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社會上極特殊的一個部落,他們有著自己的圈子和“圈內法則”,他們的排外情緒甚是空前,緘口不言是他們自衛的方式——即使面對的是自己的母親。
不告訴媽媽……我有私房錢
“我有自己的存款,都在我的抽屜里鎖著。有些是爺爺奶奶隔三差五給的,另外就是過年時留下的壓歲錢……如果我媽知道我有這么多銀子,肯定會將我日常生活費縮水的,所以不能說。”
大嘴巴:有私房錢的高中生在整個學生中不占少數。雖然錢的來路都是正當的,但他們顯然不愿在家長面前“顯富”。那么高中生要私房錢有何用:1.同學間的禮尚往來;2.盡孝道:母親節、父親節等日子不至于太“寒酸”;3.心里有底,“有錢并不意味著一定要花,但需要時能拿得出來”,持該想法的學生頗多;4.買自己喜歡的東西,“買韓國漂亮文具什么的……媽媽只給晚餐錢,她認為那些東西沒用。”
不告訴媽媽……爸爸有外遇了
“……沒有什么可說的,要是你,你也不會告訴的。”
大嘴巴:時代不同了,孩子知道的多了,心里裝的也多了,懂得隱藏一些的同時,心里的陰霾也隨之增加。所以,身為家長,請三思而后行。
不告訴媽媽……我有男朋友
“他是隔壁班的,學習挺好。我們就放學時一起走,有時課間能碰個面……不覺得耽誤學習呀,老師也知道,讓我們把心思放在共同努力上。但我媽要是知道,我非死了不可,她總把事情想得很惡劣,事實上并非那么回事。”
大嘴巴:連幼兒園的動畫片里都有“愛情片段”,又怎能怪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早熟”。許多過來人都承認,高中時談戀愛雖然成功率不高,但韌性最強。所以現在的高中老師,都懂得在這方面做引導。當家長也是一樣,盡量避免發現情況后暴跳如雷。最好讀些學生心理學,硬碰硬的做法對叛逆期的孩子只會適得其反,表面上一切平息,轉入地下反而更耽誤事兒。
不告訴媽媽……我生病了
“我是住校讀書,一個月左右回一次家。我們8個人一個寢室,一般一個人病了,就會牽連好幾個。生病時躺在床上很想家,有時一天都吃不上一頓飯,爸媽來電話詢問情況也撒謊說挺好的,我們同學都是這樣做的……”
大嘴巴:住校生活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種磨練,但對學習緊張、生活自理能力差的高中生來說是否合適還值得商榷。孩子逐漸走向成熟,懂得不讓爸媽擔心是再讓人欣慰不過,但住宿學校的保健衛生情況也不要十年如一日地蔓延下去了吧。
不告訴媽媽……我考試沒考好
“我們同學里有個專門為別人簽字的——學家長在卷紙上簽字。考試沒考好,老師還讓家長在上面發表意見時我們就找他……除了學習一直都很好的同學外,幾乎所有人都找過他。”
大嘴巴:報喜不報憂的心態誰都有過,只要有競爭,學生對分數的恐懼心理就不會減輕。許多家長的觀念也已從分數經濟轉向能力教育了,但要做到排除孩子面對你時的懼怕心理,還得在日常交流上多下功夫。
不告訴媽媽……我受委屈了
“上個月月考,我物理成績從全班30名躍到第5名。不知為什么,有人背后說我是抄的,弄得連老師也‘指桑罵槐’地說要實事求是。我心情糟透了……告訴媽媽?不用了,我又不希望她去找老師,時間會澄清一切的。”
大嘴巴:有調查顯示,5成以上的學生受了委屈后只會跟好朋友傾訴,一部分學生選擇自己承受,而和父母分擔的不到30%。有的學生表示:“爸媽的安慰最終都會落到‘好好學習,其他的都不要想’上面”,所以索性不說了。雖然教師在其中也有責任,但學生如果連對母親都拒絕坦白,那么誰還能更關心他的心路成長。
“不告訴媽媽”的原因
1. 將心比心 王嚴(高二女生)
媽媽也有“不要告訴孩子”的事,這其中一部分是為了我們好,另一部分也是覺得沒必要告訴我們,道理是一樣的。
2. 說不通 田芯(高一女生)
我們女生都喜歡看言情小說,這在高中生里很流行,可有一個被她媽知道了,書都撕了。還有個同學扎了個耳洞,她媽發現后居然大哭。以后我有孩子肯定不這么做。
3. 怕皮肉之苦 劉卓識(高一男生)
如果你上網包宿騙父母在同學家住,你敢說嗎?如果你補課班逃課你敢說嗎?如果你偷偷吸了兩次煙,你敢說嗎?這都和發現了老媽臉上的皺紋一樣,說不得的。
4. 我長大了 張強(高三男生)
可能是身在外地讀書的緣故,許多事情我已經學會自己處理。生活上的東西,同學之間都互相幫忙,頭疼腦熱已經是小事了,不勞媽媽再操心。
5. 我有我的計劃 李真(高三男生)
我和女朋友在同一所高中,學習都在年組前幾名。如果我媽媽知道,她也不會反對的。但我們計劃考取大學后再公開跟父母說,畢竟那時才有資格。
“不告訴媽媽”事件排行榜
1. 我考試作過弊
2. 考試成績擇優而報
3. 媽媽需要美容了
4. 放學沒按時回家
5. 暗藏私房錢
6. 老媽太老土,應該“進修”
7. 我有過輟學念頭
8. 喜歡某個異性同學
9. 我受委屈了
10. 住校生活并不如意
“請轉告媽媽……”
1. 別說我們不懂,我們這個年齡懂的東西要比您同齡時多多了。所以請不要用“你還小”,來打發我們的一些疑問。
2. 其實我們很敏感,我們能在第一時間感受到這世間任何不公的對待,但有時,我們討厭自己的這份敏感。
3. 有些事情,不會因為“我是你媽”而改變的,對不起。
4. 如果有足夠的經濟來源,我想自己生活……千萬別罵我“混帳”。
5. 請把時間更多地用在美容上吧,我進步時,你要很給我面子地來參加家長會。
6. 不要挖門盜洞地問我一些問題,如果換做我爸,他早跟你吵了。
7. 我以后不想生小孩,因為我怕自己不能像你愛我那樣的愛他,當然我也不想讓他活得比較辛苦。
教給媽媽的絕招
許多事情不說不等于沒有發生,發生了就一定會留下蛛絲馬跡,現在張貼出幾招,教媽媽們如何從現象中看本質:
1.張冠李戴。當孩子說張三怎樣怎樣了(通常是不被允許的事),那么他很可能在觀察你的反映,而如果他此事態度曖昧的話,那么八成那個張三就是他的替身。
2.微服私訪。千萬不要做出翻日記、搜查書包等舉動,他發現了會對你的威信大打折扣。當你對孩子有所懷疑時,可采取“抽查”行為。例如:到他的“補習班”走一趟,便知逃課是真是假了。
3.和孩子好朋友的母親交朋友。別想從孩子朋友的口中挖出任何“猛料”,一般情況下,“小紅媽媽”那里才是你真正信息的來源。多了不說,孩子是否病了、最近有沒有考試等新聞都會準確無誤地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