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低油菜大苗稀植高產栽培技術是受西瓜嫁接稀植高產栽培技術的啟發,在傳統育苗移栽的基礎上創新出的一項栽培新技術。該技術增產潛力大,高產穩定。現將它介紹如下:
1.適時早播育大苗 雙低油菜的生育特性與普通油菜有明顯不同,如苗期生長緩慢,抽薹開花遲等。適時早播,可有效地克服上述不足,為培育大齡壯苗奠定基礎。以中熟品種為主,在9月上旬播種,比常規栽培提早10 ~ 12天。留足苗床,苗床與大田的比例為1∶5。每667平方米(1畝)大田需種子100克。苗床要求肥足、土碎,每667平方米施人畜糞1250公斤或三元素復合肥30公斤,鈣鎂磷肥25公斤。3葉齡前及時間苗,去密留稀,保持幼苗疏密得當。2 ~ 3葉齡,視苗情澆施1 ~ 2次糞水加尿素提苗。5葉齡后生長加快,此時應采取促控相結合的措施,一方面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加噴施寶促進生長,同時又要噴多效唑(每667平方米用100克,對水30公斤)防止徒長。移栽時,油菜苗必須達到7 ~ 8片綠葉、苗高25厘米、根頸粗0.7厘米、苗齡40 ~ 45天的壯大苗標準。
2.科學施肥奪高產 大田的整地方法與常規栽培相同。黏性土畦寬1.1米,沙質土畦寬1.4米。根據雙低油菜的需肥特點和有關研究表明:每生產100公斤油菜籽,需施純氮10公斤,純磷4公斤,純鉀9公斤,三要素比例為3∶0.4∶1。磷、鉀肥全部做基肥施入。氮肥60%做基肥,30%做苗肥,10%做薹肥。大田基肥要求每667平方米施豬牛欄糞2000公斤,尿素12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氯化鉀10公斤,硼砂1公斤。
3.大苗稀植促秋發 在10月上、中旬帶肥帶藥移栽,最遲要在10月25日前完成。移栽早,氣溫高,成活快,利于秋發。采取寬行窄株栽植,行距34厘米,株距18厘米,以減少蔭蔽,利于通風和除草追肥。大苗稀植,每667平方米栽8000 ~ 9000株。栽后澆水定根(天晴可全田灌水代替澆水),第2天噴施乙草胺等芽前除草劑。活苗后主攻秋發,這是奪取高產的關鍵。用糞水摻尿素連澆2次(每次每667平方米用尿素3公斤),同時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加噴施寶2次。12月底前,要求植株達到有綠葉12 ~ 13片,最大葉片長25厘米,寬度15厘米。
4.打頂發枝增角果 角果、粒數、粒重是構成油菜產量的三個要素。粒數、粒重因受氣候條件影響較大,人為控制的增產潛力較小,而角果卻是個最活躍的產量構成因素,打頂能促使腋芽發枝,是增加角果最簡便有效的方法,而大苗稀植,植株健壯,中下部通風透光,為打頂后發枝創造了有利條件。大苗稀植苗齡大,移栽早,比常規栽培提早6 ~ 8天抽薹,應在油菜抽薹15 ~ 17厘米時打頂,摘去薹尖6 ~ 9厘米。為促使發枝快而壯,打頂后應立即施1次肥。每667平方米施尿素4公斤加氯化鉀2公斤(趁下雨追施或對水澆施)。
5.噴肥噴藥抓春管 改春后施肥為春后噴肥,這樣不但省肥省工,而且能促進早開花、早成熟,防止貪青倒伏。立春后,在油菜初花期和盛花期各噴1次托布津或多菌靈、磷酸二氫鉀、尿素、硼砂、噴施寶的混合液,每667平方米用量為托布津0.075公斤,磷酸二氫鉀0.25公斤,尿素0.5公斤,硼砂0.1公斤,噴施寶5毫升,對水50公斤。初花期后,油菜的根系吸收能力逐漸減弱,而綠葉面積卻在最高階段,此時葉面噴肥噴藥有多方面的綜合效果,能較好地滿足油菜后期對養分的需求,防止早衰和花而不實,還可有效地防治威脅油菜產量的菌核病。立春后雨水較多,應注意排澇,保持雨停田爽。其他管理與常規栽培相同。(江西省泰和縣白土街技術推廣站 羅文斌 劉愛華 郵編:34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