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板藍又名大青,為十字花科植物,以根葉入藥,有清熱解毒、涼血、清斑的功效,主治溫病發熱,風熱感冒,乙型腦炎、腮腺炎、流行性腦膜炎,丹毒痛腫等癥。
以板藍根為主要原料生產的中成藥有:板藍根沖劑、板藍根注射液、感冒清、復肝寧片、清熱解毒丸等40余種,是我國傳統常用的中藥材,全國年銷量1800萬公斤以上。每年種植板藍根需要大量的種子、種苗,因此,開展板藍育種同樣能收到很好的經濟效益。
二、種植技術
1.習性:板藍適應性較強,喜溫和濕潤氣候,耐寒、耐旱,對自然環境和土壤要求不嚴,若以根入藥,于春、夏兩季播種;若收獲種子,則需秋季種植。種植當年不抽薹、不開花、不結籽,翌年春季3月抽薹,4月開花,5月初結籽,5月中下旬收獲種子,長江以南地區,提前半個月收獲。收種后,地下根不能入藥。
2.整地施肥:因板藍怕澇,所以應選地勢高的地塊種植,在選好的地塊上結合整地,每667平方米(1畝)施1000公斤土雜肥、40公斤磷肥和25 ~ 30公斤鉀肥,或施50公斤硫酸鉀復合肥,并施2瓶辛硫磷(稀釋成500 ~ 800倍液)以殺死地下害蟲。耕地時深翻土壤30厘米,日曬幾天,然后再翻土,整平耙細,以待播種。
3.播種時間及方法:板藍育種播種時間為“處暑”至“寒露”前后,北方播種較南方早。北方多選在“白露”至中秋前后。播種方法:撒播或條播,播種時將種子放到水里浸10 ~ 30分鐘,撈出后拌上草木灰即可播種,一般667平方米用種子2 ~ 3公斤。
三、田間管理
播后如天氣干旱,應澆水,以利出苗。一般播后5 ~ 7日出苗,出苗后如有雜草,應及時除草。
間苗與定苗:播后當年無須間苗,冬季苗會枯死,但地下根不受影響,在霜前,把地上大青葉割收曬干可賣。翌年春,地上發出新芽,在抽薹之前間苗,保持30厘米 × 30厘米的株行距,把間去的苗曬干可作為藥材出售。抽薹之后,按45厘米 × 45厘米的株行距定苗,去弱留強,保持每667平方米留苗3300株左右。
四、病蟲害防治
當缺苗或苗過稀時,4 ~ 5月份常發生白粉病,可用退菌特或綠享6號防治,結籽后如有蚜蟲或紅蜘蛛危害,可用樂果或烤煙末泡制的水稀釋后噴灑。
五、采收與加工
待5月中下旬,絕大部分種子變黑時,將全株割下,曬干后把種子打下來,曬干1 ~ 2天即可裝袋出售。
六、經濟效益
一般每667平方米結籽200 ~ 250公斤,按照近幾年種子收購價計算,每667平方米產值3000元左右,再加上每667平方米可收大青葉130公斤左右,按市場價1.2元/公斤計算可收入150元左右。除去成本250元(其中耕地播種60元,種子款50元,肥料80元,農藥30元,澆水30元),每667平方米可收益2500元以上。(江西省樟樹市府橋路15號中藥材協會科技部 丁志明 郵編:33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