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冥冥中的安排。在愛子邁克的葬禮上,一只彩蝶被赫然印在了葬禮程序書的封面。邁克是在一次車禍中喪生的,年僅18歲。悲痛中的我,不知怎么總也忘不了那只破繭而出、凌空飛舞的蝴蝶。那是一幅多么充滿希望的畫面啊。在基督教中,羽化之蝶乃是超脫死亡的象征。
可是我的心卻怎么也得不到超脫。葬禮過去好幾周了,我每天的日子還是在絕望中度過。做飯——洗衣——開車出去——然后再回來,陷入絕望……周而復始,度日如年。很小的觸動就能讓我傷心好一陣子。走在花園里,我想像著邁克在小徑上奔跑玩耍的身影,每一片回憶都牽扯起我靈魂深處的痛楚。
邁克是個熱愛大自然的孩子。他經常捉些小蟲子回來,把它們炫耀給我看。當我湊近他的手心,嘖嘖稱贊他的“戰利品”時,他總是提醒我:“小心點,別傷著它們。”他通常把這些小昆蟲放在鞋盒里養上一兩天,再把它們小心翼翼地放回大自然。
有一次,我給他洗外衣時,在口袋里發現了幾只土鱉蟲。“你快看,邁克,它們居然還活著!”我們都驚嘆于小生命的頑強。如今回想起來,我不禁詰問上蒼:“為什么不讓邁克幸存下來?為什么不把我的兒子還給我!”
在邁克去世后的幾個月里,我很想重新找點事情做,以擺脫痛苦的陰影。漸漸地,我對蝴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我開始去圖書館翻閱相關書籍,還報名參加了相應的補課班,并由此結識了幾位昆蟲學家,經常和他們交流。對蝴蝶的熱情大大彌補了我心靈上的空虛。
在地球的每片陸地上都有蝴蝶繁衍生息。它們晝飛夜宿,其種類不下幾萬種,其形態各異更是令人眼花繚亂:有在乳樹上居住的紫銅皇后蝶、吸食柑橘花蜜的大燕尾蝶,以野花為食的華麗的黑衣蝶,等等。在學習的過程中,我真切地感到自己和邁克接近了。對這些東西,他一定會很著迷的。有時候我讀這些書時,感覺到他就在我身邊,和我一起閱讀。有時我還會自言自語地和它聊聊。 漸漸地,我不僅僅是把研究蝴蝶作為簡單的消遣,而是全身心地投入進去——我想通過做邁克喜歡的事情來紀念他。我決定自己飼養蝴蝶。
得克薩斯州的氣候溫和,我家后門還有一個瀕湖的花園。花園里的樹葉足夠維持蝴蝶的生長。而且我一直堅持在花園里使用天然肥料。就這么決定了。我與飼養員聯系,購買了蝴蝶幼蟲。我把它們放在紙盒里,盒子里襯上紙巾和樹葉。我看著它們一天天長大,直到形成了蛹。然后就是那激動人心的時刻,它們漸漸地掙扎而出,張開了翅膀,最后飛上了天空。一時間,仿若天女散花般地,花園的上空飄滿了瑰麗色彩……
養蝴蝶的第一個夏天,我體驗到了接二連三的喜悅。我生出了一種強烈的渴望,想把這份美麗與他人分享。我想到了邁克的生命歷程中永遠無法參加的那些紀念日——大學畢業典禮,結婚大喜之日,長子的生日,等等。突然間我有了一個奇思妙想:何不開展一項業務,為此類慶典提供蝴蝶呢?通過放飛蝴蝶來慶祝美,慶祝喜悅,慶祝自由!就這樣,在幾位朋友的幫助下,“邁克振羽公司”由此誕生了。
自從5年前創辦公司以來,我們已經在無數場慶典中放飛了成千上萬只蝴蝶。我們對蝴蝶精心照料,在紙盒里把它們喂大后,在一個大網里放入足量的花蜜飼養它們。我對這項事業充滿了感激之情,它使我從悲痛中解脫出來,引導我把對邁克的哀悼轉為紀念。而這一過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
不久前,我讀到偉大的生物學家華萊士做過的一項實驗的資料。他觀察了即將羽化的帝王蝶,想知道如果他幫上一把會發生什么事。他用刀割開了繭。但是,正如他記錄的那樣:“蝴蝶出現了,展開了雙翅,但接著又猛地垂下去,死了。”華萊士分析說,如果沒有痛苦而激烈的、為自由而進行的掙扎,蝴蝶就缺少存活所必需的力量。
我聯想到自己走出喪子之痛的過程。這是一場漫長的、有時是死去活來的掙扎。然而,正是從這個掙扎的過程中,我才獲得了前行的力量,接受了上帝賜予的飛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