常理性,在現有的條件下爭取最好的結果。”
家人
劉永行親呢地稱妻子為燕子。
燕子以前對劉永行每天回家看報紙不高興,她認為他在家的時間應該歸他們倆。但劉永行說:“一個優秀的人,不是八小時能培養出來的。”
事實上,劉永行也說過,東方希望就是這么走過來的:從外企學一點,向國企借鑒一點、向個體戶那里總結一點 、自己再創新一點。
可以想象一下,一個重工業巨頭也得讓燕子當作小孩子一樣照料,“當我管得太多時,他會說,你讓我長大一次行么?”
燕子說,我不知道自己錯在哪兒,感到很委屈。后來我觀察到美國人在幫助他人時,總會事先征求對方的意見:我能幫助你嗎?——“我漸漸明白,應該尊重丈夫的需要。”
“他想拼命地工作,就讓他去拼,再累再苦只要他心甘情愿,拼不出名堂也沒有關系。即便失敗,有勇氣在精神上站起來,還是成功者。”
燕子說:我感到做一個好女人就要鼓勵、欣賞丈夫,要讓丈夫的優點越來越多。“如果妻子把得到好處或權力大小,作為衡量丈夫能力的標準,在不良風氣面前,就很難把握做人的原則。”
創業的時代印記
劉永行為代表的劉氏家族,1982年以1000元起家,至今資產近百億,沒有為國有銀行創造一分錢不良資產。
改革開放后的26年間,中國先后崛起過三代富人,如劉永行者,走得如此之久,如此之遠,少之又少。
“我們始終在潮流尖上,”劉說,“改革開放一開始,我就是第一批高潮的參與者,也是鄧小平決策的受益者。”
劉永行不止一次提到鄧小平對中國、對他的影響。
1977年鄧小平提出恢復高考,劉永行也去報考,報的都是清華、北大電子類專業,競爭十分激烈,在1800名考生中他考了成都新津縣第一名,但因家庭背景未被錄取。
后來也是鄧小平的一次講話,說老三屆有很多優秀學生,不該受到家庭背景的影響失去就學的機會,劉永行因此被成都師專錄取。
劉想讀清華,不想去。父親說“走出去就是好事”,但沒有勉強他,“自己決定吧”。
劉最終出發了,如今回憶起來,如果不去上學,“很有可能一輩子做電器修理工”。
1982年春天,中央發布“一號文件”,全面肯定了聯產承包責任制。中國改革在這里真正完成轉彎。
從經濟意義上講,需求進入了增長階段,此時的劉永行完成學業歸鄉,后來的東方希望企業從此開始。
鄧小平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鼓勵發展農村專業戶,就是容許人去創業。“這給了我們一個信號,既然可以干,我們就不要等。”兄弟四個商量之后,從養鵪鶉開始。幾兄弟湊了1000塊錢,不夠,向銀行借1000塊,不批。不批也要創業,從1000塊開始,1000塊居然做了二十年。
城市經濟的好轉,人民生活的改進,人們對肉禽蛋的需求增加了。雖然是不起眼的商品,但需求卻大。
劉永行和兄弟們發現,養殖業應該交給農民,他們責任心強,且農民的場地不受限制。他們把這個產業交給農民,企業轉做服務,生產飼料。
1991年希望集團剛成立重慶分公司時,當時社會各界對私營企業仍持著相當負面的看法,劉氏兄弟備受壓力,甚至一度向縣委書記提出要把工廠捐獻給國家。正在猶豫下一步該怎么走時,“鄧小平的南方講話堅定了我們的信心,我們想自己對了,這才大膽地走,取得了今天的成績”。
“鄧小平在1992年提出了要發展生產力,發展才是硬道理,這就否定了其他的東西。同時鄧小平提出我們在發展上,只要對社會有利,就不要去討論這是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的東西,這問題已經解決。”
自此,劉氏家族開始起飛。
2002至2003年,劉永行正式進入第二主業——生產規模百萬噸的電鋁項目和氧化鋁項目。
劉永行管理以穩健、務實、創新、精細見長。屬下產業分飼料、電鋁和投資三大板塊,現有子公司70余家,分布中國16個省市自治區。
也許,這僅是個開頭。
劉永行簡歷
中國最著名的民營企業家之一。1948年6月生于四川新津。1982年,兄弟四人一起辭職共同創業。曾任希望集團董事長。現在的東方希望集團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