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好禮尚往來,請客生生不息,延續(xù)至今。但是為什么中國人好請客呢?
一伙人聚到一塊吃飯,通常中國人會由一人買單,而洋人則偏好AA制,“大家分?jǐn)偂薄_@是為什么?一般的回答是因為文化的不同。但是為什么會形成這樣不同的文化?恐怕就答不上來了。
用“流動性”來回答這個問題比較合適。歷史上的中國社會以農(nóng)業(yè)文明為特性,人的流動性較差,因此,一個人請客買單時,完全可以預(yù)期到被請的人日后也會請他,大家輪著來,時間一長,誰都不吃虧。而在西方,人的流動性很強,一個人請別人的客,被請的人說不定這輩子再也碰不到了,為了大家都不吃虧,彼此分?jǐn)偙闶亲詈玫倪x擇了。
進一步看,中國人請客吃飯和洋人在實質(zhì)上并無不同:洋人是一次性的AA制,國人是拉長了時間、分次性的AA制。
農(nóng)村里婚喪嫁娶大操大辦,請客的人是不是吃虧了?不,今天我嫁女請了你,明天你嫁女請我;或者今天我給你送彩禮,明天你也給我送一份彩禮,“禮尚往來”,分次性的AA制也。城市的禮儀比農(nóng)村淡薄許多。在城市,今兒大家相處一起酒酣耳熱,隔兩天不聯(lián)系都不知道人去哪兒了,這么強的流動性,“禮尚往來”就不太容易。有朝一日中國人也玩起AA制,答案不是中國人媚外,而是中國人“流動性”增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