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翁”指的是都市中觀念時尚,以向銀行貸巨額款項的方式購買房、車,超前消費,提前享受生活的一類人。
京城高收入夫婦,追逐時尚加入“負翁”族
2003年10月27日,趙惠林開著本田雅閣轎車,載著滿車的疲憊和惶恐回到了位于北京市朝陽區(qū)一個高檔小區(qū)的家中。面對銀行的催款單,他開始反思起自己和妻子陶小萍近兩年來的“負翁”生活。
趙惠林和妻子是大學同學,從大二開始,兩人便因在許多時尚話題上情趣相投走到了一起。1998年大學畢業(yè)后,趙惠林到一家科技公司財務(wù)部工作,陶小萍則去了一家外資公司。3年后,趙惠林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成了月收入7000元的財務(wù)總監(jiān)。陶小萍雖然仍是普通職員,但每月工資也漲到了5000多元。
2001年夏,兩人開始籌備婚事。要結(jié)婚,就要有房子。他們算了一下兩人幾年來的積蓄,一共有20萬出頭,交首付款沒有問題。
在看樓盤的過程中,兩人都對那些位置偏遠、配套設(shè)施不完善、環(huán)境不佳的低檔社區(qū)看不上眼。一次,他們來到位于朝陽區(qū)三環(huán)邊上一個高檔成熟社區(qū),一下子被社區(qū)里優(yōu)雅的環(huán)境、氣派的外觀深深地吸引住了。尤其這個樓盤是精裝修現(xiàn)房,可以馬上住,令他們特別滿意。
兩人不約而同地看上了一套148平方米、價格88萬的三室兩廳套房,售樓小姐為他們算了一下,首付款加上各種稅費、手續(xù)費,要交21萬,如果選擇20年按揭,每月還款4900元左右。
趙惠林和陶小萍都是追求時尚、思想前衛(wèi)的年輕人,他們覺得,盡管每月要還銀行這么多錢,但只要能提前享受高質(zhì)量生活,還是值得的。周圍不少年輕人都在貸款買房買車,自己怎甘落后。再說,他們每月薪水加起來12000元,除掉還款,還能有7000元,足夠生活了。他們當即決定買下這套房子。
結(jié)婚時,雙方父母都為各自的孩子拿出了3萬元。這樣一來,除了結(jié)婚的花銷外,還能有5萬元盈余。趙惠林和陶小萍商量說:“干脆,咱們再用這筆錢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買輛車吧。住在這種社區(qū)里,沒有自己的車實在是太寒酸了。再說,咱們倆的單位離得不太遠,以后我每天開車接送你上下班,也省得你擠公交車了。”陶小萍舉雙手贊成:“要買就買輛好些的車,免得別人看不起。”這樣,他們辦了5年按揭,又貸款買了輛價格30萬的本田雅閣轎車,每月向銀行還車貸3000多元。
雙方父母都有點替他們擔心:“你們每月要還這么多錢,就只剩下3000多元生活費了。萬一以后遇到點事怎么辦?你們不能掙多少花多少,這樣太冒風險了。”趙惠林滿懷信心地說:“我們都還年輕,身體也很棒,而薪水每年還會再漲,養(yǎng)房養(yǎng)車絕對不會成為問題。”陶小萍也說:“就是,您們的觀念太陳舊了,現(xiàn)在的年輕人都是這樣生活的。現(xiàn)在時興這個,人們管我們叫‘負翁’。”聽他們這樣說,老人們也不再堅持自己的意見了。
2002年元旦,趙惠林和陶小萍成了家,住進了寬敞明亮的大房子。每天開著雅閣車出入高檔社區(qū),他們幸福極了,許多人都對他們投以羨慕的目光。
為了讓朋友們分享自己的快樂,也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夫婦倆還特意將雙方的朋友、同事請到家里“參觀”。陶小萍的一位朋友問:“你們的家真是太漂亮了,要花很多錢吧?”陶小萍說:“一共88萬。”朋友張大了嘴:“你們這么有錢啊?”趙惠林說:“我們是貸款買的。”朋友說:“你們膽子真大啊,就不怕還不上錢嗎?”陶小萍拍了拍朋友的肩膀說:“要想過上好日子,就要有魄力,敢花將來的錢提前享受,那才叫時尚。”
趙惠林和陶小萍每天帶著自豪感看別人擠公交車、住破舊出租屋,越來越覺得自己選擇得正確。他們常常坐在落地窗前的吧臺旁,一邊喝咖啡,一邊觀賞著窗外的風景,從內(nèi)心里發(fā)出感慨:做“負翁”的感覺挺好。
突遭變故,夫婦被逼至絕境
遺憾的是,這樣的幸福時光只持續(xù)了半年,一場突降的災(zāi)難幾乎將他們逼至絕境。
2002年8月,陶小萍發(fā)現(xiàn)自己懷孕了。此時,他們還沒有做好要孩子的準備。一來他們想在事業(yè)上再奮斗幾年,等30歲時再要。二來他們每月要還銀行貸款,經(jīng)濟上不富裕。如果添個孩子,恐怕應(yīng)付不了。所以,考慮再三,還是決定讓陶小萍做人工流產(chǎn)。
手術(shù)后,陶小萍總是感覺乏力、犯困,臉色發(fā)黃,眼睛還有些腫。但他們并沒太往心里去,以為這是手術(shù)后的正常反應(yīng)。休息了兩周后,陶小萍就趕緊去上班了。因為現(xiàn)在競爭這么激烈,哪個單位都不會養(yǎng)閑人。
緊張的工作令陶小萍越來越感覺到體力不支。她食欲減退,腿也有些浮腫,只上兩層樓就累得要停下來休息半天。9月20日,她突然昏倒在了辦公室,同事們一邊通知趙惠林,一邊趕緊將她送到醫(yī)院。
經(jīng)醫(yī)生檢查,陶小萍竟然患上了尿毒癥。拿到診斷結(jié)果,趙惠林和陶小萍怎么也不相信。趙惠林找到醫(yī)生問:“她這么年輕,平時身體一直很好,怎么會突然得了尿毒癥呢?不會搞錯吧?”醫(yī)生告訴他說:“我們的化驗是不會出錯的。現(xiàn)在,患尿毒癥的比例是萬分之一,許多人初期都沒有重視,有點不舒服也硬挺過去了。可一旦發(fā)現(xiàn)時,就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尿毒癥的地步。”趙惠林著急地問:“這種病能治好嗎?”醫(yī)生說:“最好的辦法就是換腎,但這需要找到合適的腎源,手術(shù)費也相當昂貴,要30萬左右。目前,只能通過血液透析來維持。”
聽了醫(yī)生的話,趙惠林險些跌倒在地。他們的幸福生活才剛剛開始啊,妻子怎么就會患上這種病呢?他緊緊拉著醫(yī)生的手,哀求道:“求您一定要治好她的病,我們剛結(jié)婚,她還沒有做母親啊!”醫(yī)生說:“我理解你的心情,我們一定會盡力。不過,你現(xiàn)在一要穩(wěn)定妻子情緒,鼓勵她戰(zhàn)勝疾病,二要準備足夠的錢。你妻子每周要做3次透析,一次費用是500元,一個月需要五六千元。如果不做透析,她的生命將不會維持太久。”
趙惠林不知自己是怎么走出醫(yī)生辦公室的。30萬!他到哪里去找這么多錢啊。即使不換腎,兩個人還貸后的錢不吃不喝也只夠給妻子透析啊!他真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好在陶小萍所在的公司為她交了5萬元住院費,解了燃眉之急。因怕妻子有心理負擔,不利于身體恢復(fù),趙惠林告誡自己,無論多難,在妻子面前也一定要做出樂觀的樣子。一天,陶小萍哭著說:“我們怎么辦啊?我這一病,銀行的錢怎么還啊?”趙惠林故作輕松地說:“你不用操心,有我呢,我會想辦法的。”陶小萍說:“要不,咱們把車賣了吧?”趙惠林說:“那可不行,現(xiàn)在已經(jīng)習慣了有車的生活,沒車太不方便了。再說,你以后到醫(yī)院看病也需要車。大家都知道咱們買了車,如果賣掉,多沒面子啊。”
住了兩個月院后,陶小萍的病情穩(wěn)定了下來,5萬元也花光了。醫(yī)生說,她可以出院了,但每周要來做3次透析。趙惠林將陶小萍接回了家,家里還是老樣子,可陶小萍的心中卻再也沒有了過去的感覺,總覺得房子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在她和丈夫的身上。
陶小萍出院后,公司不再為她支付任何醫(yī)藥費。由于她無法再上班,公司每月只發(fā)給她800元生活費。這一下,他們兩個人的工資加起來都不夠還銀行貸款。可陶小萍的透析一次都不能少,沒有錢醫(yī)院就不給做啊。被逼無奈,趙惠林只好硬著頭皮向父母去借。父母嘆著氣拿出1萬元,數(shù)落他說:“當初你們非說什么提前享受生活,貸那么多錢買房買車,我們怎么勸也勸不住。現(xiàn)在怎么樣?小萍的病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你們以后怎么辦?我們也沒有多少積蓄,又能幫你們多少啊?不行,你們就把房子和車賣了吧。”
陶小萍的父母心疼女兒,也送來了2萬元。老人說:“我們的積蓄有限,這些錢你們先拿著用吧。”望著老人蒼老的面容,想到因為自己而讓他們跟著受連累,趙惠林內(nèi)疚極了。
到了2003年8月,交完了銀行的貸款和下個月的透析費后,趙惠林手里只有不到1000元了。他實在沒臉再向雙方老人開口了,因為愛面子,他更不愿意向朋友借錢。自己住著好房開著好車,誰會相信他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呢?他也曾想過賣房賣車,可二手房和二手車的價格要低許多,賣掉實在不合算。再說,如果真賣了房,他們住哪兒呢?
趙惠林只能咬著牙硬撐著。2003年9月的還款日期到了,他沒有往銀行里存錢。他想:“還是先保住妻子的命吧,銀行那邊先拖拖,反正有幾個月的期限。”到了10月底,他已經(jīng)兩個月沒有還銀行的款了。不久,他收到了銀行的催款單。
賣房賣車,“貪污總監(jiān)”悔不當初
趙惠林漸漸有了走投無路的感覺。照此下去,若6個月后他仍然無力償還貸款,房子和車將被銀行拍賣,妻子肯定會受到很大刺激,保不準還會出什么事。“不行,我一定不能坐以待斃。”
趙惠林開始利用業(yè)余時間搞兼職,幫其他公司做財務(wù),每月能多掙兩千多元。2003年12月初,醫(yī)院通知趙惠林,有一個與陶小萍非常匹配的腎源。如果他能湊齊30萬元手術(shù)費,馬上可以為她實施手術(shù)。
趙惠林知道找一個合適的腎源非常不易,他對醫(yī)生說:“機不可失,手術(shù)一定要做,我馬上去想辦法。”可是,到哪里找這么一筆錢呢?
這時,一個念頭突然冒了出來:“身為公司財務(wù)總監(jiān),公司的賬都由我來管理。如果先從公司的賬上取出30萬,將來再慢慢還,不會有人發(fā)現(xiàn)的。”
他被自己的想法嚇了一跳,這可是犯罪啊!可是,實在沒有別的辦法了,只能走此險途。
就這樣,趙惠林在兩個月的時間內(nèi)分4次從公司的賬上悄悄劃走了32萬元。交了30萬住院費后,剩下的錢還了銀行貸款。
2004年2月11日,陶小萍做了換腎手術(shù)。手術(shù)非常成功,1個月后就出院了。當她及雙方父母問趙惠林錢是從哪兒來的時,趙惠林說:“是一個做生意的朋友借給我的。”然而,就在陶小萍出院的第四天,趙惠林所在公司新上任的主管財務(wù)的副總經(jīng)理開始查賬。結(jié)果,那32萬被查了出來。
財務(wù)總監(jiān)竟然貪污32萬,這件事立即在公司里炸開了鍋。幾位老總決定報案,趙惠林苦苦哀求,一向愛面子的他第一次把自己家里發(fā)生的一切講了出來。他請求看在他這幾年努力工作的份上,放他一碼,他一定想辦法盡快把錢還上。可是,公司總經(jīng)理回絕了他的請求,說如果放過他,將來別的員工就可能效仿。
公司打電話通知了陶小萍和趙惠林的父母。陶小萍一聽,立即痛哭起來:“都是我害了他啊,他這么做,都是為了給我治病,我一定要救他!”她不顧身體的虛弱,硬讓趙惠林的父母扶著她趕到趙惠林的公司。她跪在總經(jīng)理的面前,聲淚俱下:“求您開開恩吧。惠林真的不是那種貪贓之人,實在是我拖累了他啊。如果他被抓起來,我們這個家也就完了。我以自己的性命擔保,一定在1個月之內(nèi)還上這筆錢,我可以給您立字據(jù)……”
趙惠林的父母也齊刷刷地跪在了總經(jīng)理的面前:“她剛剛做了換腎手術(shù),看在她的面子上,您就放過惠林吧。”
總經(jīng)理一見這架式,有些于心不忍,急忙把他們扶了起來:“好,好,我先不報案,但你們也應(yīng)該理解公司的難處,快想辦法吧。”
幾天后,公司撤掉了趙惠林財務(wù)總監(jiān)一職,并把他開除出了公司。趙惠林給單位寫了保證書后,將雅閣轎車賣給了朋友,收回車款8萬多;房子也通過中介公司賣出,收回房款近25萬。他將錢如數(shù)還給了公司。鑒于他挪用公款是因為家庭變故,而未用于非法經(jīng)營或為個人謀利,并能在事發(fā)后3個月內(nèi)退回,公司在咨詢了法律顧問后,認為他的行為尚未構(gòu)成犯罪,便沒再對他進行追究。
2004年3月底,趙惠林和陶小萍搬到了陶小萍父母兩居室的家中。目前,趙惠林正在尋找新的工作。盡管住得狹窄了,出入也沒有了轎車,可他的心里總算踏實了下來……
編后:
有句俗語叫“有多大的腳穿多大的鞋”,意思是做什么事都要量力而行。時代變了,生活觀也在變,年輕人追求時尚生活并沒錯,在個人收入前景和持續(xù)購買力許可的前提下,貸款買房買車會成為越來越普遍的選擇。但做這一切時,一定要量力而行,留有余地,不能盲目貪大求好,把超前消費變成“超限消費”(即超越自身購買力限度的消費)。人生是不可預(yù)測的,誰也不敢保證自己今后事業(yè)永遠順利、永遠沒病沒災(zāi)。因此,有必要心存風險儲備意識,保持冷靜頭腦。趙惠林夫婦栽了這個大跟頭,看似偶然,卻暗含一種“必然”的警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