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終于發現自己善于熬粥
陳虹利19歲頂替父親進入長春市公交公司工作,先后做過售票員、業務員、食堂管理員和小客車稽查員。
1996年,41歲的陳虹利下崗了。離開工作了20多年的單位和早已習慣的生活模式,陳虹利顯得手足無措,但她相信天無絕人之路,只要自己努力,總能找到一條生路。
幾經周折,陳虹利開了一家只有五張桌子的小食店。因雇不起好廚師,她只好自己做菜。但要命的是,她經常累得汗流浹背端上桌的菜,客人卻不滿意,有時還說一些很難聽的話。陳虹利又憋氣又窩火,常常委屈得一個人躲在廚房里痛哭……
幾個月后,她的小店就瀕臨倒閉。
有一天,陳虹利的一個朋友為關照她的生意,帶了一桌客人來,可她使出渾身解數做的一桌菜,客人們幾乎都沒怎么動筷子,只是一個勁地喝她免費提供的小米粥。朋友臨走時對她說:“虹利啊,要不是你做的粥還行,我這頓請客就真是請得一點面子都沒有了!”
朋友的話點醒了陳虹利:對呀,粥這種東西哪個廚師都不會拿它做文章。而我做的粥,家里人和客人都喜歡吃。我為什么不在熬粥上下點功夫,然后開個專門的粥鋪呢?
當時長春只有一個粥鋪,陳虹利連續上那兒吃了一個星期,覺得沒有什么新意,卻無意間聽說哈爾濱有幾家粥鋪很有特色,于是,她到了哈爾濱的那幾家粥鋪,邊喝粥,邊學習別人的經營策略。
從哈爾濱回來后,陳虹利立即買來了地瓜、蕎麥、秫米和豌豆等多種雜糧,還有西米,并佐以各種蔬菜、肉類、中藥材和水果等,分別添加到用優質東北大米熬好的粥中。也不知經過了多少次失敗,她終于開發出了咸鮮粥、冰粥、甜品粥、普通粥等四大系列40多個品種。同時,陳虹利還開發了幾十種東北風味的咸菜、小菜和10余種風味烙餅,作為粥的配餐。
不久,陳虹利的“虹利粥屋”正式開業了。
由于陳虹利熬的粥很好吃,大家便一傳十、十傳百,影響漸漸擴大,一時間,虹利粥屋門庭若市……
逆境突圍:我熬的粥全國一流
1998年夏秋之間的一天,來長春出差的北京西單老人餐廳的老板,聽朋友說虹利粥屋的粥很好吃,便來到虹利粥屋,他要了很多粥,逐個進行品嘗后,微笑著贊嘆不已,最后,他想高薪聘請陳虹利到北京為他的餐廳做粥。
陳虹利在征得家人同意后,便把粥屋交給了丈夫,自己去了北京。
來到北京后,陳虹利發現老人餐廳很大,上下兩層面積足有500多平方米,這讓她很羨慕,她想自己攢足了錢,一定回長春開一個這么大的餐廳。
在北京的老人餐廳,陳虹利熬制的粥一炮打響。僅一個多月,她做的粥就成了老人餐廳的主打食品,來這里吃飯的人,很多都點名要吃陳虹利所做的粥,包括著名運動員郎平也經常來這里品粥。
陳虹利總結這些年來做粥的成功經驗后悟出了一個道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做各種各樣的粥就是我的特長,那我就爭取把這項本領錘煉到全國一流!
1999年10月,陳虹利得知吉林省要舉辦首屆吉菜大賽。陳虹利心想,我做的粥,得到了人們的稱贊,可是我究竟做得怎么樣,還需要接受廚藝專家和評委們的檢驗及認可,餐廳老板對此也很支持。于是,陳虹利信心百倍地回吉林參賽。
比賽時,當陳虹利把自己熬制的由滋補粥、蔬菜粥、肉類粥、甜品粥等四大類10種粥組合的,取名為“吉林一品粥”宴擺上評獎臺時,所有的評委都被這些粥的色、香、味、美所折服了!結果,陳虹利技壓群雄,獲得了金獎!
然而,獲獎后的陳虹利,不禁有些飄飄然了。她想著若現在開家餐廳的話,憑自己的名氣,客人絕對少不了!
于是,陳虹利在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匆匆辭職,并結束了交由丈夫經營的虹利粥屋的生意,用在北京積攢下的錢,在長春市新發路附近重新租了一個面積300多平方米的鋪面,開了一個虹利吉菜館。
從頭再來,小粥屋月收入3萬元
然而,盲目的樂觀沒能持續多久。首先新發路改造工程開始后,道路狀況惡劣,影響了餐館的正常營業;其次是陳虹利放棄了自己最拿手的粥,因為她認為賣粥利潤太薄,賺不了多少錢,所以決定做利潤高的高檔菜占領市場。可她經營這些菜品又缺乏經驗,餐館的經營特點因此被弄得不倫不類。更重要的是,陳虹利在開餐館前沒有學習過餐飲業的管理,她的思想依舊停留在小飲食店的模式上,導致了經營管理弊端叢生……
虹利吉菜館僅一年就夭折了!虹利吉菜館的倒閉,使陳虹利痛不欲生。
一天早上,她在給家人做早飯時,望著自己煮的一鍋粥,忽然想到了自己因為做粥而取得成功的過去,她流淚了:不!我不能甘于失敗,我能夠熬出全國第一流的粥,就一定能夠重新站起來。
2001年春天,陳虹利借了一些錢,把原先創業的那間小屋簡單裝修了一下,支起了煮粥的鍋,掛起了新做的牌子。
粥香、餅香、咸菜香,虹利粥屋又開業了……
但經過了近兩年的停頓,原先的虹利粥屋已經差不多被人們遺忘了,而且在粥屋附近,又開了好幾家粥屋。
陳虹利心想,如果自己用仍然很有競爭力的一品粥去跟普通的粥屋搶生意,對這個品牌有百害而無一利。于是,她決心走“店小粥精”的高檔路線,讓別人與她無從競爭。為此,陳虹利對一品粥的選材很講究,都用最好的,吉林省的九臺飲馬河大米、永吉縣萬昌大米最好,陳虹利就托人到這些地方去買,連做咸菜的菜葉也要選用最好的。
好料出好粥,市面上一碗普通的的粥只能賣5元,而陳虹利的一品粥卻可以賣到10元,價格雖高,但她的粥屋每天都是顧客盈門。陳虹利時刻都在改良她的粥,口味和品種總是緊緊地圍繞著顧客的需求在變化。
一年后,虹利粥屋成了吉林省惟一一家由下崗女工開辦的、規模最小的吉菜名店。店子雖小,每月的收入卻可以達到3萬元,利潤甚至比那些生意一般的大店還要高。她再也不會不切實際地去開大餐館了。
。
當41歲的陳虹利下崗時,命運似乎沒有給她留下任何成功的機會,只給了她怨天尤人的“資本”,平庸生活的“托詞”。可是,她不認命,她相信自己身上一定有一項本領,可以做到全國一流,只要發掘出來,就一定能夠獲得成功。最終,她成功了。
現在的陳虹利,準備培訓一批下崗女工,在全省開連鎖店。她更相信,只要自己很好地發揮自己的特長,不斷創新,一步一個腳印,就一定能夠把事業做大!
(吳彥子薦自《女報》原標題為《一品粥熬出大世界:我總有一樣本出領可以做到全國一流》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