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懷著格外興奮的心情,專程從紐約乘火車到新澤西州普林斯頓鎮,拜訪一位以當前分子生物學重要前沿學科‘結構生物學”破解癌癥之謎的英才。
剛下火車,猛然發現一位身穿黑色風衣的英俊青年向我們健步走來,他正是年僅36歲的施一公先生。正是他,5年內便由普林斯頓大學助理教授破格提升為終身副教授、再破格晉升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創建以來首位華裔終身正教授。
在全球科技界奮力破解致癌之謎的激烈競爭中,施一公以研究細胞凋亡和癌癥發生的分子機理為主攻方向,從機理上研究導致癌癥的原因,并率先取得突破,發現人體細胞運作失常、細胞凋亡過程機制失控的分子機理。由于他的科學發現具有普遍性,所以有極其廣大的制藥前景。
堅定信念出類拔萃
施一公祖籍云南,1967年5月5日出生于鄭州。他從小深受學術氛圍非常濃厚的家庭熏陶,覺得最酷的事情就是做學問。在長輩“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熏染下,使他逐漸樹立了鮮明的思想、遠大的抱負、獨特的個性、堅定的信念。他立志:長大做一個科學家,要對社會作出貢獻。
施一公在河南省實驗中學念初、高中的時候,學習成績始終保持第一名。1984年參加全國數學競賽,獲得河南省賽區第一名,榮獲全國一等獎。人讀清華大學后,他各方面一直出類拔萃,還創造了全校競走紀錄。他每年學習成績都是全校第一名。他提前一年畢業,獲清華大學數學和生物學雙學士,是清華大學自1982年設生物學系以來首位名列榜首的雙學士本科生。
治學研究相輔相成
1990年初,他越洋赴美深造。先人讀美國依阿華州立大學,獲全額獎學金。9月轉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攻讀生物物理學及化學博士學位。該院是全美一流的研究型大學,與全美最好的哈佛醫學院齊名。世界上第一個生物物理學博士專業就是1947年在該校創建的。
生性爭強好勝的施一公剛來到美國后,最先發現的差距就是英語不行。他給自己規定每天背25個新單詞,急起直追??蒲猩希谒伎喔?,持之以恒。有一次,系主任兼實驗室導師自認發現了一個生物物理學中重大理論突破,激動地向學生們演示,他當場靈敏地指出導師在某個演算中的漏誤。從此,導師對他刮目相看。畢業時,導師破例公開宣布“施一公是我最出色的學生”。
自信心的重建,給施一公注入了一股巨大的力量,使他的科研能力迅速提高。攻讀博士期間,他研究的課題是:鋅指蛋白與DNA的相互作用。博士論文的重點是:用分子生物學手段來研究蛋白和核酸的識別及相互作用。博土后研究期間,他進入結構生物學領域,主要研究細胞轉導生長因子p信號傳導通路。
1995年,施一公獲博士學位,次年2月到紐約史隆凱特林癌癥研究中心結構生物實驗室從事博士后研究,著重研究腫瘤抑制因子和發生因子以及乳腺癌致病因子。1997年4月,他還未完成博士后研究課題,就被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聘為助理教授。
施一公認為:‘“如果說清華大學的學習為我在科學海洋中遨游造就了一艘船,那么霍普金斯和史隆凱特林的訓練則為我準備了槳和帆?!?/p>
破解致痛之謎
1998年2月,施一公先生正式就任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助理教授。被幽靜的鄉村田園環抱的普林斯頓大學,是有二百五十多年歷史的美國長青藤名校之一。該校立于不敗之地的秘訣在于:重視培養本科生扎實的基礎研究,堅持求精不求全。該校各項研究的輔助設施良好,甫到校就給他提供了面積達200平方米的實驗室和近50萬美元的啟動基金,為他營造了激發開拓創新活力的環境和機制。施一公決定為造福人類選擇癌癥為主攻方向,研究的課題是:細胞凋亡和癌癥發生的分子機理。 施一公先生說:“我們這個分子生物學系癌癥結構生物學研究組,以研究細胞凋亡和癌癥發生的分子機理為主攻方向。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從根源上了解它們,提示其分子機制。而這正是我的研究興趣所在。我們以結構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為主要研究手段,獲取關鍵蛋白質的原子水平的結構。我們看到癌癥抑制因子和致癌因子的一些空間結構,看它們怎樣相互作用,把‘不正?!優椤!墓ぷ魇侄?,而這就是導致治療和防治癌癥發生的一個突破性的手段。”
施一公先生對記者說:“目前我與總部設在瑞士的全球制藥公司NOVARTIS(諾華)合作研究開發針對IAP(細胞凋亡抑制因子)的抗癌新藥,現已取得重大進展,預計在一兩年內可以開始臨床實驗?!?/p>
現為清華大學講席教授的施一公先生坦蕩地表達了自己的內心世界。雖然他在美國有太大的空間,可是,身為炎黃子孫的他無時無刻不想著怎樣為祖國作貢獻。他的赤子情懷溢于言表。
過去,由于醫院延誤搶救,父親無辜至死造成家庭悲劇,他一度產生不現實的過激思想。在美國奮斗十多年來,他站得高看得遠了,他對筆者說:“我早晚會回中國,這一天,我希望越早越好!盡管我意識到回國不一定會一帆風順,可是,我要的就是這個挑戰!如果中國什么都做得很好,還要我回去干什么?!”肺腑之言,擲地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