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版《財經》每周特稿】2004年11月13日—11月21日
[《財經》網絡版11月13日北京消息]11月15日出版的《財經》雜志,刊登了對中國人民銀行長周小川的獨家專訪。文中,周小川就10月29日利率調整政策的背景、決策機制以及利率自由化等諸多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剖析。
對于貸款利率的上限放開,周小川稱其為利率市場化的一項重要步驟。商業銀行通過更靈活的利率機制,可逐漸建立風險定價能力,以對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中小企業給予更多的關注。周小川表示,人民銀行今后的工作之一,就是要促進商業銀行、城鄉信用社提高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能力,提高管好資產負債表、管好貸款風險定價的能力。
對于存款利率下浮的政策用意,周小川解釋稱,是為了促進商業銀行加強主動負債管理,控制過速膨脹的風險,鞏固資本充足率約束。近年來,商業銀行資產膨脹速度比較快,對資本充足率產生了較大壓力。商業銀行要保持資本金充足率符合巴塞爾協議的要求,還有兩種選擇,一種就是做一些風險權重比較小的資產業務,如購買債券或者同業拆出,但銀行又嫌這些業務利差太小,利潤太低。另一種就是進行主動負債管理,控制負債規模,實現自我約束。周小川稱,這應是本輪金融宏觀調控期望達到的目標之一。
對于此次利率調整的影響,周小川表示,這次利率調整剛發生半個月,政策效果有待于進一步觀察和研究。同時,央行要積極推動各類金融機構對這次利率調整政策的消化,尤其是加快推進微觀機制改革。
(全文見《財經》2004年第22期,11月15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