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到外星人劫持?
自上個世紀70年代起,在世界各地不時聽到人類被外星人劫持的報告。這類事件大都發生在夫婦倆或一家三口驅車回家的公路上,途中遇到一個身份不明的發光飛行物,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們往往會不由自主的追下去,追了不久發光體消失了,等到他們再清醒時,車子已經離開公路拐進了一個林子里,稍事休息定定心神后重新驅車上路,好不容易回到家中,抬頭一看墻上的鐘,發現比預定的回家時間晚了兩個小時。這樣的神秘事件使當事人常感到不安,為恢復失去的“記憶”,他們接受了催眠療法。在催眠中,當事人說,那個晚上UFO著陸后,他們被“請”進宇宙飛船,各自在一個房間里接受了身體檢查,在那以后不知過了多少時間,他們又懵懵懂懂的回到了車上,開車回家。
姑且不說他們的“記憶”究竟有多少真實的成分,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把未曾發生的事當作記憶來回憶。例如:1980年美國一名護士接受心理醫生的治療,該醫生使用催眠等方法挖掘出她壓抑多年的記憶,使她深信自己幼年曾是撒旦的信徒,曾被虐待……但是最后她發現并無其事,并于1997年將心理醫生告上法庭,成功取得了精神賠償。另一個更明顯的例子是美國一名女子懷疑曾經被性侵犯。1992年,一名心理醫生幫助她回憶出自己從7歲到14歲期間曾被父親多次強奸并兩次墮胎,她的父親因此被迫辭去神職職位。但后來她的驗身報告卻證明她直到22歲仍然是一名處女,1996年她也成功的控告了那名心理醫生。
這些關于虛假記憶的報告引起了心理學家F·羅夫圖斯的興趣,他進行了多年研究后認為:對一件事情的記憶可以因為刻意混入的假資料而發生扭曲,重復敘述虛假的事件、某些心理醫生的誘導、還有受試者的任意想像,都可形成虛假的記憶。總之,虛構的記憶可以通過種種的渠道傳入人的大腦。
通過誘導扭曲記憶
羅夫圖斯及其研究人員嘗試向受試者植入一段5歲時迷路的記憶:他們給24個受試者每人準備了一個小冊子寫上三件真實的和一段5歲時迷路的記憶,這些往事都是研究人員事先向受試者的親屬打聽而來的,并且證實了哪些是真實發生的、哪些是沒有的。結果在閱讀小冊子之后,他們能記得真實事件的68%,29%的人記得虛構事件的一部分或全部,隔一段時間后,研究人員又進行了兩次詢問,發現仍有25%的人記得那件虛構事件。
另一項實驗表明,如果向受試者提供假的記憶,然后再在多次會面中重復提及,等這些細節被熟悉之后,他們便會“記得”這件事。據弗拉希曼在華盛頓大學的實驗結果,受試者隔一段時間與研究人員首次會面后,稱記得真實事件的有84%,并且沒有人記得虛假的事件,然后在一段時間里,研究人員會有意識的重復一些虛假的事情,當第二次會面時卻有20%的人聲稱記得虛假的細節,甚至能講出細節。
從生理上來說,一個成人是沒有可能記得一歲以前的事情或情景的,但卡萊頓大學的尼古拉斯·斯潘諾所作的研究顯示,透過催眠及“記憶重組”可以刻意虛構一段嬰兒時期的記憶。實驗中部分受試者被催眠帶回嬰兒的時代,另外一些則被誘導“記憶重組”及想像嬰兒時期的情景。結果被催眠的一組有70%、被誘導一組有95%覺得他們或多或少的有嬰兒時期的記憶,例如記得掛在嬰兒床上的玩具、醫生以及護士等。看來記憶也是可以被制造出來的。
幻想的巨大力量
或許在真實的世界里沒有人會刻意向別人提供錯誤的記憶,但在警方的詢問或在走出“童年陰影”的心理治療中,警方或心理醫生往往會引導犯罪嫌疑人或病人去幻想一些場景,而這些幻想會混淆原有的記憶。
到底幻想一件事會不會使人更加肯定它確實發生過呢?羅夫圖斯要求受試者回答答卷中列出的40件童年往事(例如不慎打碎鄰居家的玻璃或困在樹上下不來)到底是否在他們身上發生過,兩周后又要求他們先想像這些事情,然后再對問卷做出回答。兩組結果對比表明,事先曾想像過的人更加肯定其中事件曾經發生過,例如:曾想像過的人中有24%更加肯定他們曾經打碎過窗子,但沒有想像過的人中,只有12%的人認為他們比較肯定,由此可以看出幻想具有的巨大力量。實驗還發現,近期發生的事的記憶比童年往事更容易受到幻想的影響。此外,受試者用來幻想的時間越長,他們就越加肯定做過一些其實根本就沒有做過的事情。
據此我們不難解釋何以會發生被外星人誘拐的事件了。事實上,在上個世紀70年代前很少聽說這類事件,那是因為當時的人們還缺乏幻想,心理治療也還沒有大規模的應用。后來隨著人們在生活中道聽途說的信息越來越多,信息的傳遞速度也大大加快了,虛假的記憶往往也就成了真實的事件了。
虛假的記憶都是通過別人提供的資料,想像或被迫記起他們自己也不確定的事而形成的。因此,心理醫生要知道他們對病人的影響有多大,使用催眠或幻想做治療時要格外小心,以免惹出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