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有過感冒的經歷,小孩子因為抵抗力低,一年里感冒三四次不算異常。雖然它不是法定傳染病,卻也有一定的傳染性。據說人類處于原始社會時,幾乎沒有傳染病,約一萬年前游牧的古人開始豢養一些動物,而這些動物也帶來了多種病源微生物。感冒病毒就是從馬感染到人群的,流感是由豬流感病毒引起的......
很多人持這樣一種觀點:“感冒是個小病,抗一抗,歇兩天就會好。”這個觀點對成人,對素來健壯的年長兒不是錯,因為感冒本身就是一個自限性疾病;但對嬰幼兒或合并先天性心臟病、營養不良、貧血及體格素弱的孩子則不然。因為感冒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種類不同,毒力強弱不同。有的感冒可同時合并細菌感染。病毒、細菌入血形成毒血癥、菌血癥,最后侵犯各個器官,引起各種各樣的疾病。如病原傳向下呼吸道,可衍變為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肺炎,這是最常見的;傳向咽部鄰邊器官可患喉炎、口腔炎、結膜炎、中耳炎、鼻竇炎,頸淋巴結炎;傳向其他臟器可患胃腸炎、心肌炎、腦炎、胸膜炎、腹膜炎等......
家長如觀察到孩子除一般感冒癥狀外,又出現其他不適,一定要迅速看醫生。
此外,許多傳染病的早期,如流感、猩紅熱、麻疹、水痘、腮腺炎等也都有類似感冒的癥狀。不少重癥疾病的早期或病程中均有發熱,家長容易誤診為感冒。去年全國流行的非典(SARS),最近的禽流感,就是以發熱、咳嗽起病的,開始也常常以為是感冒。
對感冒的幾點錯誤認識:
一、 感冒只要不發燒就沒關系,不發燒就說明不是病毒引起的,不治也可以。
錯。凡感冒大都是由病毒引起的,發不發燒都是孩子防御反應能力的一個表現,不能據此來確定病情的輕與重。
二、 有些西藥的藥品說明上有預防作用一項,提前給孩子服用一點可以起到抗病毒感染的作用。
錯。西藥沒有什么預防病毒感染的作用,真正能幫助孩子抵抗病毒的是做到平衡飲食和多做戶外活動。以及定期打一些預防針。另外也可能酌情用一些中藥,如用板藍根、大青葉煮點水喝,或者雙黃蓮、穿心蓮等口服液,能起到一些預防作用,副作用也較小。
三、 一遇感冒就用抗生素,孩子好得快,說明藥用對了。
錯。抗生素屬于處方藥,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應用,不可以陷入濫用的陷阱。
正確的做法:
首先要加強護理,保證充分睡眠及休息;多飲水,多食水果或果汁;注意進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其次做好對癥處理,發燒超過38.5℃時應及時用藥物或物理降溫,預防熱性驚厥;咳嗽時適當用止咳祛痰藥;咽痛甚者可用六神丸,喉痛片及含片。
再次是藥物治療,針對病毒(這方面西藥較少)常用病毒唑(口服、注射),有的商品名叫新博林,患兒用量為50毫克~150毫克,依年齡而異,日3次,不超過一周。如確有細菌感染的證據,如高燒持續在3~5天以上,白血球總數及中性分數偏高、痰由白變黃、體內能找到化膿病灶等,要在醫生指導下選用適宜的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