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天是火熱的,雖然夏天既不如春天明媚,也不如秋天燦爛,又不如冬天深沉;但我卻喜愛夏天,更喜愛臥牛山火紅的夏天———那里不僅是人們納涼消夏的好場所,而且是孩子們的樂園。
臥牛山是我家鄉巢湖市的一座小山,高僅48米,面積也只有0.8平方千米,位于巢湖市中心,因形似臥牛,故名“臥牛山”。康熙年間編撰的《巢湖志》記載:“臥牛山乃巢父、許由隱居之地。”可見其歷史之悠久。遠眺巢湖,“三面青山一面湖”,因而有“山擁城中水,水臨城外山”之說。臥牛山屬城中之山,現在已經被開發成了公園。炎炎夏日,城里街道上驕陽似火,居民家中悶熱難當,這時,如果你來到臥牛山,就會覺得暑意全消。
走進公園的大門,迎面九棵高大的梧桐樹把烈日擋在了云天之外,往前看看,左邊是廣場,綠草萋萋;右邊是小塔般的雪松,四季常青。從大門的右邊往里走,有小橋流水,假山聳立;水面上,睡蓮在靜靜地開放,依橋觀賞,別有一番情趣。你若再沿著林間小徑到別處走走,雖然耳畔仍充滿著知了的嘶鳴,但看著眼前的綠意,感受著不知何處刮來的一陣涼風,你會覺得似乎夏天也隨著樹梢在搖晃。
夏天的臥牛山總是孩子們最好的娛樂場所。瞧,山上可供娛樂的項目很多,蹦蹦床、滑梯、碰碰車等,孩子們往往玩得滿身大汗都不愿停一下。我覺得最有趣的莫過于捕知了啦。陣雨過后,知了的翅膀被雨淋濕了,飛不動,大都停在樹上很矮的地方。這時去捕它,不用專門的工具,看準了,輕輕地過去,猛地用手一拍———一只翅膀亂撲、“吱吱”叫著的小知了就到手了。在林子里轉一圈,用不了多大的工夫,拍來的知了就能把你的衣服口袋裝滿。
這臥牛山,別看它面積不大,卻滿山都是寶。據我的長輩們說,夏天草木茂盛時,山上可采到甘草、車前子等草藥,也有木耳、蘑菇等山珍,還可看到刺猬、黃鼠狼等不少小動物。山上的林木資源更是可觀,漫山遍野都是樹,有的開的花很美,有的結的果很好吃。是啊,臥牛山之所以能至今郁郁蔥蔥,這都是山上的園林工人們一代代努力的結果啊!
為了建設好臥牛山,在炎熱的夏季里,當我們坐在電扇下或是空調房里時,我們的父輩卻在野外不辭勞苦地整地、栽樹、護林———正因為有了他們的勞動,臥牛山才越來越美,我的家鄉才越來越美。
春天雖然春風和煦、生機盎然,但與夏天相比卻只是開始,像是口頭上的“正人君子”;秋天雖然秋高氣爽、碩果累累,但與夏天相比卻只是結果,像是小人得志;冬天雖然白雪皚皚、不露聲色、收藏萬物,但與夏天相比卻只是一味占有,像是貪婪的掠奪者。我唯獨喜歡夏天,也許有人要說夏天烈日炎炎、蚊蠅蛆蟲,既是酷暑又有許多惱人的問題;但我以為與其他季節相比,夏天是火熱,夏天是青春,夏天是激情,夏天是過程,夏天是成長,夏天是發展,夏天是孕育,夏天是奮斗……而這些不正是改革者的寫照嗎?這些不正是中國新世紀創業青年的縮影么?可以說,夏天是屬于勞動者的,是屬于那些只去耕耘不圖報酬的奉獻者的。我愛夏天,更愛家鄉臥牛山的夏天!