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界總有一些傳奇人物見諸報端,但是叱咤風云、稱雄天下的惟有一人,他就是美聯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
美國《紐約時報》說:有格林斯潘存在一天,金錢不足惜,因為他的一句話可值萬金;英國的《經濟學人》雜志則評價:為克林頓連任做出最大貢獻的不是希拉里而是格林斯潘;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美聯儲即“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相當于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格林斯潘于1987年就任該委員會主席,在任13年來,成了美國歷史上有效抑制通貨膨脹、保持經濟持續增長時間最長的一任主席,因此得到了總統和國會的絕對信任,商界眾口一詞地稱他為“景氣之神”。
格林斯潘26歲時經歷一場短暫的婚姻后,又過了四十多年單身生活,直到71歲才與NBC電視臺的大牌記者、當時50歲的安德烈婭·米切爾經12年戀愛后,完成他的第二次婚姻。
艾倫,格林斯潘1926年生于紐約,父親是一個股市中間人。小時候父母離婚,他這個獨生子由母親養大。上世紀30年代的那場經濟危機讓母子二人飽受饑寒之苦。他與前國務卿基辛格同班畢業于華盛頓高中。數學和音樂是他的兩大愛好,高中畢業后,他越來越迷戀爵士樂,后來進了著名的茱麗亞音樂學院學單簧管和薩克斯。此后不久他便整夜整夜泡在紐約的爵士夜總會,結果因被另一演奏家的才華壓倒,才不得不放棄當藝術家的夢想。雖說遲了一些,他還是重返校門,到紐約大學商務經濟專業深造,準備從另一大愛好——數學領域再來一番沖刺。這條路果然讓他如魚得水,他在順利拿到碩士學位后,又轉入哥倫比亞大學讀經濟學博土。這期間他與畫家茹安·米切爾結婚。
格林斯潘28歲時放棄博士學業,開始了股市、債券的咨詢業務,值得一提的是令他改學經濟、轉入神奇世界的一個引路人。1952年,26歲的格林斯潘初遇艾因·蘭德,這個女人在格林斯潘的故事中才真正稱得上主角,她的影響給格林斯潘的人生帶來了180度的大轉彎。蘭德1905年出生于俄羅斯圣彼得堡的一個貴族家庭,6歲時靠自學學會讀書寫字,9歲立志當作家,司各特、雨果是她的榜樣10 1917年十月革命爆發,她與家人逃往克里米亞,在那里讀完高中,后來到美國定居,邁上了好萊塢劇作家之路。1932年她完成第一個劇本《紅色質草》,接下來又一部《1月16日夜》上了銀幕。有關她的傳記、評論她的思想的書也大量出版,頗受歡迎。但是,后來她開始倡導“人與動物一樣,因為在追求快樂上所肩負的使命而無所不能”這一近乎宗教的論點,并很快作為超越哲學領域的拉迪卡爾資本主義的旗手,被推舉為時代寵兒。
當時,學校里蘭德思想的學習小組風起云涌,她的影響力在全美擴展開了:如何忠實于自身利益地生存,其核心內容就是“食、性、權”,一種獨特的教義誕生了。這一教義中“追求自身利益”“客觀個人主義”等常出現的詞匯經常被格林斯潘引用在論文中;人們都說他的文章在很大程度上受了蘭德的影響,媒體因此稱他為“蘭德經濟學家,’。蘭德的代表作中頗具轟動效應的是1957年出版的長篇小說《絕望的未來藍圖》。其特征首先在于對美國經濟的破壞,然后把誤解了自由主義的市民意識引導到正確方向上,培育適合理想資本主義社會的國民意識。為了讓人們了解美國社會的虛偽性、脆弱性,鼓吹‘停止美國企業賴以生存的資源供給,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其中包括,“扒鐵道、讓所有機器癱瘓、往飛機上藏炸彈、油罐縱火、炸電廠、堵塞地鐵,讓紐約陷入一片黑暗,即完成我們使命的第一階段”等過激的內容。 蘭德經常搞周末集會,必定到場的最熱心成員就是格林斯潘。他的發妻茹安回憶說:‘艾倫一到周六就起得很早,把各種數字輸進腦袋里,為夜里的集會發言做準備。這種時候和他搭話,他經常是面朝天。對他來說數字就是一切。‘數字不會欺騙自己,能讓自己如愿’,這已成了他的口頭禪?!?/p>
受蘭德力倡的極端個人主義洗禮后,格林斯潘與茹安離婚,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習也就此中斷。 尼克松總統因水門事件引咎辭職后,福特執政期間,格林斯潘出任經濟咨詢委員會主席。宣誓儀式上,最前排就坐的蘭德作為監護人代替格林斯潘的母親出席。面對媒體的采訪,她說:“(格,林斯潘)作為我的教子讓我備感自豪?!备窳炙古顺錾芈男辛寺氊?,憑超人的辯才讓通脹對策得以確立,提高了自己的威望,成了他的經濟政策中最光彩的一筆。后來的卡特執政時期,他一度回到華爾街。到了里根當政時,他又重新應邀出山,先后在金融機構、規約委員會、總統對外諜報咨詢委員會等很多重要部門擔綱領銜。
1987年他被提名為美聯儲主席,至今作為聯邦政府外匯、金融政策的掌舵人,博得了市場和議會的絕對信任,人稱“國庫守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