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生基礎知識比美國孩子好?
不知什么時候開始,這些觀點被普遍認同:中國學生的數理化成績要比同齡的美國孩子好,中國學生基礎知識要扎實得多,只是創新能力差一些。
11月5日,國際數學大師丘成桐對這種觀點毫不客氣地潑了冷水:“這都是多少年來可怕的自我麻醉!我不認為中國學生的基礎知識學得有多好!”
丘成桐說,應該這樣比較,不管是美國,還是中國,能進他任職的哈佛大學的學生都應該是這兩個國家最好的學生。而兩類最優秀的人相比,美國學生的基礎知識絕不會遜色于中國學生,相反是要強很多。
教育界和社會上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中國的中小學生要比美國的學生數理化知識學得多,比如在某個年齡段,中國孩子加、減、乘、除的混合運算已經學得滾瓜爛熟,但美國孩子加減法還做得磕磕絆絆。“這也是錯的,在美國比較好的中小學校里,中國學生念的功課,他們也都是要學的,而且學得很靈活,絕對不是像中國那樣填鴨式地教。”
有人提到:中國參加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孩子多厲害,連續多年占據金牌霸主的地位。美國孩子能行嗎?
這類觀點已出現在2002年國際數學家大會上。當時就有學界專家告誡,別被“奧賽”的光環蒙蔽。中國之所以能在數學“奧賽”上年年豐收,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些選手在賽前經過了嚴格的強化訓練。在國外,參加“奧賽”是自由的,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重視,組織得這么好。在我國,各種“奧賽”都帶有明顯的應試教育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