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教授說養生
陳久榮 教授 中國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知名腦外科專家,現年78歲,離休后結合50年從醫經驗及人生體會,熱衷養生科學的研究,提出了“人要健康,道德先要健康”“長壽應該是健康的長壽”、“病從腦入”等新的養生觀念,尤其在如何護腦及科學用腦方面有獨到見解。《陳教授說養生》欄目由本刊獨家刊出。
提到長生不老,沒有誰不心馳神往的,它是人類世世代代夢寐以求的想往。人與萬物一樣是有其自然發展規律的,有生必有死,不可能長生不老。
如果,人人注意養生保健,力爭接近自然奉命是完全可能的,那么人的自然壽命是多長呢?
古今中外傳說很多,如在《論語》、《楚辭》、《逍遙游》和《葛洪傳》中,有過載述,說彭祖活到880歲;還說梁高僧達摩祖師活了228歲。西方國家傳說亞當(人類的始祖)活到930歲。這些美好的長壽傳說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也不被世人所承認,但它實實在在地表述了亙古以來千千萬萬人們的美好愿望。
為了追朔人類自然壽命的科學依據: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采用與哺乳動物對比的方法來推算,其結果是,人的自然壽命為100至175歲。
參見下表:
哺乳動物 生成長熟期(歲) 自然壽命(歲)
狗 2 10--15
牛 4 20--30
馬 5 30--40
人 20--25 100--175
按生成長熟期5--7倍
也有人以性成熟期來推算的,即認為自然壽命為性成熟期的8--10倍。因為人的性成熟期為15歲,其自然壽命則為100--150歲。
我國歷史上的記載與上述人與哺乳動物對比推算的自然壽命相似。如在《尚書?洪教篇》中稱\"以百二十為壽\";《黃帝內經》謂人之天年,當是\"度百歲乃去\"。
1961年美國一位學者海弗利科提出人類的自然壽命為120-150歲。
那么?人的實際壽命為什么短于其自然壽命呢?是環境污染造成的嗎?可是其它哺乳動物與人同居一個地球上,而且人類還有優越于其他哺乳動物的醫療條件做保證,為什么反不如其他哺乳動物那樣基本保持自然法則之內的壽命呢?而且人的平均年齡與其自然壽命相差兩倍多。
有人不禁要問,人既然為萬物之靈,能否使其實際壽命接近、達到,甚而超過其自然壽命呢?
答案是完全可能。
據從歷史發展的事實考究,人類在原始社會后期,平均壽命頂多20歲,到奴隸社會才達到30歲,大約每100年人類平均壽命才平均增加一歲。直到廿世紀初期(約20年代)英國圣瑪利大學弗萊明發明青霉素以后,人類壽命才出現了一次飛躍,從原來每100年增加一歲,提高到每10年增加1.1歲,開始成十倍數的增長。
再從我國人均壽命增長的歷史發展來看,舊中國時期全國人均壽命為35歲,到20世紀中期為57歲,到1999年已上升到66.5歲。建國后50年間,我國人均壽命已每10年增長3.3歲,是舊中國的三倍。這與全民族文化水平,醫療條件的改善有很大關系。
但至今,仍有些舊的觀念在束縛著人們的思想,人們常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剛進入六十歲,就自認為老了,沒用了。其實這句話是杜甫在公元758年在一首詩中的一句話,據今已1200年了,人們還延用著這一過時了的激勵語就顯得太不合時宜了。以我國為例,現在北京人均壽命為75.8歲;上海為79.6歲;港臺為80.7歲。臺灣民謠說得好:\"百歲笑嘻嘻,九十不稀奇,八十哆來米,七十小弟弟,六十搖籃里\"。
千萬不要認為自己老啦!越想越老,老都是自己想出來的。新加坡把六七十的,不叫\"老年\",叫\"樂齡\",最快樂的年齡,最自由、最成熟、最瀟灑的人生階段,最應用智慧的時期,是有用的寶貝。日本出口老年人到西班牙,70歲以上的有的還成了搶手貨,因為他們中有的是從大公司退下來的企業管理能手,有的是專家,確是無價之寶。國內有的私人企業專門招聘退休專家和技術工作(特別是技手能手)。這樣老人,多半在工作上兢兢業業,技高價廉,不招惹是非。如果剛剛退離休的老年人,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主動找點活干,找點事做,為家庭、為社會盡點責,出點力,不僅有益于身體健康,還能延緩衰老。
有人說人到60歲,是人的第二春天的開始,第一個春天是每個人的春天,而第二個春天是健康長壽者的春天。第二個春天的到來是每個人自己營造出來的,不是人人都可等待來的。
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1999年國際老年人啟動年會上正式向全世界宣布說:\"21世紀是長壽時代”。我們有幸邁入21世紀,對自己生命與健康要有新的要求和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